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以伊停火后哈梅內伊首次發表講話,祝賀伊朗“戰勝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以及美國。他表示,美國之所以直接卷入戰爭,是因為其認為如果不出手,“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將會被徹底摧毀。但美國并未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任何好處。在這一戰中,伊朗同樣取得了對美國的勝利,“并狠狠地扇了美國一個耳光”。
然而就在當天,據《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伊朗在對美國位于卡塔爾的美軍基地發射導彈報復之前,伊朗領導人曾和美國就此進行溝通。伊朗方面問,“我們要發射導彈了,一點鐘可以嗎?”特朗普說,“沒問題。”于是伊朗就向美軍基地發射了導彈。特朗普稱這次襲擊是“一種非常軟弱的回應”,并表示他希望伊朗“把怒氣都發泄完了”。
隨后伊朗官媒,如《德黑蘭時報》等宣布,伊朗發射的導彈對美軍基地造成了沉重打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爆料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揭開了伊朗“強硬外交”的遮羞布,伊朗革命衛隊在計劃襲擊駐卡塔爾美軍基地前,竟通過“熱線”向美方確認行動時間,得到“無妨”的答復后才實施打擊。而事后伊朗官媒卻宣稱“重創美軍基地”,上演了一出自欺欺人的政治啞劇。這場鬧劇不僅暴露了伊朗政權對內高壓統治的虛偽本質,更揭示了其對外政策中搖尾乞憐的奴才邏輯。
當然,哈梅內伊的講話顯然是講給伊朗人民聽的,以顯示其政權對捍衛國家安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伊朗人民相信了他的鬼話。可是,如果伊朗人民真正知道攻擊美國之前還要提前“請示”,而且伊朗發射的全部14枚導彈均被美方防御系統攔截,是不是覺得謊話連篇?說謊不臉紅?
伊朗政權長期以“捍衛伊斯蘭價值觀”為名,將國民禁錮在神權枷鎖之下,從強制佩戴頭巾的暴力執法,到絞殺異見者的血腥鎮壓;從摧毀波斯文明遺跡的“文化清洗”,到將國民財富傾注于代理人戰爭的瘋狂舉動,伊朗統治集團的所作所為早已背離伊斯蘭教“愛人如己”的根本教義。
哈梅內伊集團將宗教符號異化為維護專制的工具,用“通奸者石刑”“抗議者絞架”等反人類暴行,將德黑蘭街頭變成露天刑場,這種對內殘暴的“宗教狂熱”,實則是維持少數特權階層統治的遮羞布。
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政權的“戰略定力”蕩然無存,從2015年簽署《伊核協議》時的卑微妥協,到2020年刺殺蘇萊曼尼后默許美軍撤軍敘利亞,再到如今主動向白宮報備軍事行動,伊朗統治集團始終在重復著“抗議幾句—象征性反擊—全面屈服”的固定劇本。這種欺軟怕硬的外交政策,本質上是將國家利益置于政權存續之下的生存策略。
伊朗政權的“抵抗敘事”在國內外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對外塑造“反美先鋒”形象,騙取地區民眾支持;對內壓制一切異見,將國民變為政治表演的道具。這種表里不一的雙重標準,暴露出伊朗政權色厲內荏的本質。正如網友諷刺:“伊朗的導彈射程精準,但政治勇氣永遠打偏。”
伊朗神棍的荒誕劇,本質是神權專制的畸形結果,當民眾在通貨膨脹中掙扎求生時,革命衛隊的導彈預算卻連年攀升;當青年在社交網絡呼吁變革時,教士集團正忙著用石頭砸死“道德敗壞者”。這種將國家綁上復仇戰車的統治模式,正在吞噬伊朗最后的生機。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只有推翻神權專制,建立世俗民主政府,才能讓伊朗人民真正掌握命運。
特朗普與伊朗領導人的“熱線對話”,撕碎了中東地緣博弈的最后一塊遮羞布,伊朗政權的“強硬”與“軟弱”,不過是專制統治者根據利益隨時切換的面具。當“圣戰”淪為政治表演,當“抵抗”變成勒索籌碼,這個國家的悲劇早已注定。唯有徹底終結神權,中東才能迎來真正的和平曙光。而伊朗人民的覺醒,終將撕破這出延續四十多年的荒誕劇幕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