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背著兒媳吐槽她“不干活光敗家”,遭兒子回懟:不能待就走
“樹大分枝,人多口雜。”
一棟屋檐下,三個人的心思若不齊,再親也會生出隔閡。
我叫周妍,今年33歲,市里一家廣告公司文案總監。
五年前嫁給了趙辰,他是個踏實本分的人,在房地產公司做工程管理。
我們的日子雖談不上富貴,但我一個月收入穩定,偶爾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他也從不多言。
自從公公去世后,婆婆曹玉珍搬來與我們同住。
她是那種老派傳統的女人,嘴里念叨著“勤儉持家”、“三從四德”,對兒媳婦自然就有了一套“該如何”的標準。
我平日工作繁忙,婆婆習慣早起做飯,我也沒多搶著干家務,家里請了鐘點阿姨,她卻總覺得我“這媳婦太嬌貴”。
起初我并不知她在背后說了我什么,直到有天晚上,我回家早了。
剛開門就聽見廚房傳來她在和鄰居蔣阿姨打電話:“她啊,成天不動手,錢花得倒是挺爽!我那個兒子也是個傻子,娶回來個祖宗供著。”
我站在門口,整個人仿佛被冷水潑了個通透。
原來,她眼里我一直是“不干活光敗家”的媳婦。
那晚,我把飯菜端上桌,一聲不吭。
趙辰察覺到異樣,小聲問我:“你咋不說話?”
我苦笑一聲:“沒啥,今天聽到了點‘真話’,心堵。”
第二天我什么都沒說,依舊上下班照舊。
直到周末趙辰回家,看見我在陽臺上一邊曬衣服一邊默默抹眼淚。
他關了廚房門,直奔婆婆房間。
我只聽見他聲音不高,卻字字帶火:“媽,我老婆再怎么,也是你兒子名正言順娶回來的妻子。她一個月賺得比我多,工作忙碌還照顧我和你,哪點配不上你?”
婆婆在房間里怒氣沖沖:“我這是為了你好!她不會做飯,不干家務,就知道花錢!”
趙辰的聲音冷了:“不能待就走。這是我家,也是她家,不是你說了算。”
那天晚上,婆婆沒出來吃飯。
我心里五味雜陳,問趙辰:“你這么說她,她會恨我吧?”
他捏了捏我的手:“我媽就是刀子嘴,心不一定壞。但如果她一直拿舊思想來折騰你,那就錯了。”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家里氣氛冰冷,我照常做好自己的事,也不再試著討好。
直到周末,婆婆忽然從房間端出一碗銀耳湯,放到我桌前。
她沒看我,只低聲說:“以前我也打工,回來后還得做家務,沒人心疼。所以看你輕松,我心里不舒服。是我說錯了。”
我拿起勺子,眼眶卻有點濕了。
后來家里還是三人一起住。
婆婆依舊早起做飯,有時還會拉著我問:“你那衣服哪買的,真好看。”
我回她一句:“您要喜歡,我也給您買件。”
她嘴角翹了翹:“不用,我哪有那命。”
可從那天起,她再也沒在背后說過我半個字。
“婆媳住一屋,最怕心不通。”
不是不愿孝順,只是怕付出被貶低;不是不愿迎合,只是不甘被人詬病。
誰都不是天生該伺候誰,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比誰辛苦的擂臺。
婆婆若拿嘴當刀,兒媳就只能用沉默扎心。
講理不是怨,講透了,才叫一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