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報告訊(李紅錕)7 月 4日,河南省甘薯雜糧體系首席專家李君霞帶領專家團隊,深入盛田農業開展“禹粉”產業發展專項調研,通過實地考察與座談交流,為企業破解發展難題、明晰產業方向提供專業指導,促進科研力量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李君霞一行參觀了中國禹粉文化博物館、“禹粉” 非遺工坊及按制藥標準建設的“禹粉”數字化智能生產車間,詳細了解中華老字號盛田農業百年粉坊的傳承脈絡與現代化轉型實踐。
在座談中,中華老字號盛田農業百年粉坊品牌傳承人、“禹粉” 制作技藝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孫繼周全面介紹了盛田農業產業鏈布局、新產品研發進展及紅薯種植基地情況,并反饋了當前生產中面臨的技術瓶頸與發展痛點。
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專家團隊逐一進行科學解答,從品種改良、精深加工技術升級、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專家組高度肯定盛田農業在傳承非遺技藝、推動紅薯產業規模化發展上取得的成果,認為其 “文化 + 科技 + 農業” 的模式為地方特色產業升級提供了有益借鑒。
李君霞是河南省甘薯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特色雜糧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鄭州大學碩士導師,擔任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中國農學會雜糧分會委員、河南省特色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等多個職務。長期從事谷子、高粱、甘薯、食用豆研究,承擔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茅臺酒用高粱研究等40多項工作。育成雜糧品種27個,授權專利7項,獲省級多個獎項。
此次調研是科研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動實踐。首席甘薯專家深入一線掌握產業實情,既為企業精準 “把脈開方”,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也為科研方向錨定市場需求提供依據,形成 “專家指導 — 企業提升 — 產業增效 — 農戶增收” 的良性循環。據了解,盛田農業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強化與專家團隊的聯動機制,補齊發展短板,推動紅薯產業持續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