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產業變革加速的今天,高校人才培養如何與市場需求無縫銜接?西安翻譯學院以“產教融合”為破題之鑰,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校地聯動、校政協同,構建起“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的育人生態,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從與科大訊飛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到攜手鳳凰產教融合集團打造數智傳媒人才高地;從與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育空乘精英,到服務地方經濟、賦能區域產業發展,西譯正以開放的姿態、務實的行動,書寫著產教融合與高質量就業的“西譯答卷”。
校企協同:打造“產業 + 教育”雙輪驅動新模式
產教融合的核心在于“真融真合”。西安翻譯學院深諳此道,與 200 余家行業領軍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通過共建產業學院、聯合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等多種方式,將企業的真實項目、前沿技術以及行業導師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以與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為例,雙方于 2016 年攜手共建空中乘務專業,并在此基礎上拓展至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本科專業。校企共建的“空中乘務專業實訓中心”配備了 A320 和 B737 - 800 綜合靜態訓練模擬艙、CBT 教學室、飛機模型展廳、形體教室及化妝教室等先進設施,為學生打造了“全仿真”的職業環境。2025 屆畢業生小林感慨道:“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學習服務禮儀、客艙安全等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英語、應急處置等實用技能。”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流利的外語能力,她成功入職知名航空公司,開啟了精彩的職業生涯。
為服務數字經濟國家戰略,西譯與亞太地區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科大訊飛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依托科大訊飛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產業人才培養經驗,學院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優勢,聯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工智能 + X”應用型產業人才。在教學模式上,學院采用“雙導師制”,由企業工程師與校內教師聯合授課及實訓指導,確保學生既能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能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
西譯與鳳凰產教融合集團共建的鳳凰數智傳媒產業學院,以“學習即實戰”為理念,將影視特效制作、短視頻創作、電商直播等真實商業項目引入課堂。采用創新的項目制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工作崗位前沿技能,積累寶貴的商業項目實戰經驗。同時,依托鳳凰產教融合集團強大的產業生態網絡,學院為學生鋪設了廣闊的就業通道,優秀作品直通企業人才庫,畢業生可獲得精準的就業推薦服務,實現高質量就業。
校地聯動:服務區域經濟,賦能產業升級
西譯的產教融合始終扎根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沃土。學校從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產教融合等多個維度強化實踐教學,賦能畢業生就業,助力陜西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高等教育與地方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指引下,西安翻譯學院與陜西省吳起縣攜手并進,開啟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雙方簽署校地戰略合作協議,涵蓋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智力支持、招生就業及對外交流等多個領域。通過合作,學校為吳起縣培養了大量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同時吳起縣也為學校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和就業機會,實現了校地雙方的互利共贏。
西安翻譯學院還敏銳把握政策機遇,成立由校長掛帥的專項工作專班,構建起“頂層設計 - 資源整合 - 成果轉化 - 人才培養”的全鏈條推進機制。立足語言學科特色與國際化資源優勢,與郭杜開發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過“校地企”三方聯動,重點打造“語言服務 + 跨境電商”“文化科技融合”等特色創新集群。這種“政府政策引導 + 高校智力支撐 + 企業市場轉化”的創新模式,既彰顯了政策導向的引領作用,又凸顯了高校服務地方的責任擔當,為區域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
產教共生:構建“全鏈條”實踐育人體系
西譯的產教融合不僅停留在課程與項目層面,更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以“課證融通”為抓手,推行“畢業證 + 學位證 + 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要求,將華為 HCIA 認證、阿里巴巴跨境電商認證等納入課程體系,學生的獲證率超高,這為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增添了有力砝碼。
以“就業導向”為目標,西譯構建了“入口測評—職業規劃—實習實訓—出口測評”全鏈條服務體系。與科大訊飛、鳳凰集團等企業共建就業服務保障小組,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崗位推薦。同時,在實習實訓環節,企業導師全程參與指導,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鍛煉和成長,為順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高質量就業:從“好就業”到“就好業”
在產教融合的推動下,西譯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國國際“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充分展示了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果。學校先后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陜西省示范性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機構”等稱號,這是對學校產教融合工作的高度認可。
在西安翻譯學院,產教融合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從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的“技術賦能”,到鳳凰數智傳媒學院的“實戰育人”;從校地合作的“鄉村振興”,到高質量就業的“西譯樣本”,學校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思維,探索著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未來,西譯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耦合,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更多“專業 + 外語 + 現代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讓每一名學子都能從“好就業”邁向“就好業”“就業好”,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西譯力量。(鹿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