半夜12點,一輛從北京開往包頭的車在高速上疾馳。
車里坐著的不是什么緊急救援隊,而是北大的招生老師。目標很明確----去"搶"一個713分的孩子。
聽起來很荒誕?這就是2025年高考放榜夜發生的真實故事。
當大多數人還在熟睡中,內蒙古包頭九十五中的潘睿同學,已經成了全國最"值錢"的高三畢業生。713分,裸分。
沒有任何加分。
就這樣,一個數字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命運軌跡...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最真實的一面。
很多人說現在讀書無用,高考不重要。
錯了。
在這個看似多元化的時代,高考依然是普通家庭孩子最公平、最直接的上升通道。
你看潘睿這個案例就明白了。一個來自內蒙古包頭的孩子,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沒有特殊的關系網絡。有的,只是扎實的學習基礎和過硬的應試能力。
713分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750分的總分里,他只丟了37分。意味著無論數學、物理、化學,還是語文、英語,他幾乎在每個科目上都做到了接近完美。
這不是天賦,這是日復一日的積累和訓練。
但更有趣的是北大的反應速度。
成績公布半小時內就出發?這效率比外賣小哥還快。為什么?
因為他們深知一個道理----在頂尖人才的爭奪戰中,晚一步就是滿盤皆輸。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這些名校每年都在為那幾百個超高分考生明爭暗斗。表面上看起來很"卷",實際上這恰恰證明了一個樸素的真理:
優秀的人永遠是稀缺資源,而稀缺資源永遠值得被爭搶。
說到這里,我想起很多家長問過我的問題:"老張,現在都說學歷貶值了,我們還需要這么拼命讓孩子考高分嗎?"
我的回答是:學歷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貶值了。
但高分沒有。
學歷貶值,是因為大學生多了;高分稀缺,是因為真正優秀的人永遠不多。
潘睿的物理競賽全國一等獎、國家隊的經歷,加上這次的713分高考成績,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優秀"畫像。這種優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網上有人嘲諷說:"不就是會考試嗎?"
我想說,能把考試考到這個程度,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知識整合能力、抗壓能力、時間管理能力...這些在高考中體現出來的素質,難道在將來的人生中就沒用了?
別天真了。
當然,我也理解有些人的擔憂。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713分,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培養出潘睿。
那么,對于普通的我們,這個故事有什么啟發?
努力的價值不在于一定要達到最高峰,而在于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潘睿現在可以在清華北大之間選擇,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可以選擇最好的導師...這些選擇權,都是他用713分換來的。
而那些早早放棄努力的孩子呢?
他們面臨的,往往是被選擇。
這就是現實。殘酷,但真實。
所以,當你的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抱怨時,當你自己因為陪讀太累而想放棄時,想想潘睿這個故事。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狀元,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一確定的就是:努力學習,依然是普通人改變命運最可靠的路徑。至于那些告訴你"讀書無用"的人,問問他們愿不愿意把自己孩子的清華北大錄取通知書讓給你?
答案,你懂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