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各個行業中的運用都頗為普遍,隨著數字化的深入,其飛速發展正推動著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尤其在汽車產業,更是重構并飛速提高著汽車全鏈條能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推動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生產制造等領域的全面智能化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亦在深刻重構中國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推動其在智能化、網聯化領域實現全球領先。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于廣生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AI及智駕為核心跑出‘加速度’。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具備自主決策與執行能力,并通過車聯網實現了智能化躍遷。”
·技術賦能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在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AI汽車論壇上,科大訊飛智能汽車副總裁李展眉發表《星火大模型驅動汽車智能化新變革》的主題演講,結合訊飛汽車智能化實踐,分享了大模型在汽車智能化領域的行業趨勢。在價格戰放緩、車企全面轉型的今天,李展眉認為,“AI不應是價格戰的工具,而是車企構建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通過多模態大模型與汽車的深度融合,車企可用AI構建價值戰的轉型。”算法、算力、數據等是AI大模型與汽車行業融合的基礎。多家中國汽車企業正在軟件、算法等方面重點布局,未來更多研發投入將向智能網聯技術領域傾斜,聚力攻關核心技術。
在車企"全場景智駕"的浪潮中,AI大模型正從數據、感知、決策三大維度重構自動駕駛技術體系。AI大模型技術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研發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都有深入應用。奇瑞汽車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Lion Butterfly V2.0系統,將意圖識別準確率提升40%,支持4000+場景指令,能理解15類復雜場景的隱性需求;比亞迪接入阿里云通義大模型,推出Mobile-Agent智能體,用戶通過語音指令可直接完成買票、點單等在線服務,實現全視覺操作決策;嵐圖汽車通過OTA升級接入DeepSeek-R1,支持多語義指令識別、AI作詩作畫等功能,座艙從“工具”進化為“伙伴”;廣汽埃安推出無圖純視覺L3方案,昊鉑HT(參數丨圖片)開放城市NDA導航輔助駕駛;吉利“千里浩瀚”結合視覺語言模型與“世界模型”,生成虛擬駕駛場景訓練算法,提升復雜路況應對能力等等。
·從“功能堆砌”到“體驗增值”
以往,車企習慣通過對于車載功能的堆砌,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導致部分車載功能“雞肋化”、“無用化”,消費者不僅不買賬,還降低了體驗感。如何讓駕駛者的“體驗增值”,科大訊飛給出了比較有代表性的解決方案。科大訊飛通過將自研的星火大模型深度融入汽車產業,從智能座艙、語音交互、多模態感知到全球化賦能,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汽車智能化技術生態。基于全國產算力底座,訊飛星火大模型在過去兩年中持續迭代,重塑智能座艙的交互體驗。科大訊飛的汽車智能化路徑遵循“交互革新→場景深化→生態共建”的三階躍遷,其在智能座艙應用領域方面,通過自然語言理解、超擬人交互等核心技術,與奇瑞、廣汽、長城等16款車型進行合作,使交互效率上升了157%,真正讓用戶解放雙手,提升了行車安全,訊飛星火的多模態大模型讓座艙人機交互更自然、更類人、更具情感。除了車內交互的極速響應、超擬人化等,借助車內外攝像頭,大模型還能夠識別車內的場景、人物、隨身物品,車外的交通標識、車輛品牌、地標建筑等,給用戶帶來更豐富的服務體驗。訊飛星火智能體平臺具有開放性,它可以融合第三方的大模型,也可以開放給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各種智能體應用。在智能體平臺上,訊飛自主研發了用車助手、教育助手、醫療助手等應用,也與第三方合作伙伴如支付寶合作了咖啡伙伴,愛奇藝合作了影音達人等。
當前,訊飛星火大模型智慧聲場方案已在十余家主流車企實現規模化落地,覆蓋超80款車型。在第三屆AI定義汽車論壇上,科大訊飛智能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科大訊飛蘇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支洪平表示:“科大訊飛在大模型領域成果顯著,其訊飛星火大模型是國內唯一基于全國產平臺訓練的通用大模型。在汽車智能化應用方面,多模態大模型使汽車人機交互更自然、擬人且情感化,科大訊飛通過技術優化,將交互速度降至1.5秒以下,還支持多種語言免切換交流,并能精準識別車內車外場景物品 。”
·AI技術正推動汽車產業變革
奇瑞、吉利、嵐圖、極氪等20余家中國車企宣布已深度融合相關大模型,賦能智能座艙升級、市場數據分析等多個環節。中國汽車企業與科技企業之間的合作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軟件整合層面,而是發展到 AI 直接控制車輛核心功能的形式,這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強化 AI 技術主導權戰略的一部分。擁有沃爾沃、極星、極氪等多個全球品牌的吉利,在 2025 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發布了 “全域 AI 智能汽車(Full-Domain AI for Smart Vehicles)” 項目。目前,其正與中國的 AI 模型 “深度求索(DeepSeek)”進行合作,對自身的 AI 進行更精細的優化。東風的高端品牌嵐圖通過 OTA升級應用DeepSeek,DeepSeek AI 將與嵐圖現有的智能座艙系統相結合,提升人工智能的反應速度、準確性和擴展性。由此,嵐圖有望提高軟件改進速度,并能更快速地應用針對客戶的定制功能。
DeepSeek催化的“智駕平權”,通過算法優化、架構創新與開源生態,大幅降低了AI模型的訓練與推理成本,推動智駕技術實現普惠化,加速智駕功能向大眾市場的滲透。同時,DeepSeek出色的性能也賦能車企智能化升級,優化智能座艙語音交互、場景理解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提升自動駕駛模型的訓練效率,增強自動駕駛的環境理解能力。
科大訊飛智能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科大訊飛蘇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支洪平曾說:“Deepseek R1的出現引發了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吉利等二十多家車企迅速將相關大模型應用于車端,這一現象體現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平權化’趨勢。企業能夠借助外部的基礎能力,以較低成本獲取強大的技術支持,為自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然而,在接入基礎能力之后,如何圍繞用戶需求打造閉環式的價值體驗,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這需要企業深入理解用戶需求,將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結合,從產品設計、功能開發到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構建起完整的價值交付體系,提升用戶的整體體驗。
當下,AI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智能化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產業格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轉型的進程中,AI技術已成為核心驅動力,賦能生產智造,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安全。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賽力斯集團副總裁康波表示:“賽力斯一直在鉆研和實踐,與華為等合作伙伴共同協作,用AI深度賦能智能電動汽車的開發和生產,提升用戶體驗,維護用車安全,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制造”到“智造” AI重構生產流程
另一個關注點,在于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AI技術對于汽車生產的各個環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乃至上下游產業鏈的零部件供應商。在江淮尊界S800超級工廠內,全自動焊裝線對5714個連接點進行實時監控,涂裝車間通過AI技術重構漆面工藝,雙拼色自動分色機器人將分色線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內;東風嵐圖智慧工廠依托5G、大數據等技術,打造定制化、數字化、柔性化的世界級數字工廠;吉利汽車長興生產基地里,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生產線上忙碌不停,近1000臺工業機器人有序作業,生產自動化率已達100%。越來越多汽車企業選擇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加速向產業鏈價值鏈更高處攀升。蔚來新橋第二工廠正式開啟新車下線無人駕駛駁運規模化運營,實現了新車從總裝車間出口到路試區的全流程無人駕駛轉運,標志著汽車工廠智能化邁上新臺階。“這條無人駕駛駁運示范道路長約450米,在感知效率和決策精度方面均實現了突破。”蔚來制造物流運營負責人紀華強說。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不僅涵蓋整車制造,更匯聚了數量龐大的供應商,日趨完善的產業鏈上,上下游加速融合,技術、工藝、品質等不斷突破,推動汽車產業提質升級。“在完備頂層設計與強力政策支持下,依托勇于創新的企業、樂于嘗試的消費者和超大容量市場,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構建起完備產業體系以及供應鏈成本優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
·新的時代 新的“出海”機遇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12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一個全新的AI時代正在到來。這會帶來兩個變革:AI會推動自動駕駛甚至無人駕駛的到來;汽車產業正在和機器人開始融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
人工智能企業也在加速拓展智能汽車應用場景。科大訊飛在20多年前就開始關注汽車的智能化,其圍繞汽車智能座艙、智慧聲場、智能駕駛和車企數智化等領域和車企進行全面合作,并為中國汽車出海提供更強的競爭力。“最初是實現汽車語音播報這樣的單點功能,如今智能座艙能實現自然、擬人、有情感的交互,此外,還融入視覺功能,能實現車內外互動。”科大訊飛智能汽車事業部首席技術官雷琴輝說,目前訊飛智能座艙出海解決方案覆蓋23個語種,賦能上百個車型出海6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本地化的智能體驗,中國汽車出海十強中,8家都在和訊飛深入合作。
近年來,中國AI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崛起確實引發了全球關注,傳統汽車強國德國的百年車企也開始積極引入中國技術,這一轉變標志著汽車工業技術主導權的遷移。2025年3月,寶馬宣布與阿里云達成合作,將在未來新車型中搭載阿里的“通義千問”AI大模型;2024年,大眾以7億美元入股小鵬汽車,獲得其5%股份,并基于小鵬G9平臺聯合開發兩款純電SUV(計劃2026年量產)。合作內容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大眾CEO貝瑞德稱此舉可縮短30%的研發周期,并借助“中國速度”降低成本。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換資本”,中國AI技術已從“能用”向“好用”演進。
AI大模型技術不僅是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核心武器,更是重構全球競爭規則的關鍵變量。其影響已超越技術升級本身,推動產業從“硬件定義”向“軟件定義”躍遷,并催生“汽車、城市、人”的智能協同生態。“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才是下半場”,AI正成為定義下一代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