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接娃,我正踮著腳在人群里找孩子時,聽見了旁邊兩位媽媽的對話:
“……真是愁死我了!就昨晚,涵涵寫數(shù)學作業(yè),那道題說什么‘一農(nóng)夫養(yǎng)雞和兔子同住一籠,數(shù)腦袋35個,數(shù)腳丫子94只’,好家伙,光‘同籠’倆字就卡殼六七分鐘。
平時加減法算得挺溜,但放到應(yīng)用題里去,就連題都讀不利索了。我在旁邊干著急,血壓蹭蹭往上飆,你說這叫啥事兒啊!”
“跟我兒子一模一樣。題讀不懂,讓我給他讀。當時也沒多想,就給他讀了??墒乾F(xiàn)在一遇到生字就問我,一不給他讀,他就說不會。一直幫他讀吧,依賴性太強,難以自主學習。不給他讀吧,他又搞不懂題……”
這事說白了,就是孩子的肚子里沒有貨,字詞量不夠。在小學做校長的堂叔,就再三囑咐我,要從小幫娃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說真的,娃沒上學前,沒什么感覺,上學后才發(fā)現(xiàn),閱讀量少的孩子,真的很難跟得上節(jié)奏。
讀沒讀書,讀了多少書,雖說短時間看不出變化,但一個從不碰書的娃,跟一個手不離書的孩子,不用等小升初,就三兩年的功夫,學習上那差距,就像跟春筍冒尖兒似的,擋都擋不住。
一:腦子轉(zhuǎn)得快VS 容易卡殼
讀書多的娃,腦子都比較活絡(luò)。為什么呢?
因為娃閱讀時,他的小腦瓜至少需要聯(lián)動9個腦區(qū)(如管看字、聽音、理解、想象、記事這些區(qū)域)才能讀懂書中的內(nèi)容。
也就是說,閱讀能促進大腦神經(jīng)元的連接,深化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
腦科學家洪蘭說過,人的智商與腦神經(jīng)連接的密度是成正比的。
孩子每天反復(fù)讀,大量讀,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就像修路一樣每天都在擴建,腦回路變得四通八達,當他遇見新東西,大腦信使“嗖”一下就能找到路,腦子能不快嗎?
比如,老師講個新知識點,哪怕帶上幾個小彎兒,他能聽得明白;題目換件“馬甲”穿,他也能很快認出來。
總之,思維活躍的孩子,抓核心抓本質(zhì),那叫一個快準狠,思路基本不帶卡殼的。
不怎么閱讀的娃呢?學習新知識,就跟走夜路沒帶燈——兩眼一抹黑。
老師講個新詞,他得愣半天;數(shù)學應(yīng)用題設(shè)置一兩個“小陷阱”,直接舉手投降,“這啥意思呀,不懂,做不了。” 他倒是想“舉一反三”,可是腦子里沒“存貨”,連那個“一”都找不著,怎么“反三”?
二:說話寫作文,詞兒多會變通VS 詞窮干瞪眼
癡迷閱讀的孩子,一張嘴那叫一個溜,好詞好句跟小倉庫似的,隨用隨取。
寫作文描述“高興”,人家能寫出花來:“一蹦三尺高”、“心里像揣了只歡快的小鳥”、“嘴角咧到耳朵根”……
讀書少的娃呢?那真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
心里明明有想法,一張嘴就是,“嗯…那個……就是……真好!”
寫作文更是抓耳撓腮半小時,才憋出三行字,還都是“今天,媽媽帶我去公園玩,我很開心”。
其實,孩子有很多感受,只是腦子里的詞兒太少了,表達不出來。
現(xiàn)在一年級就開始寫“看圖寫話”了,這比我們小時候整整提前了兩年。不讓他多讀一些書,后面的路,真不好走。
三:做題點子多 VS一根筋撞
兩個孩子做同樣的數(shù)學題,“小美有15本故事書,她借給好朋友玲玲4本,過生日時又收到表哥送的3本新書,現(xiàn)在小美一共有多少本書?”
對于從小博覽群書的孩子而言,抓關(guān)鍵詞,理解情節(jié)邏輯,是他讀故事養(yǎng)成的本能。題目里的這點“小彎”,根本不是障礙。
他幾乎不用在“理解題意”上費勁,腦子直接就能轉(zhuǎn)到計算上,“15-4=11,11+3=14,搞定!” 整個過程又快又穩(wěn),解題對他來說是清晰、有把握的挑戰(zhàn)。
思維綿密如他,偶爾卡殼了,人家會立馬換思路:先畫個圖試試……真解決不了,請教別人,而且聽一遍就能過,下次碰到類似的題,就能觸類旁通。
可很少碰書的孩子,卡殼就卡在那些看似平常的字詞上。
“借給”、“又收到”、“現(xiàn)在有”這些詞,對于小書蟲來說,就猶如呼吸一樣自然。
對他而言,卻像一團纏在一起的毛線,理不清頭緒。理解題意這道坎兒,把他死死攔在了數(shù)學的大門外面,都還沒開始“算”,已經(jīng)心生畏懼,煩躁不安。
而且思維太“直”,容易一條道走到黑,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題不會做?那就反復(fù)算,同一個法子試十遍,結(jié)果越做越煩躁,最后直接自暴自棄,“我不會!我討厭數(shù)學!”
許多家長都抱怨,孩子平時應(yīng)付作業(yè)就夠嗆了,根本沒有時間讀課外書??旆攀罴倭?我覺得可以每天給娃留出一些時間讀書。不需要多復(fù)雜,三招就夠用:
1.娃迷啥就找啥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慣還沒養(yǎng)成之前,先挑孩子喜歡的書。
喜歡奧特曼?找奧特曼打怪獸的漫畫故事。喜歡小公主?挑點不一樣的公主歷險記。愛挖土機?工程車繪本、工地故事安排上……
周末抽空帶他去趟書店或圖書館,讓他自己挑兩本,愛挑啥挑啥,我們只管付錢。先讓他覺著“書=好玩兒”,才能慢慢把他拎進門。
2.每天雷打不動看半小時
經(jīng)常一夜修整,早上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這時讓娃讀一側(cè)小故事、童謠,更容易進到腦子里。不用多,10-15分鐘就夠。
午后小憩時,讓他自個兒翻翻喜歡的圖畫書、漫畫書,不帶任務(wù),純放松,愛看幾頁看幾頁。
睡前關(guān)電視、關(guān)手機,全家安靜下來。娃小的,摟著輕聲讀;娃大的,自己窩在被窩里默讀。燈光調(diào)暗點,氛圍整溫馨點兒。睡前半小時,是記憶固定的黃金時間,此時讀15-20分鐘,效果特別好。
3.當個“八卦”小伙伴
讀完別問“中心思想是什么”。像嘮嗑那樣跟他聊一聊,輕松一點,別當考官。比如:
跟他聊情節(jié),看他讀懂了沒有,“剛才那小狐貍,為什么要騙烏鴉???”
讓他猜劇情,動腦筋,“你猜大灰狼最后吃到小豬沒?要是你,你怎么對付大灰狼?”
聯(lián)系生活跟他聊學新的詞兒,“哈哈,‘躡手躡腳’這詞真形象,你晚上偷吃零食,是不是也這樣?”
要知道,聊得開心,孩子才樂意跟你分享書里的那點事,才會越聊越想看。
最后美媽想說的是,書是孩子看世界的望遠鏡。讀得多的孩子,站得高,望得遠,前頭的路自然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