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很多中小企業交流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普遍的共識是:數字化要做,但也不能太貴、太復雜
這幾年,不少人會提到二維碼,說它簡單、輕便、成本低。但二維碼到底能做什么?哪些事它真能幫上忙,哪些場景又不太適合?我們結合項目實際用下來的感受,整理了一些思路,希望能幫到那些正在數字化選型的中小團隊。
為什么越來越多人用二維碼開始“數字化第一步”
在預算和人手都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希望找一個“能立馬跑起來”的方案。二維碼的低門檻正好滿足了這點——不用開發、不用部署、員工一看就會用。
以我們熟悉的現場管理為例,傳統方式通常是紙質表格+照片+微信群匯報,但這三者東西各管一灘,彼此不聯動,既費力也難查。但換成二維碼后,只要現場貼一個二維碼,巡檢員掃碼就能直接填寫記錄、拍照上傳,后臺自動生成臺賬,整個流程一下子就順了。
你會發現,二維碼并不是一個“炫技工具”,反而更像是一種把信息和操作集中起來的方式。只要業務不復雜,二維碼這種方式反而比很多定制系統更高效。
我們在哪些場景用得比較順
我們的幾個客戶遍布制造、物業、社區服務等行業,雖然業務不一樣,但使用邏輯都很相似:現場有個東西(比如設備、人員、資料等),需要讓人“看得見、填得上、管得住”。
下面這些場景就比較適合使用草料二維碼:
● 設備巡檢、維保:在一個生產企業,維修工人過去需要維修后在辦公室里填寫維修記錄,現在直接在設備上貼二維碼,掃碼就能填,填完自動歸檔;
●產品信息展示:做設備銷售的客戶以前要寄厚厚的說明書、手冊,現在直接在樣機、畫冊上貼二維碼,掃碼后展示產品詳情、報價、客戶案例、售后方式,全都在一個頁面。
●訪客登記:還有些物業公司,把訪客登記做成二維碼,放在門崗,一掃碼就是登記頁,不用排隊、不用動筆。
這些場景都有一個共性:流程相對清晰,但之前是靠人手在湊合。二維碼不是用來替代系統的,它的價值,是幫我們把那些長期沒被系統覆蓋、但又確實重要的環節做得更順一點。
但不是所有場景都適合二維碼
當然,二維碼也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我們也會碰到場景超出它的能力范圍,對于需要高度定制化、復雜系統集成的業務需求,草料二維碼的標準化功能會存在一定局限,比如:
審批邏輯非常復雜,需要多級聯動的,這種更適合OA系統;
車間離線或是弱網環境,比如隧道、礦井的巡檢,掃碼可能打不開頁面;
還有些企業要求數據不得出廠,想要部署在自己服務器上,那草料這種云端工具就可能無法滿足要求。
但整體來看,如果你的需求是“盡快上線一套能用的東西”,而不是“做一個和ERP打通的大系統”,那草料二維碼的性價比確實很高。
同類工具怎么選?幾個我們用過的
如果你也在選型,可以參考我們總結的這幾類方案:
●草料二維碼:適合中小企業搭建輕量化流程(信息展示、設備巡檢、資產管理等),上線快、成本低、操作簡單。
●金數據、騰訊問卷等表單工具:表單功能強,適合收集單次數據,比如調查、考試,但不能與具體對象綁定(如設備、人員檔案)
●飛書、釘釘等企業平臺:適合流程復雜、組織結構清晰的企業,支持審批、協作、知識庫等功能,但學習成本和配置成本都不低。適合已有企業微信/飛書基礎的團隊。
●定制開發:適合大型、穩定的流程體系,有預算、有時間、有IT資源時可以考慮。
關鍵還是看你當前的核心需求是快速上線、驗證方案,還是已準備長期運營、需要系統集成。
在數字化這件事上,對于大多數中小團隊來說沒法指望一步到位。但也不是非得“什么都不上”。在預算有限、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把事情做成,比做大更重要。
草料二維碼,或者說,二維碼這種方式,可能不是你最終的全部答案,但它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們也見過不少想一步到位的公司,花大價錢請人定制系統,結果半年沒上線,項目不了了之。反而那些從一個二維碼、一張表單做起的團隊,跑起來之后慢慢摸清了流程,未來無論是換平臺還是接系統都不難。
草料二維碼的好處是,它并不會綁定你。數據能導出,結構清晰,不怕以后遷移。而在初期階段,它給你的,是一種低風險驗證數字化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