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瓦崗的名將,許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秦瓊,秦叔寶。這個被稱為“門神”的英雄,與演義小說中的形象大相徑庭,他并非在隋唐十八條好漢中名列末尾,而是唐軍中首屈一指的單挑高手,更是李世民的秘密武器。需要指出的是,另一位門神尉遲敬德在秦瓊面前也顯得頗為遜色,有些像個“小弟”。
后來,尉遲敬德巧妙策劃了一樁親事,以此壓了一頭在秦瓊之上:他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秦瓊的兒子,這一舉動讓他們之間的輩分瞬間拉近了。于是沒多久,秦瓊的孫子在替父親秦懷道撰寫墓志銘時,竟寫下了“從高祖神堯帝擒尉遲敬德”這樣的句子,言辭頗為放肆。
不少人都讀過《唐故常州義興縣令上柱國秦府君墓志銘并序》,心理也都明白,朝議郎行著作郎宋溫璩在為秦懷道撰寫墓志銘時,不僅不會隨意妄言,也絕對不敢說假話。因為彼時尉遲敬德尚有后嗣,而他們也很可能會參加這場葬禮,萬一說錯了話,后果可想而知。
秦瓊在唐初確實是名將,但在瓦崗軍中的地位卻并不如人意,至少比徐世勣、裴行儼等人要低得多:裴行儼被李密親自封為上柱國、絳郡公,而秦瓊僅僅是瓦崗旗下馬軍四驃騎之一。李密的識人用人之道遠遠不及唐高祖李淵;歷史中并沒有記載秦瓊曾經拯救過李淵,而李淵卻封秦瓊為上柱國、翼國公,還贈予他金酒壺,并表示愿意將自己心頭所嗜之肉也供秦瓊享用,這一切在《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有明確記載。當時,秦瓊和程咬金同帶吳黑闥、牛進達等人歸唐,打擊了王世充的軍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李氏王朝,想想單雄信島國能直接突臨李世民面前,若是秦瓊與程咬金跟隨王世充,則洛陽之戰的結果可就真的難以預言了。
秦瓊與后來投唐的牛進達一起受到封賞,成為左武衛大將軍、瑯琊郡公。而對吳黑闥而言,他并未改姓,而是被封為右武衛將軍、濮陽郡公;劉黑闥則在后來被唐軍削除。忠于瓦崗的劉黑闥的結局更是悲慘,他也最終死于唐軍的刀下;關于他的生平,記載在《舊唐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五》和《新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十一》中:“劉黑闥出身貝州漳南,在隋末為亡命之徒,追隨郝孝德成為盜賊,后歸于李密成為其部將。李密失敗,劉黑闥被王世充捕獲;王世充久聞其勇,特意以其為騎將。劉黑闥見他所為而暗自發笑,遂投靠建德,官職為將軍,封漢東郡公……后來因饒州刺史葛德被敵軍俘獲,最終斬于洺州。”
幾日前,我在撰寫稿件時,有隋唐演義愛好者提及劉黑闥被李世民打得屢屢失利,還說羅士信(羅成)是被李建成和元吉所害。對此,筆者并未與之爭辯——因依據不同,得到的結論自然也相異。歷史中羅士信的失敗,實是因李世民指揮失誤,再加上羅士信手下的叛變,最終被劉黑闥俘獲于洺水城;李建成則為羅士信報了仇,在洺州斬殺了吳黑闥,這樣的情形,也讓秦瓊欠了他一個人情。
無論劉黑闥是死于李世民的手中,還是被太子李建成活捉斬殺,他都仍舊是死于唐軍的刀槍之下。從歷史中可以得知,那段時間死在唐軍手下的瓦崗舊將不勝枚舉,筆者今天僅挑出劉黑闥等五位尤為著名的將領來談論:這五位死于唐軍武力下的瓦崗名將中,又有幾位曾戰勝過秦瓊,或是被秦瓊擊敗過呢?
擊敗過秦瓊,后來又被秦瓊所敗的瓦崗名將,首推劉黑闥。他曾戰勝的唐軍名將無數,而徐世勣和羅藝(投唐后改為李世勣和李藝)都曾在他的手下敗將:“淮安王神通、將軍秦武通、王行敏均曾遭其擊敗。黎州總管李世勣無法抵擋,只得棄城逃入洺州;黑闥不顧追擊,斬殺步卒五千余人,僅李世勣與武通得以自保。李藝雖然退入藁城,但仍敗于黑闥之手,薛萬均、萬徹皆被俘,成為其囚徒。”
劉黑闥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唐軍無敵的對手,連太子的嫡系薛萬鈞與薛萬徹也被他活捉。最終,李世民不得不出奇招,派遣秦瓊出馬,在列人縣阻擊兵鋒正盛的劉黑闥。
盡管秦瓊勇猛,但劉黑闥也并非易于對付的戰敵。秦瓊誓言攻打劉黑闥,但歷經了“先敗后勝”的過程,這點在《資治通鑒》中記載得相當詳盡:武德五年二月癸亥,李世民派秦瓊率五千步騎兵于列人縣伏擊劉黑闥,然而因兵力懸殊,秦瓊“為闥所敗”。
深入閱讀兩本唐書后,大家不難發現,秦瓊擅打逆風球的能力堪稱非凡——張須陀在遭瓦崗軍圍攻喪命時,秦瓊及時調集余部,成功突圍而退至虎牢關。此后李密又在黎陽童山被宇文化及擊敗,狼狽不堪,幸而秦瓊力挽狂瀾,助他逃離被追兵圍攻的窘境:“李密因流矢而中箭,摔馬昏厥,四周的人紛紛四散,此時追兵緊逼,而唯有秦瓊守衛周全,最終得以逃脫。同時,秦瓊順勢調集兵力重回戰場,使李密得以力戰而免于敗退。”
盡管秦瓊在劉黑闥的攻擊下曾敗北,但并未選擇潰逃,反而及時調整戰術,于河邊埋伏兵馬,正面以假兵拖住敵軍的同時,他親自帶領主力從側翼突襲劉黑闥的兵馬:“橫擊劉黑闥,最終取得了勝利。”
劉黑闥與秦瓊的關系頗為復雜:他曾擊敗過秦瓊,而最終又被秦瓊所敗,而劉黑闥后來也因唐軍刀下身亡。另外一位“瓦崗飛將”單雄信同樣經歷過這樣的遭遇,曾與秦瓊是仇敵的他,在大海寺之戰中與秦瓊、張須陀、羅士信聯手,但卻最終敗給了翟讓、李密、單雄信與徐世勣。當時翟讓尚未被李密斬殺,徐世勣也未投唐致姓。
在這一戰中,秦瓊曾輸給過單雄信,而最后又在洛陽之戰中報仇雪恨,披甲討伐“世充、建德、黑闥三盜”,每次皆是以先鋒大將的身份在陣中廝殺,毫無后顧之憂。
唐軍將王世充徹底打得落花流水,王世充不得不開城投降,秦瓊作為先鋒大將屢創戰功,最后“金帛積賜達千萬之多,進封翼國公”。明顯地可見,在單雄信被李家父子斬殺之時,秦瓊已在洛陽,并未出手相救單雄信,自然是因為雙方交情不深厚。
除此之外,還有曾任大唐左武衛將軍的王伯當,以及大唐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大都督、左光祿大夫、彭國公的王君廓,還有大唐洛州都督、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這三位在被唐軍斬殺時,都還身負唐朝的官銜,與他們對峙的也是脫胎于唐軍的對手。
王伯當與王君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他們在隋唐英雄系列小說中可謂是重要人物。而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六位的張亮知名度稍遜,他的經歷較少被提及。
兩本唐書都詳細記載王伯當、王君廓、張亮的功績。王伯當與李密同生死共患難,王君廓與羅士信犧牲有一定關聯;至于張亮,他何時加入瓦崗又為何而被殺,史籍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張亮為人倜儻,具大節,外表敦厚內心卻深藏奸詐,直至無人知曉。在大業末年里,李密征戰滎汴時,張亮杖策隨行,卻未被任用。部中有密謀叛亂者,張亮出面告發,李密對此深信不疑,隨即冊封其為驃騎將軍,委以徐世勣的刀兵。”
張亮非善類,由告密嶄露頭角,在徐世勣麾下出將入相,步步高升。可他在“發覺”侯君集謀反后,升為刑部尚書,卻最終因誣告而身死,留名青史。史書上記載“太宗大怒,竟斬于市場,籍沒其家”。
隨著張亮的被處死、抄家,死于唐軍刀下的瓦崗名將已多達五人,然而還未算上李密與其他低級別的瓦崗舊人。就我們看看這五位級別較高、名氣較大的瓦崗將領,竟沒有一個與秦瓊為友。
王伯當、單雄信、劉黑闥、張亮、王君廓五人雖曾在瓦崗軍中共同作戰,但戰友與朋友之間卻有明顯的區別。秦瓊與程咬金、羅士信關系密切,投唐之時所帶的隊伍里有吳黑闥與牛進達,而單雄信不僅沒有同行,日后也曾與他們刀兵相見,顯露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決然。
史書記載中的秦瓊是個“文武雙全,志節高尚”的人,而死于唐軍刀下的五位瓦崗名將似乎顯得有些“大節有虧”:張亮“深藏詭計”,劉黑闥“性情放蕩,喜酒嗜賭”,王君廓則是“內心陰險,時常內翻”,至于單雄信與王伯當的性格,史書與演義中的描述也相去甚遠。
王伯當對李密的愚忠可敬可憐,而單雄信與王世充的復雜關系更顯得撲朔迷離,讀者不妨想象一下:像秦瓊這樣的勇將,有著高尚的志節與抱負,是否能夠與這五人結為摯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