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承認“普京處境艱難”,俄羅斯防長別洛烏索夫的手就來到我國,與我國董軍防長雙手緊握。6月25日青島上合防長會議的這一幕,無疑成了俄烏戰局最戲劇性的注腳。
也就在雙方防長舉行會面的同一天,烏克蘭高調宣布國產“游隼”彈道導彈量產,射程直逼莫斯科。
而普京長達四天的訪華行程即將啟動,這場被克宮稱為“極為罕見”的訪問,正將中俄戰略協作推向新高度。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公開發表了普京現在很難的言論。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負責人近期的巨大興奮,可以說溢于言表:“這是給俄羅斯的大驚喜!”這款剛量產的“游隼”
導彈射程達300英里,從俄烏邊境發射足以覆蓋莫斯科。
且該導彈480公斤戰斗部的威力,更是美國戰術導彈的兩倍。最讓俄軍頭疼的是其成本,低廉到烏軍可大規模齊射,徹底改變此前“省著用西方援助導彈”的窘境。
而該導彈投入正面戰場取得的戰場數據,更是印證了烏軍對俄羅斯的威脅升級: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透露,近期對俄軍工體系的打擊已造成100億美元損失。
其中13億為直接損毀,余下為石油精煉癱瘓和物流中斷的連鎖反應。更關鍵的是“深度打擊”的成本收益比高達1:15。
砸1美元成本能換來15美元敵方損失,這種性價比已經足以讓讓俄防空網陷入疲于奔命的惡性循環。
特朗普的焦慮由此而來。當被問及“24小時結束俄烏戰爭”承諾為何跳票時,他罕見坦承:“普京太難了!”
這話背后藏著兩層無奈:既承認烏軍新武器打破了戰場平衡,又暗示美式速勝論在東歐泥沼中徹底破產。
普京的“難”還遠不止于導彈威脅。烏軍總司令宣言已成戰場現實:“每個俄軍士兵腳下都有一架無人機?!?/strong>
6月22日俄軍47架無人機襲烏,僅28架突防成功;而烏軍報復性無人機直插俄腹地,俄羅斯境內的橋梁及燃料列車,相繼化作火球。
多達11節油罐車因烏克蘭的無人機襲擊遭到焚毀,這也導致俄羅斯前線部隊的燃油供應中斷了至少兩周。
更棘手的在于戰略資源見底。盡管俄軍儲備了13000枚導彈(含600枚“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100枚“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但月產僅150-200枚,難以支撐高強度消耗戰。
而烏軍憑借西方組件和蘇聯遺產,正加速國產化。2025年前線裝備30%-40%為自產,連探測無人機的專用雷達都已下線。
俄防長此刻訪華的深意不言而喻。別洛烏索夫緊握董軍防長手時強調“俄中關系處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與其說是客套,不如說是對后方穩定的迫切需求。
青島會談的官方通報看似常規,實則暗藏機鋒。別洛烏索夫專程考察中國衛星測控中心,瞄準的是北斗導航系統。
畢竟俄軍的主力系統格洛納斯在戰時屢遭干擾,而北斗的厘米級定位與抗干擾能力,恰能補足俄軍指揮鏈短板。
且在訪華行程正是開啟前,普京已經放風“深化軍事技術合作”,突破點或是超燃沖壓發動機與量子雷達領域。
俄方擅長高超聲速武器基礎研究,中方精于工程化應用。雙方之間的有效互補,將遠遠超過簡單軍貿。
而董軍防長也重申我國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三原則,這實際上是完全是在柔性敲打俄方。
此前俄防長紹伊古稱中俄“超越盟友”的言論,極容易授美西方以柄。中方既要協作穩局,又避免卷入陣營對抗;
而昆侖銀行的人民幣結算體系,已經助力中伊貿易激增320%,同樣模式復制到俄能源貿易,將直接瓦解SWIFT制裁網。
克里姆林宮方面將普京8月31日至9月3日的訪華形容為“非常罕見的長行程”,絕非只是不含任何寓意的單純外交辭令。
四天議程包括上合峰會、雙邊會談乃至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如此長的時間跨度,暗示著議題的深度與廣度。
而俄羅斯的核心訴求也已近浮出水面:烏軍“游隼”量產迫使俄急需構建縱深防空網,中國紅旗-9BE出口版與空警-500預警機成為優選。這無疑是俄羅斯迫切的安保訴求。
希望我國能夠對俄羅斯進行經濟輸血,同樣也是普京總統訪華的目標。僅僅是在今年的1-5月,俄羅斯對華能源出口占外匯收入68%,需擴大農產品、木材、稀有金屬的陸路貿易通道。
而此次訪華行程最重要的目的,無疑正是希望我國能夠實現對俄羅斯的戰略托底。借上合峰會推動“烏克蘭問題多邊和解框架”,以集體安全機制對沖北約東擴。
我國的籌碼同樣也相當清晰:要求俄在臺海、南海問題上明確協同立場。2023年中俄海軍編隊繞日本巡航、現身白令海的行動,正是這種默契的預演。
美國務卿魯比奧在北約峰會揚言“對俄制裁將比伊朗更狠”,卻忽略了三個致命差異:俄羅斯不是伊朗。普京的核武庫、能源話語權及中印市場準入,構成三道魯比奧無法逾越的屏障。
更深層的誤判在于對中俄關系的誤讀。美方反復炒作“中俄軍事同盟”,實則雙方早跳出冷戰劇本。
這種“背靠背卻不捆綁”的模式,讓特朗普的離間計屢屢踢到鐵板。當他在社交媒體抱怨“中國享受北約安保紅利”時,中俄防長正在青島推演聯合反導演習。
只有用實際行動,才能真正定義誰才是真正的安全生產者。當特朗普的制裁清單淪為紙面威脅,青島那兩雙緊握的手,已然攥住了重塑歐亞秩序的密鑰。
歷史從不偏愛喧囂的拳頭,卻總向懂得握手的智者傾斜。游隼導彈或許能撼動戰場,但北斗衛星指引的協作之路,才是穿透硝煙的真正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