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鐘,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晏家坪村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幾十輛印有"餐廚垃圾專用"標識的全封閉式收運車整齊列隊,準備開始新一天的收運工作。這些車輛將穿梭于蘭州主城區2000余家餐飲單位,把收集的餐廚垃圾運往甘肅馳奈生物能源系統有限公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在這里,這些"城市包袱"將經歷一場神奇的蛻變——經過預處理、厭氧發酵、沼氣發電等十余道工序,最終轉化為清潔能源和有機肥料。
隨著中國民生銀行8000萬元信貸資金的落地,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即將完成第三次擴容升級,日處理能力將從300噸躍升至500噸。這不僅標志著蘭州市餐廚垃圾處理能力實現質的飛躍,更是綠色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案例。
城市發展對環保提出更高要求:餐廚垃圾處理的"蘭州困境"
蘭州市區面積僅234.2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8%,卻集中了全省近30%的餐飲企業。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商業綜合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數據顯示,2022年蘭州餐飲業收入達186億元,較2015年增長近3倍。與之相伴的是餐廚垃圾產生量的激增——從2009年的日均200噸增至如今的近500噸。"
過去缺乏專業處理設施時,餐廚垃圾處理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一些小餐館為節省成本,將餐廚垃圾隨意傾倒或賣給不法商販提煉地溝油,嚴重威脅食品安全。而填埋處理又會產生大量滲濾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這一困境在2008年迎來轉機。當年,甘肅省發改委、環保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餐廚垃圾管理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專業化收運處理體系。2009年,經甘肅省發改委核準(甘發改地區[2009]476號文),蘭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正式立項,采用BOT模式由甘肅馳奈生物能源系統有限公司建設運營。
然而,項目初期并不順利。公司引進的德國工藝遭遇嚴重"水土不服"。德國餐廚垃圾中油脂含量一般在5%以下,而蘭州高達15%-20%,且含有大量骨渣、辣椒等雜質。進口設備運行不到一周就頻繁堵塞,處理效率不足設計的30%。"
面對困境,企業組建了20人的技術攻關團隊。經過5年持續試驗,累計投入研發資金1800萬元,最終成功研發出適合本地垃圾特性的"預處理分選+控氧堆肥+沼氣熱電聯產"工藝體系。該工藝獲得6項國家專利,垃圾資源化率提升至95%以上,為后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綠色金融精準發力:成功破解技術升級與規模擴張瓶頸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蘭州餐飲業短暫停擺,但馳奈生物的會議室里卻熱火朝天。企業高層正在討論三期擴容方案。企業當時的餐廚垃圾處理能力是300噸/日,但實際收運量已達450噸,超負荷運轉50%。更嚴峻的是,根據企業調研,未來5年蘭州餐廚垃圾量還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
企業擴容計劃很快出爐:投資1.2億元,新增20臺收運車、建設預處理副車間、擴建厭氧發酵系統......但資金問題讓計劃陷入僵局。經測算發現,僅靠企業自有資金和政府補貼,資金缺口急需金融機構支持。
轉機出現在2024年初,針對企業面臨的困難,為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能,努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國民生銀行蘭州分行將該項目納入綠色金融重點支持清單。分行綠色金融專班迅速行動起來,行領導牽頭組建了由風險、評審、合規等部門組成的專項服務團隊,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高效作風,在24小時內啟動專項服務流程。團隊建立“日溝通、周匯報”的協同機制,針對項目特點深入研究綠色金融政策,從風險評估模型搭建、授信方案設計、合規流程優化等維度開展工作,通過跨部門聯動與專業資源整合,量身定制涵蓋綠色項目貸款、企業經營周轉綜合授信、日常支付結算等在內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為企業綠色發展注入強勁金融動能,切實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實體經濟的關鍵領域。下圖為實地調研照片:
民生銀行創新設計了"項目貸款+綜合授信"的1+1模式的組合支持方案:6000萬元項目貸款和2000萬元綜合授信,較好滿足了企業經營擴容、日常周轉的實際需求,真正解決了企業的痛點。獲得資金支持后,企業立即啟動了智能化改造,新上的新型控制系統使生產效率有效提升,人工成本得以控制。
循環經濟鏈全面成型:從單一處理到多元產出的產業躍遷
隨著貸款資金的不斷投入到位,走進如今的馳奈生物廠區,幾乎聞不到傳統垃圾處理廠的異味。在總面積80畝的園區內,各類設施井然有序,完整展現了餐廚垃圾的"重生之旅"。
在預處理車間,可以看到滿載的收運車將垃圾倒入接料倉后,經過自動分選、破碎、制漿等多道工序,最終分離出三類物質:廢棄油脂、有機漿液和固體殘渣。分離出的廢棄油脂經過深加工,成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年產量約4000噸,主要供應國外。
沿著封閉管道,有機漿液被輸送到6座巨大的厭氧發酵罐中。這些每座容積5000立方米的罐體,是整個處理系統的核心。據介紹,擴容后沼氣日產量可達2.8萬立方米,除用于發電外,還將新增提純裝置生產車用燃氣。最令人驚喜的是固渣處理環節。在新建的堆肥車間,經過30天控氧發酵,這些原本令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殘渣變成了黝黑的有機肥料。目前,企業已建成年產1.5萬噸的有機肥生產線,產品取得國家有機認證,廣泛應用于蘭州新區的生態修復工程。整個廠區的噪聲、臭氣等指標也完全符合環保要求。
政銀企協同創新:合力打造綠色發展的“西北樣板”
項目的成功,離不開政府、銀行、企業三方的協同創新。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在調研時指出,“該項目探索出了一條"財政引導+金融支持+市場運作"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在政策層面,蘭州市政府不僅給予特許經營權保障,還建立了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
金融機構的創新服務同樣關鍵。民生銀行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計劃幫助企業對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完成碳減排量核證。這種模式正在產生示范效應。
據悉,甘肅省已規劃在酒泉、天水等地復制推廣類似項目。而民生銀行也表示,"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加大在甘肅的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同時利用民生銀行自身優勢重點支持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
現在的蘭州市餐廚垃圾處理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