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與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共同主辦的首期“音樂劇制作人專業培訓”在圓滿落幕。本次培訓匯聚國內頂尖行業師資,通過為期三天的系統性教學與實踐,為來自全國文化機構的60余名線上制作人提供全產業鏈賦能,標志著我國音樂劇專業化人才梯隊建設進入新階段。
構建產業全景視野 鍛造復合型制作能力
培訓聚焦音樂劇制作核心痛點,設置“市場分析-創作管理-運營實踐”三大模塊。行業專家從中國音樂劇產業生態切入,深度解析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平衡之道。“制作人需同時是藝術家、管理者和戰略家,”導師團強調,“成功作品必須實現藝術定位、市場定位與投資定位的三維統一。”課程通過《劇本孵化評估體系》《全流程成本管控模型》等獨家方法論,助力顧青學員掌握從選題開發、團隊組建到劇場落地的全周期管理工具。
實戰演練驅動創新 本土化路徑成焦點
區別于傳統理論教學,本次培訓首創“沉浸式沙盤推演”環節。學員分組模擬音樂劇《不眠之夜》本土化運營案例,在預算編制、票務策略設計中展開實戰對抗。上海洵源文化項目管理顧青在演練后表示:“通過拆解國際IP本土化過程中的版權談判、舞美成本控制等真實難題,我們系統性提升了風險預判能力。”
針對原創音樂劇發展瓶頸,課程設置“中國故事表達”專題研討。學員結合嘉定文創園文化轉型等實操案例,探索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舞臺技術的融合路徑。“從主題樂園演藝到都市駐場音樂劇,中國制作人亟需建立本土化方法論。”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培訓部負責人指出。
結業儀式上,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公布“音樂劇制作人種子計劃”:未來三年將聯合演出院線、投資機構搭建項目孵化平臺,為優秀學員提供劇本版權庫、劇場資源對接等支持。首期學員提交的《原創音樂劇成本控制白皮書》已納入行業指導文件編制體系。
“音樂劇產業化需要專業化制作人作為引擎,”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表示,“本次培訓是國有院團與行業協會協同推進人才戰略的關鍵一步,后續將建立分級認證體系,推動制作人職業標準化建設。”
隨著《劇院魅影》《人間失格》等中文版音樂劇票房連破紀錄,專業化制作人才缺口日益凸顯。本次培訓通過“理論賦能+實戰淬煉”模式,為行業輸送首批具備國際視野與本土運營能力的制作管理人才,為中國音樂劇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