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故事片《閃閃的紅星》大火,這雖然是一部兒童電影,
但并不妨礙很多成年人也喜歡它。
即便到了今天,“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的旋律依然被很多觀眾所熟悉,
甚至還能聯想到電影中,那個機敏勇敢的少年英雄“潘冬子”,
憑借這個角色,祝新運這位年僅12歲的少年迅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進而成為了70年代最為閃耀的童星。
自該片公映至今已有半個世紀,而那些當年最小的觀影者如今已步入中年。
隨著時代的更迭,大銀幕上的男神也換了一茬又一茬,
而祝新運的身影,也在滾滾而來的潮流中不見蹤影。
對祝新運來說,能演“潘冬子”是他的幸運,
但同時,這也是他的不幸!
當年,那個拍完《閃閃的紅星》后的祝新運,去了哪里?
他的生活和命運,又發生了哪些改變呢?
現在已經62歲的他,生活的怎么樣了?
01
祝新運出生于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老師,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是教體育的。
祝新運家里兄弟6人,他是最小的孩子,父母難免對他偏愛,
從五六歲開始,父親就帶著他到學校里打乒乓球,
其球技在同齡人中難逢敵手,讓父親高興得合不攏嘴,
下決心要把他培養成乒乓球運動員。
待到步入小學階段,祝新運以其可愛的外貌和活潑的性格,再度贏得了老師的關注。
把他當作文藝骨干來培養,并且推薦他進入了少年宮演出隊,
不久之后,央視少年銀河藝術團又將他納入旗下,賦予了他成為團內一員小演員的榮譽。
但那時,祝新運的目標依然是成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
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在那個樣板戲已經被觀眾看膩,
演員導演也已經審美疲勞的關鍵點,
八一電影制片廠則打算拍一部故事片電影,
最終選中了作家李心田的小說《閃閃的紅星》。
導演在接到這個任務后,就一邊修改劇本,一邊挑選演員,
所有準備工作均已就緒,然而,尋覓一位合適扮演“潘冬子”角色的年輕演員卻成了難題。
為了確保電影能在國慶25周年紀念日當天順利與觀眾見面,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工作人員便開始在北京市內四處奔走。
可在走了幾十個學校后,還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后來,有人向制片廠引薦了洪劍濤,那時的他,臉頰圓潤,臉頰圓潤,剛讀二年級。
導演問了他幾個問題,他也回答得很好,看上去很機靈,
于是導演便決定讓他來演“潘冬子”。
恰逢此時,導演團隊在一場表演中發現了祝新運。
便把他也帶到了導演面前。
導演看著兩人發起了愁,兩人都挺合適,到底該選誰呢?
02
最終,導演決定讓兩人試戲,誰演得好就用誰。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平時看起來很機靈的洪劍濤,
卻在關鍵時候掉了鏈子,
化好妝,站在鏡頭前后,他緊張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待至祝新運環節,他姿態優雅地走上臺前,表情豐富,聲音洪亮,一字一句地吟誦著臺詞。
兩只小手還不斷的比劃,看的導演心花怒放。
但在正式開拍前,又有人提出了異議,
潘冬子,他出生于農村,歷經重重磨難,逐漸成長為一個英勇無畏的小英雄。
而祝新運卻是一個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一張臉白白凈凈,
根本就不符合電影中的人物設計。
最終,導演想了想了,決定讓祝新運到農村生活三個月,
祝新運的父母在經過一番審慎的考察與深思熟慮,最終也贊同了導演團隊的這一計劃。
并且在出發前對祝新運說:
你務必效仿影片里的潘冬子,化身為一位小英雄,出色地完成這項使命。
就這樣,祝新運跟隨劇組去了農村,開始了長達3個月的磨練,
他住在當地的農民家里,和農村的孩子同吃同住,
每天早晨一起到河邊挑水澆菜,一起劈柴生火做飯,
到了晚上,他們幾個小伙伴還會一起到小山坡上看星星,捉蛐蛐,
不需要他們幫忙干活的時候,他們就結伴在田野里迎風奔跑。
祝新運自幼在城里長大,一踏入農村便盡情嬉戲,興奮不已,甚至認為農村的優越性遠超城市,勝過百倍千倍。
還不到三個月,他就曬成了小黑炭,膝蓋上全是磕碰的傷疤。
導演問他:“疼不疼?”
他用袖子擦了一把鼻涕,很自豪地說:
“我才不怕疼,再高的地方我也摔過,這算什么?”
導演看時機成熟,便正式開拍,開拍前還開玩笑說:
“太黑了,給他多擦點粉。”
那時的祝新運對拍電影并沒有什么概念,
他的心思一時收不回來,每次導演給他說戲,
他都會因為覺得好玩而發出笑聲。
實在是沒有辦法,導演只能很嚴厲的批評他,
并且帶著他去看其他工作人員,告訴他:
你注意到了嗎?那些叔叔阿姨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你的到來,若你不能順利完成使命,那么今天,整個團隊將無法享用晚餐,更別提安寢了。
祝新運一看后果這么嚴重,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
隨著導演的講解,他也慢慢融入到了“潘冬子”這個角色。
在拍媽媽被還鄉團燒死的戲份時,祝新運望著燃起熊熊大火的草房子,
一時悲從中來,一邊哭,一邊阻止試圖去救媽媽的老鄉,
因為演的太逼真,周圍的工作人員也不禁跟著紅了眼眶。
剛開始拍這部戲時,祝新運才9歲,那時的拍攝條件和技術有限,
拍電影的效率很低,一部電影拍一兩年都很正常,
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和差不多一年的拍攝,等電影殺青時,
祝新運就已經11歲了。
1974年10月1日,國慶節這一天,《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按照預定計劃順利與觀眾見面。
引人入勝的劇情,再加上祝新運的精彩演出,
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引起了轟動,大家都沒有想到,
這部兒童電影竟然這么好看,
而祝新運也一下就成為了名人,成為了觀眾眼里的“小英雄”。
03
當時拍電影,是沒有片酬這一說的,
在電影大獲成功之后,電影廠決定送給他一本影集,
以此當作禮物,并且還在上邊寫:
“新運同志,謹以此紀念/ 八一電影制片廠《閃閃的紅星》攝制組敬贈/ 日期為1975年9月11日。”
很多年以后,隨著演員的片酬越漲越高,
祝新運依然十分珍惜的收藏這本影集,并且說:
“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是最貴的片酬,沒辦法用金錢衡量。”
盡管未能獲得物質上的回報,然而祝新運的命運卻因這部影片而發生了轉變。
考慮到他在電影中的優秀表現,以及他當時的影響力,
八一電影制片廠做出了特別決定,決定破格錄用他,因此他成為了該廠歷史上最年輕的演員。
甚至,廠里還專門為他定做了一套軍裝。
那時的祝新運,實在是太火了,
甚至有時領導接見訪問的外賓,都會點名讓他陪同,
我們的偉大領袖,還親手獎勵過他一個芒果。
1976年,14歲的祝新運生病了,不得不到一家醫院治療,
可是,他來這里看病的消息不脛而走,
上午剛住進來,下午醫院就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很多當地的群眾拿著水果、零食趕來看望,
已經嚴重影響到醫院的正常工作。
不得已,醫院只能把祝新運轉到了婦產科藏起來,
這些來找他的群眾找不到人,沒過多久就散了。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觀眾的喜愛雖然給祝新運帶來了名氣,
但同時,這也給了他非常大的壓力。
正式加入電影廠后,祝新運又拍了《薩里瑪珂》《贛水蒼茫》《十天》等電影,
盡管他所扮演的角色多是以少年形象為主,然而其影響力卻遠不及“潘冬子”。
以至于觀眾不管在什么場合看到他,都會喊他“潘冬子”,
就連在電影院里也不例外。
為了突破自己在觀眾心中的形象,也為了創造更多的角色,
祝新運在1980年的時候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進一步的深造學習,
在學習期間,他拒絕了一切片約,只希望在畢業后能一鳴驚人。
4年之后,22歲的祝新運大學畢業,重新回到電影廠工作,
可是,這短短幾年,他的容貌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雖然還是一張娃娃臉,但卻少了少年時的童真可愛,
這種不太成熟的面孔,直接限制了他發展。
從86年到88年,祝新運一連拍了《顫動的金翅膀》《閃電行動》《黑臉女婿》三部影片,
可上映之后都反響平平。
有觀眾從他的眉宇間認出了他是“潘冬子”,不禁奔走相告:
“潘冬子又出來拍電影了,快來看。”
然而,祝新運覺得這些話語分外刺耳,“潘冬子”這個名字已不再是他引以為傲的象征。
而是他的負擔。
即便在電影制片廠的眾多同仁中,也有不少人對祝新運表示,在祝新運面前,絕不能提及“潘冬子”這三個字。
不然他一準會黑臉。
04
1987年,祝新運25歲了,父母開始張羅他的婚事,
而他卻一點都不著急,一心想要在電影上做出突破。
可就是在這一年,他遇見了一個幫他解開心結的人,
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張玲亞。
張玲亞是一名化妝師,在給祝新運化妝時,
兩人一邊工作一邊聊天,很是投緣。
可聊著聊著,張玲亞就說起了“潘冬子”,
祝新運不想聊這個話題,便干脆閉上眼睛休息,
張玲亞很是生氣,說這人也太傲氣了。
可是后來,她從同事口中得知了真相,
祝新運不是傲氣,而是他真的太想在角色方面做出突破了,
以至于這件事成為了他的心結。
了解到這些之后,張玲亞不禁想到了自己,
她與祝新運,有非常相似的經歷。
在成為一名化妝師前,張玲亞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舞蹈演員,
然而,由于身體狀況的變化,她選擇了幕后工作,并在八一電影制片廠擔任了化妝師這一職位。
她也是用了很長的時間,才走出身份轉變的陰影。
等再次見到祝新運時,她不僅與祝新運聊起了自己的這段往事,
她還在最后說:
我挺是羨慕你的,至少你塑造了一個能令觀眾終生難忘的角色,換做是我,那我寧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就這一句話,就徹底解開了祝新運的心結。
他此時才發現,一直放不下“潘冬子”這個角色的,并不是觀眾,
而是他自己。
經過這件事,祝新運不禁對張玲亞產生了好感,
而張玲亞也很敬佩他,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停止在電影上的探索,
一來二去,兩人就慢慢走到了一起。
可交往了一段時間后,張玲亞卻對祝新運說:
“對不起,我欺騙了你。”
祝新運不明所以,但聽了張玲亞的解釋,他才明白怎么回事。
原來,張玲亞在遇見祝新運之后,還有過一段婚姻,
在那個年代,離婚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
可祝新運聽了卻說:
你所提及的一切我早已了解,我所關注的焦點在于你本人,只要我們攜手共度未來的時光,不就足夠了嗎?
1990年,28歲的祝新運和31歲的張玲亞結成了夫妻,
祝新運的父母也很高興,他們也不在乎張玲亞是二婚,
只要祝新運喜歡,他們就喜歡。
結婚之后,張玲亞全力支持祝新運的事業,
公婆生病住院,大部分時間都是她在伺候,不嫌臟也不嫌累,
非常的賢惠。
她知道祝新運對電影的喜愛,便主動提出先不要孩子,
1994年時,她更是鼓勵祝新運轉行去當導演,
在《彈道無痕》中擔任了副導演的職務。
一直到1997年,在祝新運的事業徹底穩定后,
她才在38歲的年齡生下了一個女兒,
此時的祝新運,可以說是事業和家庭都圓滿了,
他最感謝的,就是多年來為家庭默默付出,又高齡生女的張玲亞。
自2000年起,祝新運晉升為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的負責人。
享受正師級的待遇。
自12歲踏入電影廠,他勤勤懇懇地從事了一生的演藝事業,最終也迎來了一個相當圓滿的結局。
雖然他成為了電影廠里的干部,但他并沒有什么架子,
30多年來,他經常在八一廠的菜棚子里種菜,
刨地、播種、澆水、除草、打杈,樣樣精通,
不認識他的人還以為他是一個菜農,但他卻說:
許多人覺得演藝行業充滿神秘色彩,然而實際上,我們和普通人并無二致,并無什么特別之處。
2022年,60歲的祝新運退休了,開始享受晚年生活,
回想往事,他還覺得跟做夢一樣。
如果沒有“潘冬子”,他這一生或許會成為一名運動員,
也可能會普普通通。
他自己老了,當年看過《閃閃的紅星》的觀眾也老了,
但唯一不變的,是經典,是觀眾難以忘懷的老電影,
這會永遠流傳下去,成為不會枯竭的精神糧食,供后人觀看緬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