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 螢火蟲(Lampyridae)低可探測性中型導彈戰斗機。西德梅塞施密特-博爾科夫-布洛姆公司(MBB)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發的隱形戰斗機。其設計基于如下理念:如果一架戰斗機能在中程戰斗中擊敗對方的話,那就不必考慮近距離格斗的要求,因此可以造得更輕也更便宜。
螢火蟲采用與F117類似的多面體隱身設計,至1987年,該機的3/4比例載人模型已進行了15次風洞飛行試驗。就在這一年,德國人將螢火蟲透露給了一群參觀的美國空軍軍官,幾個月后項目戛然而止。
眾所周知,當時美國人正在研制F117夜鷹,突然發現德國人竟然在搞類似的設計,立刻反手通過外交途徑將它摁死了。
英軍第8裝甲旅第24槍騎兵團的謝爾曼坦克正從被擊毀的豹式A型坦克前通過,英國陸軍第五電影與攝影部隊的克里斯蒂中士攝于1944年6月30日。
這輛編號204的豹A為德軍第12SS希特勒青年師第12SS裝甲團第1營第2連赫爾穆特·蓋德SS中尉的座車,6月26日被英軍第8裝甲旅舍伍德義勇游騎兵團擊毀在諾曼底泰塞爾——勞雷公路的十字路口。這輛車所在位置開闊,有不少與之合影的照片。最后一張是現代拍攝的該路口照片。
一名坐在BMW R75摩托車邊斗里的德軍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的受傷軍官與路邊的狙擊手交談,攝于1943年夏季庫爾斯克戰役期間。這張照片中的裝備頗有可觀之處,狙擊手使用的是帶1.5倍放大的Zf-41瞄準鏡的98K步槍,摩托車騎手腰帶上插著的是帶破片套的蘇制RGD-33手榴彈,后座上的士兵則背著較為少見的G41半自動步槍。
埋伏在草叢中的MG 34機槍組,使用的是50發的圓形彈鏈盒,可能來自3SS骷髏師。這張照片是黨衛隊戰地記者漢斯·坎茨勒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拍攝的。武裝黨衛隊在戰前即測試和裝備了偽裝面罩(Geichstarnmasken),配發給所有近戰部隊。但士兵并不喜歡它,因為在戰斗中,特別是移動時,這東西很影響視線。在戰時照片里,士兵往往將它圍在頭盔或脖子上。
好懸把我腦袋打掉了——英軍格蘭特中型坦克的駕駛員面對裝甲上的彈痕心有余悸,1942年6月攝于利比亞。這是Pak 38反坦克炮或者三號坦克發射的50毫米穿甲彈,打飛了駕駛窗,但沒能穿透51毫米厚的主裝甲。
可以看看最后一張照片上格蘭特坦克駕駛窗的位置,這輛車是保存至今的蒙哥馬利的指揮車。
知道為什么道尼爾Do 17會被叫做飛行鉛筆了吧?這架Do 17Z是最早被擊落在英國肯特郡的飛機之一,隸屬于德國空軍第77轟炸機聯隊第8中隊,注冊號為2642,機身無線電呼號3Z+GS。
1940年7月3日下午,該機在肯利機場上空投下6枚50千克炸彈,然后在湯布里奇上空8000英尺遭遇英國空軍第32中隊3架颶風式戰斗機攔截,丟下了剩下的9枚50千克炸彈。颶風的第一次攻擊打死了機械師兼機槍手,Do 17逃向云層躲避。接下來的兩次攻擊打死了無線電操作員,飛機最終于17時墜毀在帕多克伍德的農田里,駕駛員輕傷,觀察員重傷。
蘇軍士兵檢查一輛被遺棄的德軍三號坦克,背景中還可以看到一輛四號,攝于1943年秋季。
這是輛后期修改的三號J型,裝有50毫米長管坦克炮,炮塔和車身都安裝了附加裝甲。但與三號M型不同,它缺少車體正面和火炮防盾上額外的20毫米附加裝甲。
其炮塔上的騎士標志表明它來自德國國防軍第9裝甲師第33裝甲團。1943年8月底,第9裝甲師從中央集團軍群調動至南方集團軍群。9月初作為第6集團軍的一部分投入烏克蘭的戰斗,9月中旬轉隸第1裝甲集團軍。
修復飛機和制造飛機大不相同,制造飛機是從骨架開始從無到有逐步建造,修復飛機則是分成一塊一塊完成后組合。這是美國史蒂文·烏德沃爾哈齊中心(屬于史密森尼國立航空航天博物館)修復B-17G“Shoo Shoo, Shoo Baby”號的場面,看上去就跟做模型一樣,只是他們用的不是膠水。
敖德薩坦克,或稱NI坦克(意為恐怖的坦克),是1941年蘇聯在敖德薩用STZ-5拖拉機改造的裝甲拖拉機。因為敖德薩的防御戰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城內的工廠最初為部隊修理損壞的坦克,后來自然萌生了自制戰車的設想。與其他臨時救難設計略有差異的是敖德薩坦克使用由海軍基地提供的造船鋼板夾木板組成的原始復合裝甲。火力則是37或45毫米炮,甚至只有機槍,還有一些則安裝了損壞的輕型坦克上的二手炮塔。這種土造坦克速度緩慢,行駛時會發出可怕的噪音,據說對訓練不足的羅馬尼亞部隊有很好的恐嚇效果,“恐怖的坦克”一名即由此而來。
敖德薩坦克共生產了69輛,直至城市被攻破,蘇軍還在使用這種車輛掩護最后一批部隊撤退。除了一輛之外,其余的敖德薩坦克都被遺棄,并被羅馬尼亞人繼續使用,到1942年11月1日尚有14輛仍在使用中。
瞭望2025# 虎王坦克的木制模型,安裝了克虜伯設計的量產型炮塔。虎王的設計對應的是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在早期VK45.02(H)設計基礎上考慮了與豹式的通用性。但頭50輛VK45.03(H)車體安裝的是波爾舍VK45.02(P)項目的炮塔。
注意木制模型炮塔上明顯的光學測距儀鏡頭,這個老早考慮的功能直到第三帝國完結都沒實現,第一種炮塔上有光學測距儀的德國坦克我認為是M47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