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成像、超聲波清洗、CT掃描、數字化虛擬拼接……5月中旬,隨著最后兩件較大殘片歸位,雄安古州城遺址出土、編號為10號的陶質彩繪龍首,在千年后重現原貌。
龍首如何發現的?清理修復中運用了哪些神奇的科技手段?重現原貌的唐代龍首到底啥模樣?何以顛覆了學界對“唐代龍”的形象認知?近日,記者連線雄安考古專家進行了深入采訪。
9號龍首修復后。 何歲利供圖
田野探尋
唐代瑞獸驚現古州城
“這是雄安科技考古的重要成果,進一步實證了雄安新區千年歷史文脈傳承,對于中國龍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在京舉行2025年度首場重大成果發布會,其中一項成果是修復完成雄安古州城遺址出土的兩件唐代陶質彩繪龍首。
雄安古州城遺址,是唐末五代燕云十六州城址之一。經過8年勘探發掘,該遺址目前已清晰呈現出雙重城址結構,初步確定“內城”為漢唐鄚縣城,“外城”或為唐代鄚州城。兩尊龍首正出自“外城”東南部。
2024年深秋,該遺址外城東南部一處考古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雄縣文化和旅游局聯合考古隊正在對18號建筑址進行發掘。忽然,在一座唐代高等級寺院旁的磚瓦坑內,考古隊員的探鏟觸到一處不尋常的硬物——當坑中覆土被層層拂去,兩只靜臥的陶制龍首蘇醒過來。
“出土時9號龍首殘存半張龍臉,10號龍首破碎不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雄安考古隊隊長、副研究員何歲利至今記得出土那一刻的情形。在考古隊員的毛刷下,唐代瑞獸的灰陶胎體上顯露出大面積的彩繪遺存——黑色眼珠、綠色眼線、耳后斑駁的白彩。周圍有大量殘損的唐代磚瓦、蓮花瓦當等,一并還出土了開元通寶錢幣等。
唐代陶質龍首存世極少,考古發掘的更少之又少,僅黑龍江、山東、河南等地有零星出土,且不完整。古州城遺址兩件龍首能歷經千年遺留下來實屬奇跡。激動之余,該怎么修復保護呢?
考古隊不敢怠慢,充分研判了陶質龍首建筑構件腐蝕程度后,采用整體打包的方式,迅速地將這兩件龍首充分提取出來。2024年11月3日,何歲利等人冒著寒風將兩尊龍首護送至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自那時起,一場融合前沿科技的文物“復活”計劃悄然啟動。
10號龍首修復后。何歲利供圖
科技賦能
發揮“實驗室考古方艙”的魔力
“龍首為陶質,需盡快清理和保護修復,但整個過程極復雜?!焙螝q利告訴記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所在的配有龍門吊的獨棟建筑又被形象地稱為“實驗室考古方艙”。在恒溫恒濕的“實驗室考古方艙”內,工作者用小刷子細致清理龍首雜質,之后迅速將其送進超聲波清洗機,給龍首來一場分子級的“千年沐浴”——純凈水在超聲波驅動下剝離千年積垢而無損脆弱彩繪。
之后是脫鹽,隨后是烘干之戰。龍首在純凈水中浸泡,析出埋藏地下時滲透的鹽分?!斑@是與時間賽跑。龍首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滲入大量可溶鹽,這些可溶鹽結晶隨時可能脹裂文物本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劉勇告訴記者,浸泡、烘干、清理,如此反復開展,直到將可溶鹽徹底清理干凈,整個流程非常繁復。
下一步,便是更瑣碎的修復環節。面對數百枚形狀各異的碎片,傳統修復拼接如大海撈針,但新科技賦予了新解法——計算機斷層掃描(CT)如一雙“透視眼”,不僅掌握龍首內部結構,而且精準捕捉每塊碎片的斷裂面信息,當所有殘片經3D掃描完成后,就在虛擬空間開啟“預拼接”?!巴ㄟ^虛擬修復技術,搭建起3D數字模型,先在虛擬空間做拼接排練,然后再實際拼接?!眲⒂抡f,這大幅提升了實際拼接效率與精度。
在傳統工藝技術和現代數字技術的共同作用下,兩尊彩繪龍首最終實現了“重生”。不僅原貌清晰呈現,且通過科技手段“全面體檢”,進一步研究出制作流程——
使用較純的高硅黏土,添加秸稈等有機羼和料及碎陶塊,經686℃左右高溫燒制成型。龍首表面使用含鉛白色顏料來繪制,眼珠用含錳的紫黑色顏料繪制,眼線使用含銅的綠色礦物繪制,眼珠和眉部交接處使用朱砂繪制……
“這些流程和工藝表明,唐代工匠在制陶、彩繪、雕塑等方面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焙螝q利說。
文明溫度
從瑞獸圖騰到千年指紋
5月中旬,全部拼接完成。精確測量顯示,9號龍首殘寬約41厘米,初步判斷是垂脊構件。10號龍首寬約40厘米,可能用在戧脊上。正是這只寬約40厘米的戧獸,顛覆了學界對唐代龍的認知:
兩只牛耳長在頭頂,頭頂正中生出一根近似L形的獨角;獨角兩側分別帶有3個螺旋狀小犄角,龍首后有類似“焰環”的鬣鬃,鬣鬃直沖蒼天,定格了騰飛飄逸的動態瞬間;耳根處有小凹槽,剛好被卷云狀“眼睫毛”抵住,既增加支撐力,也賦予寫實感……
“10號龍首因獨角設計,威嚴中透出天真靈性——這種古樸靈動的造型,此前從未見過,揭示了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的中國龍文化?!焙螝q利告訴記者,完成修復的龍首雄渾有力、勇猛威嚴,為中國古代龍形象增添了新類別,為研究唐代龍首建筑構件提供了重要材料,進一步實證了雄安新區千年歷史文脈傳承。
復原的龍首更成為解碼唐代精神世界的密鑰。兩件龍首出土位置,指向唐代城址的宗教核心區域。“唐代龍尚未被皇家壟斷,它是守護百姓的瑞獸,能辟除雷電災厄?!焙螝q利表示,兩尊龍首融合了多種靈獸的精華,展現多元一體的文化認同,印證了唐代龍文化承前啟后的關鍵地位——從史前抽象圖騰到秦漢具體形象,至唐代兼容并蓄,成為中華龍文化的一個高峰。
復原非終點,而是文明傳承的新起點。如今,兩尊龍首保存狀態穩定,已具備日常環境下的展出條件。然而,驚喜遠不止于此——在清理10號龍臼齒時,幾枚清晰的唐代工匠指紋赫然顯現。
“這是幾枚留存于龍齒上的唐代指紋,我們仿佛看見那位唐代工匠正捏塑陶土——這一捏,留下的指痕印記,跨越千年?!睂嶒炇覂龋?0號龍首的螺旋犄角呈現在燈光下,劉勇輕撫龍首臼齒上的痕跡,指尖與古人的指紋重疊,仿佛觸摸到千年溫度,叩響了時空之門。(河北日報記者 龔正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