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俊宏
編|王一粟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迎來了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一年里,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飆升至47.6%,下半年更是連續5個月滲透率超過50%。
新能源汽車廠商們自然是欣喜,自2020年新能源汽車開始被消費者加速認可,短短4年新能源汽車就成了市場的主流選擇。但每年新增的大量新能源汽車,也加劇了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的壓力。
每一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都迫切需要能隨時給汽車補能。
在北京,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在超過100萬輛的高位。北京作為超大城市和文化中心,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施遠遠不夠。
為了解決汽車補能問題,2024年北京市主導圍繞大型商圈、會展中心等重要場所加緊建設了超充站。之前存量的慢速充電樁,逐漸被高速補能的超充和快充替代。
北京,正在“織”起一張高質量充電網絡。
超充一張網,正在賦能北京?
北京的汽車超充網絡布局,或許是研究中大城市如何建設汽車充電站的最好樣本。
根據北京市發改委在今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0.9萬輛。雖北京目前車樁比為2.5:1,去掉其中的“家充”樁之后,考慮到還有“常駐”的外地車輛,北京的充電設施還遠遠不夠。在社交平臺上,經常有用戶討論充電樁找不到和不方便的問題。甚至有用戶為了找到高質量的充電樁場站,還下載了一堆APP。
如何在充電樁數量一定的情況下提高充電效率,超充解決方案成為一個重要突破口。據了解,北京部署了華為超快充充電設備的場站已超50個,覆蓋了地下停車場、加油、文旅中心、商業中心及交通樞紐等各個場景。
比如在大型商圈,在北京五棵松附近,就投建了一座搭載華為全液冷超充的國家電網充電站。華熙LIVE·五棵松總占地超過1000畝,是集體育場館、商場、影城、兒童樂園于一體的市民娛樂休閑中心,人流量非常大。汽車充電場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服務更多的消費者?
國家電網五棵松全液冷超充站
充電場站現場,我們看到消費者正在使用最高支持600kW充電功率的液冷超充槍進行補能。充電5分鐘,汽車續航就能達到200公里。
在穿梭充電站的車流中,一位車主向光錐智能感嘆道,“不怎么需要等待,買個水就充好電了”。
在北京建設充電場站,另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場地成本。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核心區域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服務更多用戶?
在交通樞紐場景,比如北京南站,附近車流量大,傳統慢充樁無法匹配大量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排隊充電的現象大大影響了車主體驗。靜態交通北京南站超級充電站采用華為超快充充電設備,充電快、周轉快,單槍單日最高充電量超400度。場站優質的充電體驗提升了整體的交通中轉率,因此也收到了周邊網約車司機和私家車主的一致好評。
靜態交通北京南站超級充電站
僅僅是在交通樞紐和大型商圈布置充電站還遠遠不夠。因為北京不只是超一線大型城市,還有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在北京市中心有故宮、天壇等著名的古建筑,還在郊區有八達嶺長城、龍慶峽等人文和自然風光。
以天壇為例,其作為大型旅游景點,由北京靜態交通公司打造的靜態交通天壇北門超級充電站有14個車位配備了華為超快充充電設備,緩解了北京熱門景點新能源汽車充電壓力,場站翻臺率高,單槍日最高充電量超400度,有效打消了游客駕駛新能源汽車旅游的顧慮。
天壇北門停車場
綜合以上看到,北京的液冷超充樁已經大大提升了高效率、高質量的充電。
根據北京市政府規劃顯示,到2025年底,全市將建成1000座超充站。整個超充布局將率先實現五環內區域布局成網,五環外重點覆蓋高速服務區、景區和交通樞紐格局。
補能效率超高的華為超充設備已經在北京朝陽區、海淀區、大興區、昌平區等多個區域落地,在北京加速建設充電技術設施的大背景下,華為超充設備為何會更受青睞?背后或許是華為超充可以幫助解決此前充電站運營的核心難題。
新能源汽車的基建困難?超充來破局
在超充普及前,建設充電場站是一門不容易的生意。
從商業模式上說,充電站的核心運營邏輯與快餐非常接近。在單位時間段內,單個充電樁服務的汽車越多,產生的價值越高。換句話說,就是“翻臺率”決定一切。
運營邏輯看似簡單,但想靠普通充電樁實現卻相當困難。
此前,不少充電場站選擇建設在景點或商圈附近。這些場站的運營邏輯,是消費者逛景點或吃飯的同時完成車輛充電。但如果車主只是過路,那就只能在充電站“硬等”。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顯示,消費者明顯更青睞更快的充電體驗。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已經建設的充電樁以小功率慢充為主。但統計消費者行為看到,72%的用戶充電時選擇120kW及以上的大功率充電設施,僅有2%用戶選擇30kW以下的充電設施。
在充電體驗上,華為全液冷超充兼容性廣,不挑車型,一次充電成功率99%以上。超充終端最大功率600kW,即充即走,不需太多等待就可以滿電出發,有效提升了車主補能效率。
對于運營方來說,華為全液冷超充容易維護。使用壽命上,華為全液冷超充能夠實現10年以上的使用壽命,模塊失效率<0.5%。不怎么需要運維操心的設備,簡直就像是一臺“自動賺錢”機。
極高的充電質量加上不需要操心維護,這就意味著采用華為超充樁更容易實現場站盈利。
伴隨著華為超充的“極致體驗、極高質量、極佳收益”特色,充電場站的“提速計劃”也隨之開始。
充電場站上線超充之后,華為超充顯著改善了運營方的經營效率。
不僅在北京,在全國都是如此。由于充電快、質量高、投資回報率高,全國多地配有華為超快充充電設備的場站也已經成了當地的重要“充電中樞”。
例如在云南昆明中石化寶海超充站,該站配置了華為4超22快的充電設施。上線一年半目前累計充電量超過260萬度,累計服務超過80000輛車。在常熟路騰超充站,該站配置了華為2超20快的充電設施。上線5個月累計充電量超200萬度,累計服務超過57000輛車。
全國一張網,城市的“綠色”高質量轉型
2023年來中國多地掀起“超充之城”建設熱潮。在北京之外,深圳、廣州、海南更是先后提出要做“超充之城”、“超充之都”、“超充之島”的口號。
在全國范圍內,一座座城市超充網絡正在批量“織起”。
但超充的好處遠遠不止于讓居民充上電,隨著超充在全國的深入布局,這些城市的能源網絡也正隨著汽車一起變得更智能。
站在這個角度看,此前華為提出的讓“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的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具有很強的擴展性。
在江門,我們見到了以華為超充解決方案為核心搭建的光儲充一體的充電場站。作為2024年全國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項目,該場站預計每年可實現光伏發電量7.2萬千瓦時、儲能發電量25萬千瓦時,實現“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
江門臺山充霸光儲超充站
具體來說,對于任何一個汽車充電場站的運營方,華為設備支持分步投資,支持先投充,后疊光疊儲。運營方可以先落地充電樁,之后再按需選擇直接升級到盈利能力更好的“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
比如如果運營方想要攤薄用電成本,華為可以再為場站配置儲能系統。儲能系統可以在電價低谷時段內充電,然后在電價高峰時段給汽車充電。
配儲可以將場站的高峰期用電成本降為原來的25%,還能為場站配置光伏發電,實現場站的能源自循環。
對于城投來說,超充樁的建設也在促進城市低碳高質量發展。
城市是綠色低碳、智能化轉型的主陣地,是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華為通過AI加持的優光儲充網云解決方案,實現更多發電、更多放電、更優用電,主動安全、長久可靠,極簡運維、自動駕駛。基于大數據+AI+光儲充一體化調度,將光伏出力數據、氣候氣象數據、用電負荷數據、電價波動數據、車流統計數據等綜合建模,精準預測光功率和用電負荷;通過云邊協同,云側預測算法在線學習,邊側能量實時精準控制,提升綜合收益。通過效能分析、碳資產管理、輔助電力交易,打造智慧綠色低碳城市。
可以看到,“超充一張網”及“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在全國城市落地,正在撐起城市“綠色”高質量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