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話戰友
- 講述:范灶來∕整理:劉光福
下篇:
5
我還要講述在西藏吉隆對我一件記憶猶新的事情,就是連隊人員在吉隆邦興參加打山火,這件事不講還不行,憋屈在我心里幾十年了,使我挺難受的。
那是1967年10月的一天,那天上午,我突然聽到緊急集合的號聲,全連人員集合完畢。連隊丁指導員提高嗓門用宏亮的聲音對大家說:“接到團里命令,炮連打靶因跳彈爆炸引發森林著火,地點,火場距離駐地扎村比較近,就是在吉隆鎮幫興村對面。我們要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去撲滅這場大火,同時注意在撲滅大火中的安全”。丁指導員作了簡短有力的思想動員后,大家帶上圓鍬、砍刀(開荒時用的)等打火的工具立即出發。從連隊出發,一路急行軍,原始森林里連羊腸小道也沒有,前面小組開路,舉刀砍伐樹枝,開辟通道,連隊干部戰士到達滅火指揮部指定位置。由于是原始森林,樹木密集,以松樹為主,樹桿特別大,各類雜樹兼有;荊棘叢生,森林地面上積累落葉很厚。崇山峻嶺,懸崖峭壁,難以攀爬,繞來繞去,朝著濃煙滾滾,火光沖天的方向前行,我們連隊遵照滅火指揮部命令:炮連從左邊沿山脊上打火,三連沿右邊山脊開挖防火隔離帶,阻斷大火向左右漫延,防火隔離帶寬10米左右,難度非常大,前邊的戰士用鋸子鋸大樹,用砍刀砍小樹和雜木,爾后戰士列隊成排,用砍倒的小樹當撬棍,把樹木撬在一邊,后邊的戰士就用鐵掀、镢頭挖土清除柴禾雜草,一條10米左右寬的防火帶就形成。一直干到下午兩點多鐘,由于體力消耗大,大家非常疲憊,也有饑餓感。丁指導員叫大家休息一會兒,吃點干糧,喝點水后,再繼續干。我們連離火源點大約有300米左右,火在繼續燃燒,風助火力,火助風威,愈燒愈大,指導員考慮到安全問題,召集排長、班長在一起開個短會,研究下一步打火方案。爾后就叫四排排長謝安南、重機槍班班長覃延勛去山那邊觀察一下火情,距離我們這里還有多遠。約半小時后,山那邊傳來啪、啪、啪的連續聲音,指導員說:“同志們,你們聽到啥聲音了?”我是新兵嗎,指導員必定是老兵,經歷的事情多。大家說是石巖被大火燃燒發熱后,石頭爆炸的聲音,有的同志說是燃燒樹枝爆炸的響聲。丁指導員說:“不對,是槍聲。快,快,山那邊有情況,二排長你帶隊,范灶來、李緾奇、趙建華、陳育忠等10人快到山那邊去觀察。”我(范灶來)要親自去,因為謝安南是我的排長,覃延勛是我的班長,我心里琢磨著,他倆是不是出事了?我們順著排長謝安南和班長覃延勛去的方向前行。一路煙霧繚繞,熱浪滾滾撲面,熊熊大火還在燃燒,我們隔火看到排長和班長倒在地上那一垅大地柏枒時,哎呀,那個燃燒著的樹枝倒的倒,火苗竄過去繞過來的燃燒,我們幾位同志奮不顧身的穿過火海,我們的衣服、棉衣都著火了,膠鞋踏著在燃燒的樹枝,一心想救排長和班長的心情,顧不了眼前手腳燒傷,鞋子燒破,誰也顧不了這一切,勇猛的奔向前方。當我看到謝排長頭朝東,覃班長頭朝西,屁股挨著屁股倒在一垅大地柏椏樹中,在原始森林邊沿就有地柏枒,那垅地柏枒也被燒得只剩下黑黢黢樹桿,衣服燒光了,腹部挺起多大,雙眼珠子都凸出來了,排長身上背著的皮子手槍套還有火在燃燒著,衣服已經燒盡了;排長和班長二人躺在火場地上一絲不掛,全身裸露,人體容貌場景慘不忍睹,大家都哭著喊著排長、班長,淚如泉涌,使人傷心慘目,悲痛欲絕。根據當時謝排長、覃班長犧牲的地方不是在那垅大地柏枒的地方,而是在下邊森林被大火燃燒著后,往山上跑,在跑的途中,生命垂危之時倒在那垅地柏枒里,然而挨著森林被竄上來的大火繞著地柏枒燃燒,為此,謝排長、覃班長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叫一名戰士趕快下山去給丁指導員報告:“我們的謝排長和覃班長都燒死了”。待指導員等全連戰士趕到現場,指導員對大家說:“同志們不要太傷心,趕快把謝排長、覃班長送下山去”。我們前面的幾位同志的衣服都被燒爛了的,無法脫下來給排長和班長他倆穿在身上,我(范灶來)與幾位戰友把謝排長從地上扶起來,不知后面上來的那兩位同志脫下好一點外衣,給排長、班長勉強穿在身上。由于坡陡林密,道路非常難行,我背著謝排長往山下走,前邊兩個人牽著走,后邊左右兩邊的人扶著,大家輪換著背著謝排長、覃班長往山下走。凡是輪換背著謝排長、覃班長下山的同志,棉衣都被尸體流出來的水份打濕透了的。在不到500米的路程,從下午三點多鐘開始下山,整整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山下的公路上。這時團衛生隊的救護車在公路上等候著,大家小心翼翼的把排長、班長遺體放上車后。指導員點名叫我(范灶來)和李纏奇、趙建華、陳角忠、范忠義等同志隨車前往團部榮哈去,因為你們幾個人衣服燒爛,手腳多處燒傷,隨車一同到團里衛生隊治療。我們到榮哈后,洗了個澡,內外衣服都換了,爾后到團衛生隊去處理傷口,有的同志住院治療。
謝安南排長、覃延勛班長,為了國家財產,人民的利益獻出寶貴的生命,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跡在當年《解放軍報》、原成都軍區《戰旗報》上發表,我(范灶來)還清楚的記得當時文章中有這么一句話:“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是的,那里有危險,他們就在那里。老排長謝安南、老班長覃延勛二位烈士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倆永遠活在162團指戰員心中。
事后就是團里和上級派人調查、四排全體人員照了合影像、實施了采訪,寫了典型學習材料,擬定樹立四排為“謝安南排”,結果不了了知。凄然尸骨染碧血,飄零悲玉更傷情。謝安南、覃延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6
下面講一下西藏邊防干部戰士的艱苦程度,打柴禾與背柴禾。尤其是我們果仁三連,果仁這個地名聽起來是個比較好聽的地方,從字面上看,果子里面有仁。在貢當1營來說,可以說當年是最偏僻的地方、最艱苦的連隊。連隊駐地附近只有4、5戶老百姓,只有5、60畝土地,據貢當鄉黨建辦主任說:“至今那里還沒有通公路”。連隊駐地是“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睡在地窖里,砂礫鉆被窩”。環顧四周是貧脊荒涼,窮山雨裂沖溝相連。晝夜站在無名高地瞭望格牙山口,提高警惕,隨時注視著邊境的豺狼與虎豹。仰頭望山頂,帽子掉地上。駐地周圍無柴草,因為沒有牧民放牛羊,撿不到牛糞、背不到羊糞,不象昌果那個地方,我們還可以外出撿牛糞呀。在果仁煮飯的燃料來源,唯有格牙山口山腳那里有一遍樺樹林。每年七、八月份,連隊組織人員到那里去伐柴禾棒棒。從伐柴禾的地方背著柴禾開始行走,要爬一座陡峭的大山,行走十多公里才能走到一道河邊,爾后把柴棒棒放到河里往下游流去。連隊又在下游組織人員打撈柴禾,排長、班長帶頭下到河里打撈樹枝,上游放多少樹枝棒棒,下游就必須要打撈多少樹枝到岸上來,不能讓一根柴禾樹枝流走,都當作寶貝的打撈上岸來。雖然是夏天,西藏的河水都是冰山雪嶺融化的水,水里冰涼刺骨,加上樹枝棒棒撞在腳上,撞得青一塊,紫一團的很難受。爾后再分配到每個排、每個班每人每天背300斤柴禾到連隊,相距連隊5、6公里路程,途中還要翻越一座海拔4800多米的大山,身體強壯的同志每次可背100余斤,身體弱的同志每次只能背幾十斤。任務下達到各班,體力強壯的同志完成任務后,還要幫助體力弱的同志背。在西藏邊防連隊住過的同志都知道,到了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山,空手徒步行走喘氣都很困難,何況還要背上幾十斤、上百斤的樹枝爬山,每個人手里拄著一支木棍,有些陡峭的坡度“四肢在地上往上爬,與牦牛馱著柴樂往上爬沒有什么兩樣,累得清口水掉在地上多長。那說不累的話,不苦的話,純屬是假話。只能說面臨那種艱苦的自然環境,要樹立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的思想,與大自然博斗,與艱難困苦抗爭,一個人死都不怕還怕什么呢?這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那時從連隊到各班的同志團結協作精神好,根本沒有個人主義思想想法,都是樹立一種集體主義思想和集體榮譽感,只有平時養成一種良好習慣,任何時候才能圓滿完成連隊、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一個建制連隊(欠1個排)全年要燒多少斤柴禾,全憑干部戰士用原始生產辦法,砍伐、肩扛、放到河里漂流,下游撈上岸、再背回連隊交給炊事班,每一斤柴禾凝聚著連隊指戰員同志們要付出多少心血,只有當年經歷者的干部戰士他們心里最明白。
打柴樂與背柴禾這一段,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駐守西藏吉隆縣駐防貢當1營3連邊防軍人乃至西藏邊防一線連隊、哨所所有軍人、為保衛邊境安寧而生存所付出的心血與艱辛勞作的真實寫照。只有曾經經歷過這方面的同志才能講述得清楚透徹,只有同樣的知情感和難忘的記憶情憾,才永遠銘刻難忘的記憶伴隨終身。
7
軍民團結如一人。我講一講吉隆縣貢當的老百姓與部隊魚水情的軍民關系,象貢當娘村一連、汝村二連、果仁三連,當年這三個連的主(副)食,大部份都是由老百姓的牦牛隊伍馱運。因為公路只通到貢當營部,上級運到貢當囤積的主(副)堆積如山。在當年10月大雪封山以前,各連隊要把大米、面粉、青油,各類脫水干菜儲藏到次年4、5月份。否則,若遇上大雪封堵交通,生活就無法保障。
我記憶猶新的是1968年,我當排長了,貢當群眾組織的牦牛運輸隊給我們三連馱運主(副)食,群眾趕著牦牛隊到達果仁山口剛要下山時,兩頭公牦牛頭對頭,角對角的打起架來,牦牛打起架來可不論是山地還是懸崖陡坎,只管用盡全力展現在兩只角角打擊對方,一只弱勢牦牛被站立在上方的強勢牦牛撬到崖下,馱在背上的兩桶青油蓋子撞在石崖上松脫,青油潑灑一地,牦牛也摔死了。強勢的一只牦牛雖未摔死,腳也被摔瘸了。
牦牛運輸隊的群眾到達連隊后,向連隊干部賠禮道欠,并承認賠付兩桶靑油款,家里也拿不出100元錢(當時一只羊才5元錢、8元錢),就只有把摔死的一頭牦牛作價賠償兩桶青油款。就這樣酌情處理了,把剝下來的牦牛皮給了老百姓。
每一年老兵退伍的包袱物品也是群眾的牦牛馱運到貢當或榮哈,在途中休息時還要給退伍老兵打酥油茶喝,揉搓糌粑給老兵們吃。貢當鄉的干部和群眾對當兵的感情特別深,軍民關系特別融洽,軍民魚水情銘記于心。
各位領導、同志們:西藏是我第二故鄉,我熱愛西藏的山山水水。雖然離開西藏幾十年,我仍熱衷于觀看西藏電視臺的新聞,關心西藏的發展前景。當看到鐵路修到拉薩、修到日喀則、林芝等地,火車從內地通往拉薩、日喀則、林芝時,火車上還供有氧氣,我的心情特別高興。現在西藏各方面的發展是一日千里,交通不但四通發達,而且都是白油公路,我們那時全是泥土公路,路面坑坑洼洼的。尤其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我是看完了的,場面令人非常鼓舞。西藏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邊疆穩固,民族團結。特別是吉隆縣貢當鄉黨委、政府正在建設“紅色美麗村莊”,是一項好事,也是一件大事。習近平主席講:“江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守的江山就是守的人民”。
最后,我衷心祝愿西藏各族人民青稞酒,酥油茶更加香甜!
感謝大家,扎西德勤!
(根據范灶來同志2023年12月29日14點39分,在甘肅省武山縣康鑫賓館四樓會議室,受邀接受采訪錄像錄音講述及老兵座談會筆記綜合整理部份內容)
附04:謝安南烈士
四川省成都市人,生于1943年,1961年入伍,【162團3連】解放軍7896部隊203分隊排長,中共黨員,1966年12月27日在吉隆縣撲滅森林大火時光榮犧牲,終年23歲,曾榮立三等功一次,連嘉獎三次。西藏吉隆縣烈士陵園1排14號。
附05:覃延勛烈士
四川省金堂縣淮口鎮萬福村人,生于1943年10月,1963年3月入伍,【162團3連】解放軍7896部隊203分隊班長,中共黨員,1966年12月27日在吉隆縣撲滅森林大火時光榮犧牲,終年23歲。西藏吉隆縣烈士陵園1排13號。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整理者簡介:
劉光福:籍貫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則邊防服役16個春秋,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職干事,連政治指導員,駐崗巴縣56206部隊副部隊長轉業返渝。轉業就職于重慶市石柱縣建設銀行支行至光榮退休。“青春無悔、賦閑懷舊”,律詩、隨筆等“思念戰友,追憶邊防”的真情流露,被軍地友人廣泛稱贊……
整理者:劉光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