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防長會勝利結束后,參會的伊朗國防部長很有可能已經返回了伊朗,而就在伊朗防長回國之際,俄羅斯媒體卻公開披露了伊朗很有可能會采購大名鼎鼎的殲-10戰斗機的消息,那么,這個消息究竟是否“靠譜”呢?
根據俄羅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媒體《消息報》的公開報道,伊朗正在評估購買中方制造的殲-10C戰機。報道稱,伊朗防長訪問青島參加上合防長會期間,會見了中方的相關人員,并初步討論了伊朗引進殲-10C戰斗機的相關問題,伊朗方面預計首批采購10架殲-10C,構成一個編隊。
俄羅斯《消息報》透露,伊朗之所以近日加快采購殲-10C,是因為俄羅斯的蘇-35交易實在是拖沓。兩國的這筆交易是23年敲定的,至今都沒有交付,因此伊朗逐漸把注意力轉向了殲-10C,后者不僅不比蘇-35戰力差,還配備PL-15E導彈,戰斗力很強。
乍一看,俄羅斯媒體的說法倒是有幾分道理。首先來說,在此前的伊以沖突之中,伊朗空軍可以說是全程“打醬油”,不僅沒有發揮什么太大的作用,而且還被以色列擊毀了包括F-14戰斗機、F-5戰斗機等在內的多架戰機。說白了,伊朗空軍雜亂而又老舊的戰機機隊,根本不是現代化程度極高的以色列空軍的對手。而伊朗空軍此前雖然據稱已經與俄羅斯達成了采購蘇-35戰斗機的協議,但是蘇-35并未在此次伊以沖突之中“出鏡”,甚至就連伊朗的米格-29都有在德黑蘭上空巡邏的記錄。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伊朗的蘇-35很有可能確實出現了交付困難的問題。
另外,殲-10C戰斗機近期確實是大出風頭,在此前的印巴空戰之中,巴鐵空軍飛行員駕駛強大的殲-10C戰斗機,成功擊落了多架印度空軍最先進的陣風戰斗機,已經在實戰之中打出了威名。考慮到中方世界第一的工業實力,殲-10C戰斗機的交付也顯然可以得到保障,甚至在價格上,蘇-35這種重型戰機相對殲-10C也沒啥優勢。因此,極度缺乏現代化戰機的伊朗空軍考慮已經取得實戰戰績的殲-10C戰斗機其實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不過盡管俄羅斯媒體說得有鼻子有眼,但是筆者在這里還是得潑一盆冷水,筆者認為,至少目前看來,伊朗采購殲-10C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打開地圖我們發現,伊朗其實并不是一個小國,其領土面積確實不小,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伊朗領土面積高達160多萬平方公里,放眼整個中東也僅次于沙特。而伊朗的東西跨度則高達2500多公里,南北跨度約為1500公里,確實不小。而這,其實也是伊朗為何鐘情于蘇-35的原因。因為伊朗的面積廣大,所以為了保障伊朗的國土防空,伊朗空軍所需要的是一款航程大、作戰半徑大的重型戰斗機,雙發的蘇-35正好可以滿足伊朗空軍的要求。而殲-10C作為一款專司國土防空的單發戰機,航程和作戰半徑確實不如蘇-35。而克什米爾地區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不過800多公里,距離印巴邊境更是只有一步之遙,因此,殲-10C作戰半徑較小的問題在巴基斯坦其實并不算什么問題。
殲-10C戰斗機之所以厲害,并且能夠取得驚人的實戰戰績,并不僅僅是戰機本身厲害,而是戰機背后的以“戰機+導彈+數據鏈+預警機”組成的一整套作戰體系厲害。巴基斯坦空軍經過多年的發展,先后采購了梟龍戰機、ZDK-03預警機、相關的防空雷達、地面防空導彈等之后,才好不容易建立了這套體系,伊朗空軍在沒有循序漸進建立相應的作戰體系之前,空有先進戰機,其實也很難起到扭轉乾坤的效果。
因此,筆者認為,伊朗倘若真的要采購殲-10C,為了滿足1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空防需求,那采購數量很有可能不止十架,并且除了戰機本身之外,還會配套采購相應的設施。而這樣級別的大采購,對于年度軍費也就是70-80億美元,比巴鐵還少的伊朗而言,顯然是有些困難的。綜上,筆者認為,盡管殲-10C確實厲害,但是伊朗至少短期內采購殲-10C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