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17日凌晨,瓊州海峽被炮火映成血紅色。一艘解放軍指揮船的桅桿被炮彈炸斷,海水漫過甲板。一位身材瘦削的將領猛然跳入齊腰深的海浪,揮槍高喊:“全力搶灘!”
炮彈在身后炸起沖天水柱,他卻頭也不回地沖向灘頭——這位身先士卒的將領,正是親自率軍登陸的40軍軍長韓先楚。
此時,距離朝鮮戰爭爆發僅剩72天,而海南島的命運,懸于一線。
可以說,韓先楚在海南戰役中的貢獻,對于祖國統一大業居功至偉。
“伯陵防線”的神話:薛岳的自信與解放軍的困境
1949年12月,敗退海南島的國民黨軍集結10萬兵力,50艘軍艦和30余架飛機,由“戰神”薛岳坐鎮,構筑起號稱“固若金湯”的立體防御體系——“伯陵防線”。薛岳向蔣介石夸口:“伯陵防線,堅不可摧!”
而海峽對岸的雷州半島,四野40軍將士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這些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的“東北虎”,多數人第一次見到大海。有戰士捧起海水就喝,咂嘴驚呼:“水是咸的!”更嚴峻的是,國民黨撤退時焚毀了沿海幾乎所有船只,漁民因恐慌將剩余漁船藏匿孤島。沒有船,渡海作戰無異于癡人說夢。
越級請戰的將軍:谷雨倒計時下的豪賭
1950年2月,廣州作戰會議上,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等將領主張推遲戰役至6月,理由直白:木帆船難敵軍艦,需籌款赴港澳購買登陸艇。唯有韓先楚拍案反對:“美英怎會賣船給解放軍?等登陸艇是死路!必須借谷雨前的東北季風,用木船強渡!”他更斷言:若拖到美軍介入,“海南將成第二個臺灣”。
面對上級“暫緩進攻”的決議,韓先楚做了一件驚人之舉——他扣下電報,未向部隊傳達延遲命令,反令全軍加速備戰:“3月底前必須完成渡海準備!”
隨著谷雨(4月20日)臨近,他三次越級致電中央,最后一次的電報字字千鈞:“如43軍未準備好,我愿率40軍主力渡海作戰!”
這份電報最終驚動毛澤東,戰役提前至4月中旬。
木船打軍艦:戰爭史上的奇觀
為破解困局,韓先楚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
兩個月間,這支“旱鴨子”部隊蛻變為“水蛟龍”:萬名戰士學會掌舵辨潮,兩千人練成專業水手。老漁民驚嘆:“毛主席的大軍真是神兵!”
海峽決戰:將軍帶頭跳海沖鋒
1950年4月16日19時30分,380艘帆船載著2.5萬將士從雷州半島啟航。午夜風停,韓先楚下令劃槳前進。敵艦逼近時,“土炮艇”迎頭猛攻,竟擊沉一艘、重傷兩艘,創造海戰奇跡。
17日凌晨,登陸部隊遭敵軍三面火力封鎖。韓先楚的指揮船中彈受損,距岸50米時,他率先跳海,涉水沖鋒。將士見軍長如此,無不死戰,撕開“伯陵防線”缺口。當北京總參作戰室接到“韓先楚已上島”的消息,代總長聶榮臻長舒一口氣:“有這一句就夠了!”
歷史的分水嶺:七十天改寫瓊州命運
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同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若按原計劃6月攻島,瓊州海峽必將被美軍截斷。
此戰深遠影響,在數年后更顯清晰:1958年,毛澤東調韓先楚任福州軍區司令,直言:“就是讓臺灣看看,打下海南島的那個人,現在坐鎮對面了!”
而軍事學者金一南的評價更為犀利:“沒有韓先楚,中國統一面臨的就不只是臺灣問題。”
【參考資料】:《第四野戰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韓先楚傳》(當代中國出版社)《海南島戰役》(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重要戰役戰斗實錄》(國防大學出版社)《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毛澤東軍事文集》(軍事科學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