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與張譯,本該是品質(zhì)的雙重保障,但《以法之名》的開局卻像一盆冷水,把觀眾多年累積的信任澆了個透心涼。
《以法之名》背靠央視與最高檢,導(dǎo)演傅東育掛帥,張譯、蔣欣、李光潔主演,劇本標榜三年反復(fù)修訂,題材掛著“法治正劇”標簽,看上去有足夠的理由在一眾劇集中突圍。
可開播才短短幾天,開局的評分和彈幕走向,直接讓觀眾的信任消耗殆盡。
01
《以法之名》劇情一開始就埋下的漏洞,在網(wǎng)上被放大了無數(shù)遍。
不是觀眾吹毛求疵,而是現(xiàn)在的觀眾對這類主旋律題材的容忍度已經(jīng)到頭。
劇中那場女律師當庭翻供、法警集體失控的橋段,單拎出來都顯得離譜。
有人笑說這是“法治爽劇”,可惜爽感沒出來,反而讓人一陣尷尬。
許多觀眾沖著張譯點開第一集,有人說,張譯這幾年已經(jīng)成了“中年戲骨”里最穩(wěn)的一塊招牌,從早期的班長史今到后來的程兵、衛(wèi)國平,這條路上他走得扎實。
但也正因為他太穩(wěn)了,才給了市場和制作方一個思維定式:只要有張譯,劇就能站得住。
現(xiàn)實卻證明,名氣再大的演員也擋不住重復(fù)的消耗。
拍得多,出鏡率高,不代表角色有新鮮感。
張譯用過的表演細節(jié),放在單部作品里是加分項,一旦在不同劇里反復(fù)使用,反而成了觀眾心里的一把尺子:又是那一套表情,又是那種隱忍。
還沒開口,觀眾就已經(jīng)猜到了他的內(nèi)心戲。
據(jù)統(tǒng)計,2019年到2022年3年時間張譯有16部作品上線,幾乎沒有空擋期。
他自己也在領(lǐng)獎時說過“觀眾看累了,我也累了”,這話聽上去像調(diào)侃,但放在當下的結(jié)果里,多少顯得有點無奈。
他當然知道重復(fù)意味著什么,可影視行業(yè)從來都不會等一個人慢慢調(diào)整節(jié)奏。
張譯這幾年看似忙碌,實際也在透支信用,和前幾年高產(chǎn)的趙麗穎、孫儷遇到的問題如出一轍,只不過張譯的問題更顯眼在于他的戲路單一。
近幾年,觀眾見到他就和“警察”、“檢察官”、“執(zhí)法者”劃等號,這種角色定位一旦固定下來,就容易陷入無法調(diào)頭的死循環(huán)。
要命的是,觀眾的耐心遠比劇組緊張的檔期更脆弱。
一部作品砸下去,前期宣傳再花哨,劇情和表演沒帶來新鮮沖擊,換來的只會是集體沉默后的吐槽和翻車。
翻開近幾年電視劇的市場,從《掃黑風暴》、《狂飆》、《他是誰》,觀眾對刑偵和檢察題材的口味已經(jīng)飽和。
同樣的演員,同樣的設(shè)定,哪怕包裝換了幾層,觀眾依舊審美疲勞。
張譯并非沒有危機意識,可惜手里的“存貨”擺在那里,該播的時候還是要播。
有導(dǎo)演說過,越是老演員,越難有全新的驚喜。
可觀眾不信這個理,張譯也曾讓觀眾見過驚喜,哪怕是《追兇者也》里那個帶著瘋癲的殺手,許多人至今提起都忍不住夸一句“瘋得真像”。
他本來完全可以用更多不一樣的選擇來證明自己,只可惜安全區(qū)太舒適,誰都不愿意輕易走出來。
比角色重復(fù)更危險的是觀眾對“張譯”兩個字的信任開始動搖。
主旋律、刑偵劇固然有固定收視盤,可再穩(wěn)的口碑都禁不起一次次的“熟人演舊戲”。
過去觀眾買張譯的賬,是因為他的表演里藏著細節(jié),如今觀眾之所以喊累,是因為這些細節(jié)也有了既視感。
演技固化不只是張譯一個人的困境,中生代男演員們,誰不想守著一個類型輕車熟路?
劇組省心,平臺放心,觀眾一開始也樂意看,但這種樂意撐不過三年五載,觀眾想要的是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年史今為什么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張譯把角色的真實、質(zhì)樸和壓抑一層層演了出來,觀眾相信他不是演的,而是一個鮮活的人。
如今,張譯只要出場,觀眾反而先琢磨他又要端出來哪些“標配動作”,心里先走一遍劇本,這對任何演員都是種莫大的傷害。
傅東育導(dǎo)演這次也沒能兜住局面,一部好劇,劇本要扎實,表演要松弛,細節(jié)要真。
《以法之名》這部劇給人的感覺無論是從題材、立意到人物都試圖討好每個板塊,最后沒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能真正立起來。
沖突為了矛盾而存在,邏輯為了反轉(zhuǎn)而斷裂,這樣的結(jié)構(gòu),演員再賣力也攔不住劇本自己在漏洞里塌陷。
有人說,張譯接這部劇可能是早年的合同或友情,也可能是沒顧上細看劇本。
但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明白,如果再不抽身,光環(huán)遲早會變成沉重的包袱。
要在中生代男演員這塊牌桌上站穩(wěn),必須讓觀眾看到新的可能性。
他可以演一個無所事事的平凡人,可以演一個失敗的父親、懦弱的丈夫,甚至演一個毫無道德感的小人物。
觀眾要的不多,只要不是“張譯又演張譯”,只要能把“真”重新搬回角色身上,這個牌面還有得翻。
對張譯,對那些還在舒適區(qū)里轉(zhuǎn)圈的演員來說,《以法之名》的滑鐵盧是一份提醒。
觀眾不是不需要好演員,而是再好的演員,也別讓人一眼望穿。
張譯這一跌,跌得不輕,但也不算冤枉。
看一個演員從龍?zhí)装镜接暗郏^眾愿意付出的不是掌聲,而是時間。
只要真誠在,只要勇氣有,觀眾不怕等。
別讓觀眾下次再想起張譯時,只剩下一個“疲憊的中年人”,只剩下千篇一律的眉頭和壓低的嗓音。
結(jié)語
角色從來不該困住演員,演員更不能被角色反復(fù)消耗。
這一次,連央視都救不了的口碑,未必不是轉(zhuǎn)機。
只要還想突破,這場翻車遲早能換回新的東西,這條路得張譯自己走出來。
參考資料
演員張譯回應(yīng)息影:只是說想暫時停一停,沒說不干活
《以法之名》.豆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