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城外的山路上,30多人的隊伍正悄無聲息地移動著,隊伍中央,衛生隊隊長張明手里緊握著一把生銹的刺刀,緊緊跟著部隊一起前進。
這支隊伍本計劃向太行山腹地轉移,可沿途不斷遇到被日軍驅趕到山里的群眾和地方干部們。看著那衣衫襤褸、滿眼都是驚恐的老百姓,隊伍指揮員提議說:“我們不能把他們丟下,咱們一起走吧,咱們帶著鄉親們一起轉移!”
就這樣,原本精簡的隊伍變得龐大起來,老人的咳嗽聲、孩子們的啼哭聲,此時都混雜在呼嘯的寒風里。
當隊伍前行了一段距離后,部隊偵察員突然折返,面色蒼白地說:“敵人的兩挺重機槍就架在對面的山上!”帶隊的戰士望著陡峭的山崖,心沉到谷底。如果跟敵人硬碰硬,他們必死無疑,為了活命,眼下只能改變行軍方向。
在他的帶領下,部隊緊急轉向西邊突圍,帶隊的戰士帶著部分士兵殺出一道只有十幾米寬的突破口。但由于日寇占領著山梁,很快就發現了這支部隊,他們無情地架起機槍朝著這支隊伍掃射。
戰士們前赴后繼地沖上去,用身體抵擋子彈,老百姓們跟在后面拼命奔跑。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慘叫聲、怒吼聲、槍炮聲交織在一起,讓人聽起來毛骨悚然。
最終,只有寥寥幾十人沖出了敵人的封鎖線,而很多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片血色的峽谷中。此時,負責轉移傷員的衛生隊隊長張明看到日軍追得很緊,當機立斷,命令擔架隊員帶著眾多傷員向東撤退。
說罷,張明扭頭對站在身邊的通訊員說:“你跟我走,我們走反方向,這樣就可以把日軍引開了!”
通訊員一聽,急得漲紅了臉:“隊長,我去負責引開日軍,您帶著傷員走!他們需要您!”
張明瞪了他一眼,嚴厲說道:“執行命令!”
張明帶著通訊員在山路上狂奔,身后的槍聲越來越清晰,他們隱蔽到一個山洞里稍做休息。張明從懷里掏出僅剩的半塊干糧,掰了一塊給通訊員:“吃吧,有了力氣才能跟他們斗。”
然而,寡不敵眾,張明和通訊員還是不幸被抓捕了。日軍把他們關押到一個陰暗潮濕的窯洞里,洞口掛著厚重的草簾,四周彌漫著令人作嘔的霉味。
為了能從他們嘴里掏出部隊的秘密,日軍對他們施以酷刑。張明三天三夜滴水未進,粒米未沾,意識越來越模糊,身體虛弱得連手指都抬不起來。
就在張明覺得自己要撐不下去的時候,窯洞口的縫隙里突然滾進來幾個窩窩頭。張明艱難地抬起頭,看到一張布滿皺紋的臉——是住在附近的老大爺。
老大爺壓低聲音說:“孩子,快吃吧!別餓著!”
張明顫抖著撿起窩窩頭,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這幾個窩窩頭,不僅讓張明填飽肚子,也讓張明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后來在老大爺的通風報信下,戰友們得知了他們的情況,并立刻組織了營救活動。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們摸進日軍據點,里外應和,成功救出了已經奄奄一息的張明。
當一名男醫護人員準備為渾身傷痕累累的張明檢查傷口時,原本昏昏欲睡的張明突然驚醒,提高音量大聲說道:“我要女護士!”張明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男醫護人員愣住了,怎么還有要求呢?
見對方一臉不解的樣子,張明解釋道:“我要女護士,因為我是女生……”
直到這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一直帶著他們沖鋒陷陣的張隊長,竟然是一位女同志!
張明為何要隱瞞自己的身份呢?
張明原名叫刑瑞芳,1930年出生在沁陽市西向鎮屯頭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3年,13歲的她親眼目睹了日軍殺害300名無辜村民的悲慘場面,她的爺爺當時也犧牲了。
14歲那年,刑瑞芳兩次報名參軍,但都被對方給拒絕了,給出的原因是她年紀小而且還是個女孩。部隊首長見刑瑞芳真的很想參軍,便把她送到抗日軍政小學念書。
讀書并非刑瑞芳的心之所向,參軍才是。不死心的她便將自己的頭發剃掉,換上一身男生的裝扮,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女生,刑瑞芳就把名字改成了“張明”。
就這樣,化身張明的她加入抗日野戰軍部隊。在部隊中,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處處小心謹慎,盡量不跟戰友往來,搞得戰友都覺得這個戰士很高冷,不太喜歡跟人交流的樣子。
盡管身為女性,她的意志力卻比許多男同志更為頑強,膽量亦超越眾多男性同胞。
刑瑞芳的身份暴露后,部隊沒有讓她離開,而是繼續讓她留在部隊里,后來,她在戰友們的精心照顧下逐漸恢復健康。
她沒有因為這次被俘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抗日的決心。每當有人問起她的經歷,她總是笑著說:“我是一名戰士,無論是男是女 保家衛國都是我的使命。”
刑瑞芳的故事如同太行山的楓葉,在戰火中綻放色彩,激勵著無數人奮力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