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開餐廳做餐飲。本地人和外地人做出來的餐飲,會是一樣的味道的么?
大概率,還是會有區別的,這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時候,這種東西就是這么不可思議。比如說,以前有個中文說得很溜的加拿大人大山,跟姜昆學說相聲,那叫一個順溜啊,但是,他中文說得再好,就是沒有那個相聲的味,這真的就是骨子里的東西,是不可改變,也是學不來精髓的。
現在都在說在上海很難吃到正宗味道的本幫菜的了,包括很多的老字號,也是都走樣了,據說是老師傅退休,學徒們沒有把師傅的本事學到手,也說是學徒們少有上海本地人,就像讓外地人去唱滬劇,總是唱不出來那個韻味的。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新場古鎮的“雞湯豆腐花”了。
在我還沒有到過新場古鎮之前,我就知道那里的知名度最高的小吃“雞湯豆腐花”了,因為上海電視臺的幾檔節目,像《人氣美食》啊,《名醫養生》啊之類的,都介紹過,除了記者是實體店探訪過,還請過老板到演播廳現場操作示范過,至于短視頻平臺上,網紅打卡的視頻更是多了。當然了,他們介紹的這家,叫作“張記”,老板是本地人。還記得顧竹君老師也來插過一腳,她在鏡頭里說,她每次到新場古鎮都要特意去吃這家的雞湯豆腐花,鮮是鮮得來。
幾年前我總算是去了新場古鎮,也慕名找到了這家“張記”,我們吃了他家的雞湯豆腐花和薺菜大餛飩,確實是名不虛傳,我們都很滿意。
去年吧,我們又去了一次新場古鎮,好家伙,冒出了好多家的“雞湯豆腐花“店鋪,我也看到過網友們的帖子,說新場古鎮的雞湯豆腐花,唯有這家“張記”是正宗,本地人開的,其他的都是外地人跟風的,都不好吃。
只是,才是下午,那家“張記”的雞湯豆腐花和薺菜大餛飩居然都已經賣光了,我們就去吃了旁邊的另外一家,招貼上說也是上過《人氣美食》的。
果不其然,這哪是什么雞湯豆腐花啊,一言難盡,吃了幾口就不吃了,不是我一個人覺得不好吃,而是我們都覺得不好吃。
別看只是一碗小小的雞湯豆腐花,也是有技巧的。也就像那家“張記”老板一直在吆喝的那樣“本地人開的,本地人開的”,好像是在傳遞某一種信息,就看聽者怎么來領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