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皮特老了,也不帥了,但依舊很迷人。
電影《F1:狂飆飛車》講述的是落魄天才男主遭遇事業滑鐵盧,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遇,然后遇到了重回失意戰場證明自己的機會,并遇到天才小將,兩人相愛相殺、互相救贖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并不新鮮,甚至可以說很俗套,有過太多類似的影片。
影片非常聰明的地方在于:把故事切入賽車題材,把賽車的刺激競速,搖滾樂的狂放、高燃,與男主的魅力設定,完美融合在一起,把無聊甩到了九霄云外。
大量的搖滾樂BGM,讓整部影片就像一部由賽車組成的極速搖滾樂隊,賽車是樂器,賽車手就是主唱和樂手。
看電影的觀眾,既置身影院體會一場暮年英雄的酣暢追夢之旅;又置身賽車場,身臨其境地體驗賽車的緊張刺激;還不時穿越到大型音樂節,進行著嗨翻天的音樂狂歡。
私以為,影片最動人的部分,就是皮特飾演的男主執著追夢,不屈不撓,勇敢挑戰各種極限的精神。
觀影過程中,不止一次想起張淇的一首歌——《飛奔的時間》,跟影片的故事和精神內核都莫名契合。
在片中,男主曾是一位年少成名的天才賽車手,因為一場事故造成身體重傷,被醫生診斷為不適宜參加比賽,退出了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的賽場。
但男主對賽車的激情與熱愛并沒有破滅,經常參與各式各樣的賽車比賽,并囊獲諸多大獎,成為經驗豐富、駕駛風格瘋狂、靈活又機智、沉穩的拼命三郎型自由賽車手。
他不喜歡社交、不去迎合媒體,不去討好高管,只關注自己的專業和賽車,不懼任何人的質疑、奚落與嘲笑,慢慢用自己的實力、專業與智慧贏得團隊所有人的愛意與敬意。
作為賽車運動的門外漢,覺得比賽場景做得很扎實,細節魅力到位,但又不會過于專業生僻,讓不懂這項運動的人更容易入戲,并與角色們共情。
除了開場場景,影片全程都是緊張刺激的故事沖突和情節推進。
一場又一場比賽,一次又一次意外,終于在高潮部分累積出一個輝煌的奇跡:男主無視生命風險,用智慧幫車隊解決了審查問題,重回最重要的賽道,與天才小將和整個團隊默契配合,完成了大家共同的逆襲比賽。
影片在推進這個奇跡高潮情節的過程中,呈現了男主和天才小將的人性高光。
比賽最千鈞一發的時刻,男主冒著車毀人亡的風險為車隊制造了奇跡,扭轉了戰局。
沖刺的最后時刻,天才小將選擇成人之美,助力男主完成了飛翔的夢想,獲得了F1賽車場上最壯美的輝煌。
整體而言,《F1:狂飆飛車》是一部完美的大男主電影,把一切情緒和期待都給得很足。影片沒有刻意為男主、男主的隊友們、以及觀眾,留下任何遺憾和意難平設定,非常夠勁兒,很有搖滾范。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奔馳、法拉利、勞力士、IWC萬國表等一眾豪車名表輪番表演。而IWC萬國表的品牌標識不僅以顯著視覺呈現于賽車車身及車隊全套裝備,主角團隊都佩戴了IWC萬國表飛行員系列及工程師系列表款出鏡。
據悉,這部約瑟夫·科辛斯基(Joseph Kosinski)執導的F1?大獎賽(Grand Prix?)主題電影,使用真實賽車在大獎賽 (Grand Prix?) 現場實景拍攝。它由蘋果原創電影公司(Apple Original Films)與沙夫豪森 IWC萬國表合作打造。
科辛斯基表示,他相信,“即使特效再精湛,觀眾們的直覺還是希望感受到真實的存在。實景拍攝具有特別的質感,它是有靈魂的。顯然,拍攝F1駕駛的難度與拍攝戰斗機鏡頭截然不同。而且,拍攝電影《F1》時,我們更進了一步,因為演員們多數時候親自駕駛賽車。你能看到他們在彎道中與方向盤角力、承受真實重力加速度。他們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真實駕駛,這種真實感帶給觀眾的觀影體驗是攝影棚或特技駕駛無法比擬的。”
科辛斯基在采訪中還透露,影片最終基于F2底盤開發了特制賽車,既保持賽車性能又能搭載全套尖端拍攝系統。是因為接受了梅賽德斯-AMG馬石油F1?車隊 (Mercedes AMG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 的領隊兼首席執行官托托·沃爾夫 (Toto Wolff) 的建議:以真實賽車為基礎加裝拍攝設備。
對了,影片中,IWC萬國表作為虛構的APXGP車隊的贊助商,以APXGP車隊為靈感,特別呈獻全新限量版工程師自動腕表40,以及三款聯名飛行員系列計時腕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