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
一個以寫美食聞名的人走了,他活了83歲。
靠寫吃就能躋身金庸、倪匡和黃霑之列,蔡瀾一定有其特別之處,雖然追思他的人很多,但看過他作品的人很少。
人們仰望他的“活過”,期待像金庸、倪匡和黃霑一樣,從他文字里讀出人生的感悟,但是他留給世界的終極感悟就是一句話:人生的終極奧義就是吃吃喝喝。
然后,很多人為這句話而嗨,本來就是很物欲的一句話,人們拼命往精神層面拔高,認為這體現了一種極致灑脫的人生境界,人來一世就是滿足口腹之欲,就是美食、美女,吃遍邊天下美味,覽盡人間美色,于是對蔡瀾充滿仰望,對蔡瀾生活方式充滿向往。
“吃吃喝喝”四個字,令我想到《千與千尋》,千尋的父母吃喝成了一頭豬,千尋對著變成豬的父母叫道:要少吃啊,會被殺掉的。
豬的一生就是吃吃喝喝,當然還有交配。豬生如此,人生也如是,只能說這種感悟并沒什么特別,吃吃喝喝不獨屬于人生,更不是人生終極意義。
要說物欲享受,值得羨慕的人多了去了。但羨慕不等于仰望。你仰望馬云嗎,你仰望馬斯克嗎,你仰望默多克嗎?為什么獨獨仰望蔡瀾。他們沒什么區別。
蔡瀾給人的啟迪就是多賺錢,有了錢你就是神仙。
這種神仙自古就有。食色,性也,《紅燈記》里,鳩山引用曹操的詩歌,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玉和回道:“聽聽音樂,喝點美酒,真是神仙過的日子。”這大概就是蔡瀾的神仙境界。
有個故事一次遇到飛機失事,機艙里慌作一團,唯獨蔡瀾從容不迫,鄰座一個外國人問他,你死過?他回答,我活過。說實話,能以自己“活過”自居,也是一種境界了,需要有錢、有閑。
對他來說,人生體驗過了,就不介意死了。可有的人即便生命到頭,也沒有正經活過。蔡瀾活過,而更多的人是活著。
蔡瀾說的如此瀟灑,如此脫俗,是因為他有錢,有錢才能滿足他吃吃喝喝。一個奔命于果腹,買個漢堡都要考慮是麥當勞還是華萊士的人,只能是活著,和蔡瀾的“活過”風馬牛不相及,也就扯不上追思和向往。
并不是所有人都仰望蔡瀾,快遞小哥仰望他嗎,農民工仰望他嗎?他們奔命于生存,沒時間,沒心境去仰望誰,蔡瀾的生活離他們太遠,仰望蔡瀾的至少都是吃飽了的。
記得央視吃飽了沒事干,搞了一個選題,到處隨機問路人:你幸福嗎?結果記者不開眼,跑去問一個女鋼筋工:你幸福嗎?女鋼筋工苦笑著說:我天天在這綁鋼筋,你問我幸福嗎?我幸福個錘子!
焦大不愛林妹妹,女鋼筋工肯定不仰望蔡瀾,也不向往蔡瀾的生活,更對他的“吃吃喝喝”無感,他們的生活相距太遠。對女鋼筋工來說,溫飽,安定就是最高追求了。問她幸福不幸福那是拿她打镲。
還記得2023年張家界跳崖的那四個人,其中女孩子臨終在社交媒體的留言,一張水杯的照片和一句話:世界你好,再見。他們沒有“活過”,他們也不會理解蔡瀾的吃吃喝喝。
我不知道羨慕和向往蔡瀾生活境界層次的都是什么人,至少我既不仰望,雖然我也寫美食,我也喜歡美食。口欲之外,人最終還是要活在精神的層面。
蔡瀾說,“快樂的秘訣就是,先勤快,先賺錢,然后再講快樂。”翻譯成國內人能聽懂的話就是:前半生996,后半生躺平。
女鋼筋工,張家界跳崖的四個人,他們肯定很勤快,也很想賺錢,但不是勤快就能賺到,更不是有付出就能有回報,更多的人終其一生,就是奔命,就是996。
我不附庸風雅,我實話實說,我理解金庸,理解黃霑,比較而言,倪匡稍嫌陌生,但他的一句話就值得追思:“匍匐在權力面前高唱贊歌、丑態百出的人比蟑螂還惡心。”追思蔡瀾的人們賦予了太多的個人想象,其實蔡瀾的境界就是賺了錢吃吃喝喝。別想那么多。
吃吃喝喝這事,聽聽就算了,別向往,別羨慕,更別去景仰。蔡瀾的境界終究是在感官上,那建立在味蕾上的境界,千尋父母也可以。
那些土里刨食,為溫飽奮斗的人對他的境界肯定無感。蔡瀾“活過”不畏死,很多人活得太苦,也不畏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