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拉卡拉宣布籌劃赴港發行H股并上市,該消息在資本市場激起千層浪。
從市場反應來看,6月16日當日及17日,其股價分別大漲15.34%、16.16%,兩個交易日最高漲幅達38.42%,但6月18日、19日又分別收跌6.09%、4.1%,股價的劇烈波動折射出市場對其赴港上市既期待又疑慮的復雜心態。
公告顯示,拉卡拉此次赴港旨在推進國際化戰略、構建雙循環格局、打造國際資本運作平臺,加速數字貨幣在跨境場景的應用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作為曾經的“支付第一股”,拉卡拉如今雖試圖通過港股上市實現突破,但仍需直面業績持續下滑、市場份額被擠壓等現實問題。
業績滑坡嚴重,盈利前景堪憂
從業績數據來看,近年來,拉卡拉的表現堪稱“跌跌不休”。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59億元,同比下降2.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銳減至3.51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23.26%。
進入2025年,頹勢不但未止,反而加速惡化。一季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僅為12.99億元,同比下降13.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大幅跳水,降至1.01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達到51.71%,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母凈利潤8468萬元,同比減少62.97%。如此大幅的業績下滑,無疑給拉卡拉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拉卡拉2024年主要營業數據(上圖)和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營業數據(下圖)
來源:拉卡拉財報
從營收結構拆解,2024年硬件銷售和科技服務收入的減少,成為拉卡拉營收下滑的重要“導火索”。而凈利潤的下滑,除了上年同期投資收益較高的基數影響外,處置參股金融機構股權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更是給公司利潤帶來了沉重一擊。到了2025年一季度,拉卡拉將業績下降歸咎于季節性因素、春節長假及行業整體承壓。但這些外部因素顯然難以完全解釋公司業績的持續惡化,其自身業務模式的短板、市場競爭力的削弱等內部問題,或許才是導致業績滑坡的根本癥結所在。
與同行業其他支付機構相比,拉卡拉的業績表現更是相形見絀。連連數字在2024年營收實現了27.9%的大幅增長,毛利達人民幣6.8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8.2%,毛利率為51.9%,經調整年內損益從虧損人民幣4.03億元成功扭虧為盈至盈利人民幣7869萬元。反觀拉卡拉,卻深陷營收凈利雙降的泥沼難以自拔。這不得不讓人對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和未來的盈利前景產生深深的質疑。在這樣的業績背景下,拉卡拉赴港上市,需要向港股投資者充分證明其具備扭轉業績頹勢的能力,找到切實可行的新盈利增長點,否則,很難獲得投資者的長期認可與青睞。
連連數字2024年主要營業數據來源:連連數字財報
核心業務增長乏力,市場競爭壓力大
數字支付業務作為拉卡拉的核心主業,一直以來都是公司營收的主要支柱。然而,近年來這一核心業務的增長動能明顯不足,逐漸陷入了發展瓶頸。2024年,拉卡拉數字支付業務實現收入51.65億元,雖然同比僅微降0.27%,表面看似較為穩定,但實則暗藏洶涌。全年支付交易金額4.22萬億元,其中銀行卡交易金額2.86萬億元,受行業整體承壓影響,銀行卡交易金額同比減少13.62%。盡管拉卡拉宣稱降幅低于行業水平且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但在行業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這種增長的可持續性實在存疑。
從業務結構來看,數字支付業務收入占拉卡拉總營收的89.7%(2024年數據),業務結構過度單一,使得公司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一旦數字支付市場出現波動、政策調整或競爭加劇,公司業績將首當其沖受到嚴重沖擊。
在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拉卡拉的市場份額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強勁擠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通過“支付+生態”模式,將商戶服務從單一收單延伸至數字營銷、供應鏈金融等多元領域,構建起強大的閉環競爭優勢。而拉卡拉在商戶服務方面的拓展相對滯后,始終未能突破B端服務商的固有角色桎梏。根據拉卡拉公開披露信息及行業研究數據,2024年其個人用戶活躍數約1800萬,而同期支付寶年度活躍用戶規模已突破10億量級,用戶基數差距顯著。在商戶服務領域,拉卡拉2024年SaaS服務滲透率不足8%,對比移卡科技2023年財報顯示的20%滲透率,在商戶數字化服務深度上存在明顯差距。
當前支付行業競爭已從單一收單服務轉向生態體系構建,頭部機構通過“支付+SaaS+金融”閉環模式實現商戶服務升級。拉卡拉業務仍以傳統收單工具為核心,在會員管理、供應鏈服務、數據分析等商戶增值服務領域布局滯后,尚未形成覆蓋商戶經營全流程的服務體系,這一結構性短板導致其在B端市場競爭中難以滿足商戶多元化需求,市場份額提升面臨較大壓力。
拉卡拉在數字支付業務的創新方面也乏善可陳。多為給POS機增加掃碼功能或給商戶端APP換個界面等較為基礎的改進,缺乏具有突破性和行業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在金融科技行業,創新是推動業務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拉卡拉在創新能力上的不足,使得其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逐漸落于下風。
面對核心業務增長乏力的困境,拉卡拉在赴港上市后,急需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來提升數字支付業務的市場競爭力。一方面,需要加大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推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與服務,拓展業務邊界,滿足商戶和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支付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支付生態體系,加強與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提升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財務風險隱現,合規問題頻發
對拉卡拉而言,“陣痛”的不只是主營業務的承壓,還有其投資“踩雷”事件帶來的“沉沒成本”。八年前(2017年),公司耗資2.178億元參股包頭農商銀行,試圖借助農商行體系邁出邁向金融牌照的一步,從支付平臺升級為更廣義的金融科技公司。然而,這場長達八年的布局卻以清零退出告終,不僅未能帶來資源協同,反而以超過60%的虧損黯然收場,成為拉卡拉對外投資版圖中最慘痛的一筆。
2025年初,拉卡拉公告退出所持有的包頭農商銀行全部股份,原因是該行將參與內蒙古地區農信機構整合,通過新設合并組建“內蒙古農村商業銀行”。評估報告顯示,原股金處置環節無可供分配的凈資產,拉卡拉只能以零元退股,賬面損失達1.35億元,相當于拉卡拉2024全年近三分之一的凈利潤,若不計期間少量分紅,這筆長達八年的投資不僅未帶來回報,反而拖累了公司整體資產質量,引發市場對其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的質疑,進一步削弱了投資者信心。
在支付行業步入存量博弈、監管持續收緊的背景下,拉卡拉試圖通過橫向擴展、參股金融機構以對沖主業增長放緩,但結果未達預期,反而因投資失誤加劇了財務負擔。資產減值、資本結構承壓等問題接踵而至,尤其在缺乏穩定增長支撐的情況下,非主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愈加突出。
與此同時,拉卡拉在技術和運營方面的投入,始終未能構筑起堅實的競爭護城河。根據財報數據,公司研發投入僅占營收的4.5%。對于一家自詡“科技驅動”的企業而言,這樣的投入與其定位顯然背道而馳。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持續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品迭代、生態聯動的背景下,拉卡拉微薄的技術投入注定難以形成真正的差異化優勢。
拉卡拉2024年主要花費數據來源:拉卡拉財報
更為棘手的是,合規風險已成為壓在拉卡拉頭上的另一重負擔。從2023年起,公司因違反反洗錢法、外匯違規等問題已累計被監管處罰三次,罰金總額超1600萬元;2024年又被罰近800萬元。頻繁受罰背后,是其內部風控體系建設滯后、員工合規意識淡薄以及治理結構不健全等深層問題的集中爆發。在當下監管趨嚴、金融科技公司持續接受多輪合規體檢的環境中,這類反復出現的違規行為不僅對公司聲譽構成嚴重傷損害,也直接影響其融資能力和對外合作的穩定性。
在這一系列內外部挑戰交織的節點上,拉卡拉啟動港股上市進程,既是謀求資金補血的現實需求,也被外界視作一次“生死轉向”。但若不正視戰略盲點、修復治理短板,僅寄望于通過上市融資暫緩壓力,無異于飲鴆止渴。
過去,拉卡拉曾是支付行業的“快跑者”;如今,它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是重整振旗鼓,以更加清晰和穩健的姿態迎接未來,還是在戰略失誤與市場淘汰中逐漸邊緣化?答案,或許將在下一階段的資本與業務博弈中浮顯現。(《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