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15日,22歲的雷鋒因公犧牲,直到41年后,事故鑒定人史寶光,才將雷鋒殉職的細節一點一點還原......
聽完的人,無不感到心痛、惋惜。
那天是中午,雷鋒和戰友喬安山剛從工地執行任務回來。
午飯時間快到了,但雷鋒一如既往地認真。
他說:“先把車洗了,下午再出車就方便。”
于是,兩人便駕駛著“嘎斯”卡車,往水龍頭處駛去。
途中要經過一條土道,入口立著一根晾衣桿,所以要開到這條路上,還得先拐個直角彎。
于是雷鋒便下了車,站在車頭左前方,開始指揮喬安山倒車。
他邊喊邊比劃:“打輪——退——進!”
眼看車身順利越過了木桿,喬安山得到了手勢確認,便繼續倒車。
突然,“喀嚓”一聲脆響,喬安山猛一回頭,只見班長雷鋒重重倒地,口鼻出血,已經失去了意識。
雷鋒被緊急送往了醫院,但當時還沒人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
直到事后調查才發現,原來是車輪擠壓到了木桿根部,晾衣鐵絲牽引反彈,硬生生將那根6厘米見方的木桿砸向了雷鋒的太陽穴,致使雷鋒顱骨骨折,腦內大量出血。
“不是車撞的,是木桿彈起來打到頭上。”
史寶光后來一再強調,這是“偶然中的偶然”,完全不可預料。
雷鋒先是被送往撫順醫院,繼而緊急轉運沈陽軍區202醫院,全程用時50分鐘。
但由于傷勢太重,醫生最終只能宣告搶救無效。
雷鋒不是什么超人,也不是什么圣人,但他一生做的每一件事,都配得上“榜樣”二字。
他是孤兒,少年時便嘗盡人間苦難。
可他始終目標堅定:“我要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于是他在農場當拖拉機手、在鞍鋼開推土機、在焦化廠搶水泥,樣樣帶頭、樣樣爭先。
直到他穿上軍裝,成為了一名解放軍運輸兵。
全連最耗油的破車,別人避之不及,他卻說:“讓我試試。”
幾個月下來,不但把“油老虎”改成了“節油王”,還研究出一套駕駛技巧,教給全連。
他總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小小運輸連,走出一個“節約標兵”、兩個三等功、一個二等功的“模范團員”。
雷鋒的遺體回到連隊時,已經是夜晚。
戰士們換上新軍裝,為他守靈通宵。
棺木是撫順一位干部為家中老人準備的,聽說雷鋒殉職,當即捐出。
那是一口厚重的黃花松棺柩,四個壯漢才能抬動。
史寶光親手抱著雷鋒的頭,將他放入棺中。
戰士們看著他干干凈凈的儀容,總覺得他似乎只是受了點小傷,睡著了而已。
可這一次,他是真的永遠沉睡了。
8月17日追悼會上,200多人送別這位普通戰士。
20多輛軍車載著花圈和官兵,軍樂奏響哀樂,群眾自發夾道送行。
“雷鋒”兩個字,足以讓無數人停下腳步,駐足流淚。
參考資料
雷鋒事故現場鑒定人披露:雷鋒犧牲的前前后后-遼沈晚報-2003.02.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