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至27日,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在開封盛大啟幕。金明池遺址“宋文化展區”內,開封市工藝美術學會攜宋代漆器、絨花、手鞠球、汴梁紙鳶等傳統工藝美術,以及湯氏古琴、大宋皮影等非遺項目驚艷亮相。以“活態化傳承、創新性發展”為核心理念,各項目通過技藝展演、沉浸體驗與跨界融合,讓千年宋韻在現代語境下煥發新生,成為大會上最具文化溫度的亮點。
在河南省文旅大會開幕之際,開封金明池遺址“金池·雅集”傳統文化創新展與開封黃河流域非遺創意展暨開封非遺市集成為矚目焦點。開封市工藝美術學會由副會長湯紅偉、季應欽、張軍、謝世賢攜秘書長劉新麗組成核心帶隊陣容,率領副秘書長邢勝男、吳書涵,青年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王航,理事汪海、劉恒博、趙泓銘、尹妹然及會員田迎迎、湯凱翔等精銳團隊驚艷登場,以“傳統工藝美術和非遺技藝”為核心的方式展現宋文化藝術精髓。
步入展區,宋代漆器展位以素雅格調率先映入眼簾。季應欽現場展示素髹工藝,以天然大漆層層髹涂,經打磨推光后,漆面如鏡映出山水紋理,盡顯“宋漆以素為貴”的極簡美學。季應欽不僅復活這門古老技藝,更將其融入茶盤、首飾盒等現代生活用品。未來學會將與高校合作,共同推進素髹工藝融入現代家居設計,讓“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宋漆美學走進當代生活。
絨花與手鞠球展區則是一片五彩斑斕的視覺盛宴,引得眾人紛紛駐足。絨花田迎迎指尖翻飛,以染色蠶絲細細梳絨,輔以銅絲為骨,施展“勾條”“打尖”“傳花”等傳統技法,一朵朵永不凋零的絨花便在她手中綻放生姿。這些絨花既保留著傳統紋樣的雅致,又融入了現代設計的巧思,無論是簪于發間散發古韻,還是點綴現代服飾流淌東方美學,皆顯別致。手鞠球吳書涵則以精細的經緯線編織出美好祝福,復雜的圖案背后是傳統手工的魅力與溫度,每一針每一線都訴說著千年傳承故事。
大宋皮影展位前,幕布上光影閃爍,《西游記》、《哪咤》等經典故事輪番上演。非遺傳承人趙泓銘團隊不僅操縱影人,一人分飾多角、一口講述百態,還借助數字化技術,將經典皮影角色掃描建模,創新編排西游記等系列劇目,結合沉浸式現代光影技術,讓古老皮影戲在當代舞臺煥發出新的活力,引得不少觀眾駐足圍觀。
湯氏古琴的展示區域,同樣人氣爆棚。非遺湯氏古琴第四代傳承人湯紅偉展示講解了斫琴工藝,從選材的輕、松、脆、滑,到掏槽腹、膠底板、上灰胎等工序,無不彰顯著這門傳承百年技藝的深厚底蘊。現場湯紅偉、湯凱翔父子還輕撫琴弦,彈奏出泠泠七弦音,音色深沉、余音悠遠,令觀眾沉醉其中,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北宋“萬琴堂”的風雅。
金明池畔的南廣場上,汴梁紙鳶愛好者李成林、胡立志、千知悟團隊,將一只只承載宋韻匠心的手工風箏送上藍天。只見“盤鷹”風箏舒展羽翼,竹骨扎制的骨架輕盈堅韌,絹布工筆繪制的羽毛紋路細膩;“雙燕”風箏色彩明艷,在陽光下流轉出絢麗光澤。千知悟介紹:“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清明時節汴梁城‘芳草如茵,放風箏者甚眾’,我們復原了古法扎、糊、繪、放四藝,讓喜愛放風箏的人們看到了傳統技藝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金明池畔,雅集正酣;汴梁城內,匠心永續。從宋代手鞠球的經緯交織,到云端紙鳶的翩然飛舞,開封工藝美術正以鮮活姿態,為河南文旅注入澎湃文化動能。下一站,期待與你共赴這場永不落幕的宋韻之約。
供稿:開封市工藝美術學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