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面臨的難題,不只是朱婷的缺席,而是隊伍新老交替的分寸感。
實事求是講,類似朱婷這樣級別的球員,哪怕只是一聲“暫別,對于中國排球圈總歸是件大事。最近,她公開宣布將繼續留在海外俱樂部,今年無緣國家隊,這讓不少球迷心頭一緊。畢竟,女排在世界大賽上的競爭向來激烈,能否穩穩站住腳跟,沒人敢掉以輕心。與此同時,袁心玥、丁霞、刁琳宇幾位老將的去留,也成了業內外關注的焦點。只是,咱們得問一句:年輕化是不是就真能解決一切?還是說,太快“換血,反倒容易失了隊伍的骨架?
說到底,中國女排這幾年走的是“先立后破的路子。眼下的新陣容,有不少00后小將,確實打出了朝氣和拼勁,給人希望。但比賽不是光靠熱情就能贏的,尤其到國際賽場,實操的對抗、賽場情緒的控制、關鍵分的處理,沒有經驗的鋪墊,光靠一腔熱血,往往事與愿違。體育圈有句話,叫做“規矩不能亂。意思是,骨干球員的作用是壓艙石,不是隨便說換就能換的。王媛媛、張籽萱這些年輕人再有潛力,也總有菜鳥階段。副攻、二傳這些關鍵位置,真要頂上去,還得一點點熬出來,急不來。要知道,排球不像田徑游泳,個人能力再強,終究要落地成團隊協作。球迷喜愛歸喜愛,但國家隊的成績不能靠夢想維持。
有的人覺得,既然年輕球員表現不錯,不如趁這個勢頭徹底換一換,把舞臺留給他們。但我始終覺得,這事不能一刀切。譬如袁心玥,別看還是“90后,但她在土耳其聯賽和歐冠的磨煉,換成任何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將,恐怕都難以復制。再說二傳,丁霞、刁琳宇無論身體狀態如何,打了這么多年國際大賽,傳球的手法、場上的判斷,都是靠自己一步步熬出來的。年輕球員再怎么練,臨場的定力和經驗,真不是三五場能補上的。設身處地想想,隊伍遇到逆風球、膠著分,誰能喊得住場子?靠誰穩定軍心?這不是誰都能插一腳的事。
回頭來看,國家隊主帥要承擔的壓力不小。有人說,給年輕人機會,是為未來;也有人主張,成績也不能丟。其實兩者并不矛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新老結合。大賽前的集結,可以邀請有能力的老將回歸,哪怕只是做個“備胎,至少該有的底氣不能丟。對年輕隊員來說,有“老大哥、老大姐壓陣,是成長路上的保護傘;對球隊整體,更是穩住節奏的關鍵。咱們中國女排講究傳承,老帶新本就是多年優良傳統,不能因為一陣“青春風就丟了老規矩。
所以我的看法很清楚:年輕人要上,但老將的門也不能關死。每一屆的大賽,都是對體系和人的雙重考驗。喜歡誰、看好誰,是球迷的權利;但組最強陣容、為國爭光,是專業人的責任。女排精神不是口號,而是一次次在風雨飄搖中,守住底線、打出血性。世錦賽這樣的舞臺,哪怕機會再難得,也不能靠單一思路冒險。別讓一時的熱情,跑偏成了無謂的冒進。
最后想提醒一句,體育的魅力就在于不斷試錯和成長,但國家隊不是試驗田。理性和規則,是保障公平的前提。無論誰上場,只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隊伍,就是最好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