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賽德克·巴萊》
所謂“傳播文明”,不過是侵略和壓迫的糖衣炮彈,霧社事變是勞動人民對侵略戰爭的自救,存在階級局限性,但是不能否認其積極性。臺灣版《勇敢的心》,少數民族為了反抗日軍的統治壓迫最終群起反抗,雖然明知結果是滅族,仍毫不畏懼揭竿而起,雖敗猶榮,印證了自己民族的圖騰和血性,婦女兒童因為糧食不足選擇集體自殺的一幕確實有夠震撼。
2.《美國往事》
四小時一點也不冗長 沒有多余的鏡頭,一份美國往事,其實是整個人生回憶,半部傳奇的重演,片里片外的深重悲喜交加溢于言表,一滑生離死別,一別淚海悲天,一笑浮生若夢。電影的優秀在于細節,無論是時間穿插的敘事方式、藝術性的轉場、格調氣氛的一致性、音樂的使用,還是演員的演技,甚至一位小配角的眼淚都恰到好處。
3.《地下》
在荒謬顛倒的世界里,愛和生命本身與命運和罪惡糾纏在一起,而即便如此,導演的心靈卻更可以凌駕在權力之上。影片展現南斯拉夫從二戰,冷戰到內戰的三個時期,戲謔吵鬧中濃縮了一個國家的眼淚,結尾的狂歡形式熱鬧實則哀傷,全片最打動我的段落是阿黑父子在水面上看到日出,沒有配樂音效襯托,一切盡在不言中,二人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4.《賓虛》
很難想象這是一部六十多年前的影片,鏡頭調度、光影控制堪稱經典,故事中看到了基督山伯爵、角斗士的影子。先人性,后神性,當現實中的糾葛讓人走投無路,還有神來救贖,本片也是早期的代表性爽文,猶太貴族賓虛因好友的背叛后顛沛流離,成為奴隸,并最終復仇實現基督教內核下的精神救贖,在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實拍構建宏大的賽馬場景和海戰畫面,可敬。
5.《教父》
挺有藝術性和思想性的一部電影,它不僅僅是黑幫傳奇,更是一面照映人性、家庭與社會的鏡子。《教父》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黑幫史詩畫卷,柯里昂家族在權力、家族與道德間的掙扎令人震撼,老教父的沉穩睿智與邁克的蛻變形成強烈對比,平緩的節奏蘊藏著巨大的權威和張力,音樂舒緩淡淡憂傷,利益博弈人性沖突,無論是演技還是鏡頭、音樂的運用,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史詩級巨作!這5部遠超三小時的優秀電影,你錯過了幾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