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數據顯示,2025年1-5月中國新能源中型SUV市場徹底點燃戰火。Model Y(參數丨圖片)以126,643輛的絕對優勢穩居榜首,銷量近乎是亞軍比亞迪宋L DM-i(55,530輛)的2.3倍。零跑憑借雙車戰略殺入前五——C10以44,351輛摘得季軍,C11以38,246輛位居第四,成為最大黑馬。比亞迪唐新能源(30,455輛)與深藍S07(30,066輛)緊隨其后,新勢力樂道L60(25,462輛)與極氪7X(23,786輛)則卡位前十,共同構筑了頭部陣營。
01 頭部激戰,Model Y“一打十”格局確立
在新能源中型SUV的競技場中,特斯拉Model Y展現出統治級實力。其12.6萬輛的銷量不僅斷層領先,更占到榜單前十總銷量的三成以上。支撐這一表現的核心在于其智能化標簽與渠道優勢:FSD(完全自動駕駛)本土化落地進度加速,配合覆蓋全國的超充網絡,精準擊中用戶對續航焦慮和科技體驗的雙重需求。
比亞迪宋L DM-i雖以55,530輛位列第二,但已顯露壓力。其插混技術帶來的低油耗特性(匱電油耗僅5.2L/100km)和13.58萬起的親民定價,使其成為家庭用戶的首選。然而,面對Model Y的降價攻勢,其銷量差距仍被拉大至7.1萬輛。
真正的變量來自零跑。C10與C11合計銷量達8.3萬輛,超越比亞迪宋L DM-i的單車型成績。零跑憑借“入門即高配”策略——以12.28萬起的售價提供激光雷達選裝、8295芯片座艙,在中端市場撕開裂口,成為傳統巨頭最忌憚的顛覆者。
02 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生死時速
腰部陣營的廝殺,直接關系未來市場格局走向。傳統車企中,深藍S07以30,066輛守住第六名,其運動化造型和純電/增程雙路線覆蓋年輕群體;哈弗梟龍MAX(12,273輛)則依靠Hi4智能電四驅技術,在輕度越野場景中開辟差異化賽道。
新勢力陣營則呈現“冰火兩重天”。樂道L60憑借“換電+Baas電池租賃”模式,將購入門檻拉低至17萬元,首年即沖上25,462輛。蔚來ES6(21,495輛)則依靠用戶社群的黏性穩居高端市場,但其胞弟EC6(8,789輛)已滑落至21位,折射出設計同質化的隱憂。
小鵬G6(18,902輛)與阿維塔07(20,357輛)的纏斗更具戲劇性。前者以XNGP全場景輔助駕駛為賣點,后者則搭載華為ADS 3.0和鴻蒙座艙,智能化軍備競賽已進入白熱化。
03 失意者名單:豪華品牌集體“觸電”失敗
在新能源轉型浪潮中,傳統豪華品牌遭遇集體滑鐵盧。寶馬iX3(7,266輛)與沃爾沃XC60插混(3,199輛)分列23、29名,月均不足1,500輛的業績與其燃油車地位形成刺眼反差。更殘酷的是,奔馳缺席前50名,EQ系列徹底邊緣化。
同樣未達預期的還有問界M5(11,951輛)。作為鴻蒙智行早期成員,其風頭已被同門大型SUV問界M9(48,716輛)完全掩蓋。長安啟源Q07(11,200輛)作為上市半年的新品,雖曾創下首月訂單3萬的紀錄,但后繼乏力,未能在前十站穩。
04 尾部淘汰賽:50款車型月均銷量不足500輛
市場的殘酷性在榜單后半段赤裸展現。超50款車型累計銷量不足2,500輛,相當于月均僅售500輛,遠低于盈虧平衡線。其中不乏曾經的風云角色:騰勢N7(1,246輛)因定位模糊銷量崩盤;哈弗二代大狗PHEV(1,506輛)在梟龍MAX壓制下奄奄一息。
合資陣營更全軍覆沒。本田、豐田的電動化車型集體失蹤前三十,途觀L插混(51輛)、探岳GTE插混(1輛)等“油改電”產品徹底淪為展臺裝飾。福特電馬(31輛)、合創007(2輛)等新勢力則游走在退市邊緣。
總的來說,當Model Y以單月近2.5萬輛的成績血洗戰場,當零跑以8.3萬輛的“雙子星”矩陣撕開巨頭防線,當半數車型月銷掙扎在500輛生死線——這場變革早已不是趨勢,而是赤裸的生存現實。技術迭代與成本控制的雙重絞殺下,2025年注定成為新能源淘汰賽的終極分水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