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香港四大才子”,黃霑揮手滄海,金庸收刀作別,倪匡大笑而過,如今,蔡瀾也駕鶴西去……
6月27日,蔡瀾親友通過其個人微博賬號發布訃告宣告,蔡瀾先生已于6月25日在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離世,享年83歲,并聲明已遵從先生遺愿,不設任何公開儀式,遺體低調火化。
蔡瀾有很多身份,專欄作家、主持人、電影監制、美食家……被譽為“才子”、“食神”、“老頑童”。在香港,蔡瀾與金庸、黃霑、倪匡并稱“四大才子”,蔡瀾的離世也標志這一文化符號時代的徹底落幕。
金庸曾這樣評價過蔡瀾:于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是第一流的通達。雖魏晉風流,猶有不及。
有人說中年男人最忌諱當眾談性,蔡瀾偏偏為所欲為。20世紀90年代,蔡瀾和黃霑、倪匡共同主持的節目《今夜不設防》,這個節目因為各種爆粗口、講黃段子,在香港被稱為“成人節目”。
有一期《今夜不設防》請來了林青霞,黃霑,蔡瀾,倪匡三個人盯著林青霞的耳朵看。林青霞問為什么。黃霑說:“女人的下面什么樣,耳朵就是什么樣。”凡此種種,都是葷素齊飛,百無禁忌,成為一絕。
蔡瀾從不掩蓋自己的好色本性,2016年,在一個訪談節目《十三邀》中,許知遠追問蔡瀾:蔡先生,談過幾個女朋友?蔡瀾也不回避,干脆地回道:“一年談一個不過分吧,至少有61個。”當許知遠半開玩笑地請教他談戀愛的秘訣時,蔡瀾先生簡短地回答了四個字:“丑的照殺”。
蔡瀾出生于新加坡、留學日本、后在香港發展電影和寫作事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家鄉,在廣東潮州。
17世紀開始,由于國內的戰亂、內卷,以及歐洲殖民者發起的東南亞大開發,百萬東南沿海的百姓掀起了“下南洋”運動,前往東南亞討生活。蔡瀾家族,就是典型的南洋華僑后裔。
1957年,蔡瀾高中畢業,生性愛玩的他想去巴黎學畫,母親說:“不行不行,法國人到處喝酒,你去一定變成酒鬼?!毕氲诫娪袄锶毡俱y座的繁華,他又提出要去日本。這次母親同意了,“日本好,日本人是吃白飯的,能讓你修身養性?!?/p>
但事實證明,真正愛玩的人,到哪里都不會被束縛。在日本生活的六年里,蔡瀾半工半讀,一邊就讀于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一邊擔任邵氏電影公司的駐日經理。對一生充滿探索欲、精力旺盛的蔡瀾來說,美麗的日本姑娘和美好的日本料理,他一個都沒落下。
1963年,22歲的蔡瀾學成歸來,擔任邵氏電影公司制作經理,并選擇香港定居。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拍什么戲都賺錢。在蔡瀾監制下,有時十天半月就能完成一部商業片,而且叫好又叫座。
但對于愛玩的蔡瀾來說,這樣機械地賺錢太沒勁了。他找到邵逸夫建議:“我們一年拍四十部戲,四十部都賺錢,我們拍一部不賺錢的怎么樣?”邵逸夫是商人,給他的回答是:“第四十一部也賺錢更好!”這種理念上的差異,讓蔡瀾最終與邵氏分道揚鑣。
蔡瀾愛玩愛吃,但總會在吃吃玩玩中,做出一些獨特的成就來。這與香港那個昂揚向上的年代有關。而蔡瀾對飲食譜系觸類旁通的能力,更與當初香港作為亞洲美食之都,包括廣粵、臺灣、英美、南洋等各類飲食文化在此交融碰撞有關。
1997年,在電影業摸爬滾打40年后,蔡瀾徹底告別了電影行業,轉而與電視臺合作?!恫虨憞@世界》《蔡瀾嘆名菜》《蔡瀾品味》等,各種旅游美食節目做得風生水起。蔡瀾幾十年的吃與玩經歷,終于以一種最有趣的方式,展現在大多數人面前。懷舊不戀舊、儒雅不迂腐,恰如蔡瀾本人的性格。
在微博上,蔡瀾被眾多青年視為人生導師,而他的告誡是:“盡量地學習、盡量地經歷、盡量地旅游、盡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這么簡單!”
有記者在采訪蔡瀾時,暗諷年輕人沒目標、不追求生活的躺平文化,并詢問蔡瀾他對這種生活態度的看法。蔡瀾側耳傾聽,戰術后仰,拋下了一句:“本該如此。”
讀萬卷書、吃萬里路;人生在世,灑脫如斯。這是蔡瀾對活著的詮釋,也是蔡瀾人生的最好注解。老爺子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