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紅薯的老鄉都知道藤旺不一定紅薯大。
紅薯藤節碰到濕土就長根,這些根搶主根養分。地下紅薯塊得不到足夠營養,自然長不大。翻秧就是斷了這些“小偷根”,讓營養全供紅薯。
可現在更推薦“提蔓”,輕輕拎起藤蔓再放下。這樣既能斷根,又不損傷葉子,比翻秧省力。那啥時候該翻秧?
藤長到膝蓋高要留意了。碰上連雨天得趕緊動手,這時新根剛冒頭好斷。三種情況必須翻:藤瘋長、白根扎土、雨多地濕。
藤瘋長時葉子又綠又亮,節間距超過10厘米。
這是藤在搶養分,不翻紅薯難長大。扒開藤蔓看到節上長白根扎進土,必須翻。
雨后天濕藤生根快,不翻養分全被分走。
天旱時根少,可以不翻,留點根幫藤吸水。正常年份整個夏天翻2 - 3次,第一次藤30厘米高。第二次等壟上裂小縫,第三次看藤長勢,每次隔10天。
雨多地濕得勤檢查,每次雨后生根就翻,可能3 - 4次。天旱少雨翻1次就行,短藤品種翻1次或不翻。翻秧要選晴天下午,藤軟不易斷,動作還得輕。
別壓壞葉子,葉子是給紅薯“造養分”的關鍵。
有人說翻秧傷葉影響光合作用,這確實要注意。所以提蔓比翻秧好,不打亂葉片分布還斷根。老輩人翻秧的土辦法有道理,但得講究巧勁。
施肥控旺也得跟上,底肥用腐熟豬牛糞或草木灰。
8月紅薯膨大時,草木灰泡水澆裂縫,補鉀又防蟲。葉面肥用磷酸二氫鉀兌水溶液,傍晚噴葉背。苗弱加尿素,7天一次連噴3次,養分別缺。
控旺除了提蔓,還能摘心,主藤50厘米掐頂尖。分枝30厘米也掐,讓養分集中供紅薯塊。雨后及時排水別積水,旱了澆水鋪秸稈保濕。
地下蟲用苦楝樹葉,葉上蟲用大蒜辣椒水,土法安全。翻完藤不用特意擺方向,改變生長方向新根難扎。
草木灰別直接撒根,剛燒的灰堿性大容易燒苗。
磷酸二氫鉀混農藥先小面積試,別和波爾多液混。紅薯高產沒秘訣,翻秧要巧,管理得細。
看天看藤靈活做,多用草木灰,紅薯能又大又甜。老鄉們得趕緊瞅瞅自家藤蔓,該翻就翻別拖延。準備好工具,晴天下午就動手,提蔓翻秧別傷葉。
具體咋操作還得結合自家地的情況,多問問有經驗的。記住關鍵是斷了搶養分的根,別讓藤白長浪費營養。把心思花在刀刃上,紅薯才能結得多長得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