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生
一首傳統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打燈臺》,生生被人改為了《馬桑樹兒搭燈臺》。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苦笑話。
生活中有搭燈臺的事發生嗎?不可能,也根本無實際依據。你搭一個出來看看。這是生編臆造出來的。說得好聽一點,這是純文學創作,說得難聽點,是胡編亂造。其實質是望文生義,主觀亂造。
他們不去深入生活,不體驗客觀民俗,主觀地認為:打不就打壞了嗎?怎知那是土生土長的土話。是指打制、打造的意思。你沒聽說過民間稱“打
家俱”嗎?
上為燈臺,下為馬桑樹。
讓我們來看一看生活中的燈臺和馬桑樹的照片吧。這么小這么巧精致的燈臺,這么細小的馬桑樹,怎么來搭個高臺置上燈盞呢?也只有讓能工巧匠來精心打制才行。
所以筆者認為,堅持硬說搭燈臺的做法,只不過是無源之水,遲早要干涸。
桑植群眾人人皆知,極不易燃是馬桑樹的特性,用來做與火相伴的燈臺是最具防火需求的。原來如此!
結語:千真萬確是《馬桑樹兒打燈臺》,不是《馬桑樹兒搭燈臺》。源遠流長的“打”,終究要戰勝無源之水的“搭”!
此歌本是傳統桑植民歌。后由賀龍堂弟、紅軍詩人師長賀錦齋改詞。1928年賀錦齋以一首自己改詞的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打燈臺》與妻子戴桂香辭別,不久在戰斗中犧牲。戴桂香至1931年才得知噩耗,此后年年到賀錦齋墳頭哭唱此歌長達60余年。忠于愛情,為愛守寡,終生未再嫁。此情感人。他們哪知后人想當然,會將打改搭以訛傳訛呢?
編輯:李順萍 李錦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