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而神秘的西藏軍區,崔建明無疑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的名字在軍營里被眾人傳頌,他的事跡激勵著無數戰友奮勇向前。
西藏軍區,這片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軍事熱土,面臨著復雜的地理環境、惡劣的氣候條件以及艱巨的國防任務。在這里,每一位軍人都在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履行著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而崔建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回溯到他擔任排長的時期,那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歲月。在日常的訓練和各項任務中,崔建明始終以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帶領著排里的戰士們摸爬滾打。他深知,作為一名基層指揮員,不僅要具備過硬的軍事素質,更要有卓越的領導能力和頑強的戰斗精神。在一次重大的軍事任務中,崔建明所在的排承擔了極為艱巨的作戰任務。面對敵人的猛烈攻擊和復雜的戰場形勢,他沉著冷靜,迅速制定出合理的作戰計劃,并親自沖鋒在前,帶領戰士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在激烈的戰斗中,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冒著槍林彈雨為戰友們提供掩護和支援,最終成功完成了任務,為部隊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憑借著在這次任務中的突出表現,他榮立了二等功。這一榮譽的背后,是他無數個日夜的艱苦訓練和對軍事事業的無限忠誠。
而他獲得的三等功同樣來之不易。在一次邊境巡邏任務中,崔建明帶領戰士們深入到了人跡罕至的邊境地區。這里地形復雜,氣候惡劣,隨時都可能面臨著各種危險。在巡邏過程中,他們遭遇了突發的自然災害,道路被泥石流沖毀,部分戰士受傷被困。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崔建明沒有絲毫退縮,他迅速組織救援力量,一邊對受傷的戰士進行緊急救治,一邊帶領大家尋找安全的撤離路線。在他的指揮下,戰士們齊心協力,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脫離了險境。這次巡邏任務的圓滿完成,不僅保障了邊境地區的安全穩定,也展現了崔建明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急處理能力和對戰士們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因此,他再次獲得了三等功的榮譽。
除了在軍事任務中表現出色,崔建明還在知識競賽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在成都軍區舉辦的“戰旗杯”知識競賽中,來自各個部隊的精英們齊聚一堂,競爭異常激烈。競賽內容涵蓋了軍事理論、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等多個方面的知識,要求參賽選手具備廣泛的知識面和敏銳的思維能力。崔建明在賽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利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比賽中,他憑借著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出色的臨場發揮,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了二等獎的優異成績。這一成績的取得,不僅為他所在的部隊贏得了榮譽,也讓他在軍區范圍內聲名遠揚。
而在西藏軍區舉辦的“高原杯”知識競賽中,崔建明更是大放異彩。這次競賽結合了西藏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和軍事任務需求,對參賽選手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崔建明深知,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他深入研究高原地區的軍事特點和作戰規律,積極與戰友們交流探討,不斷總結經驗。在比賽現場,他沉著冷靜,對每一個問題都回答得準確無誤,展現出了深厚的知識底蘊和卓越的應變能力。最終,他憑借著出色的表現獲得了一等獎的殊榮。這一榮譽的背后,是他對知識的執著追求和對提升自身素質的不懈努力。
崔建明在西藏軍區的輝煌成就,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更是全體軍人的榜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職責和使命,激勵著更多的戰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拼搏,為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將在西藏軍區這片熱土上永遠流傳下去,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軍人奮勇前行的精神動力。
崔建明堪稱西藏軍區自1985年以來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是首位從正連職干部越級擢升為正營職干部的軍官。這一跨越,宛如夜空中劃過的璀璨流星,在軍區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與崔建明相識于1998年,彼時他正擔任山步52旅步兵二營四連的政治指導員。他身形挺拔,有著高挑的個子,那略顯黝黑的皮膚,恰似被歲月與陽光共同雕琢的勛章,彰顯著他作為典型云南漢子的堅毅與質樸。
當年,我和陳懷祥先后兩次深入四連蹲點采訪,旨在收集紅四連的先進事跡。在與崔建明的接觸中,我愈發感受到他身上散發的獨特魅力與卓越才能。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來。”崔建明究竟憑借何種能力與品質,得以從正連職越級晉升為正營職軍官呢?且容我細細道來。
基層,向來是孕育人才、推動發展的源泉。崔建明不僅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基層帶兵人,更是連隊建設的中流砥柱、擎旗之人。1995年,他初到步兵二營四連擔任政治指導員,便以滿腔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投入到連隊的建設與發展中。在他與支部一班人的攜手努力下,步兵四連當年便嶄露頭角,被評為西藏軍區基層建設標兵連隊,并榮立集體三等功。他本人也因表現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
此后,他在四連一扎根便是四年。這四年間,他如同一位辛勤的園丁,精心呵護著連隊的每一名戰士,培育著連隊的優良作風與戰斗精神。在他的引領下,連隊年年被成都軍區和西藏軍區評為基層全面建設標兵連隊。1998年,連隊更是榮獲成都軍區先進黨支部的殊榮,榮立集體二等功。而他本人,也憑借著卓越的領導能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基層主官,再次榮立二等功。同時,他以基層代表和功臣模范代表的雙重身份,當選為西藏軍區軍人代表大會代表和成都軍區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崔建明深知,在四連的這四年,是他人生中最為寶貴的四年。這四年,是他經受鍛煉最多的四年,是他成長提高最大的四年,更是他收獲最為豐碩的四年。在這四年里,他始終秉持著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態度,邊工作邊參加自治區和軍區組織的各類知識競賽。每一次競賽,他都全力以赴,憑借著扎實的知識功底和出色的應變能力,次次獲獎、年年立功。
1999年,崔建明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他臨危受命,由指導員越級提升為教導員,與步兵四營副營長支叢友一同前往步兵三營,組建全新的領導班子。這一任命,不僅是對他過往成績的高度認可,更是對他未來能力的殷切期望。相信在新的崗位上,崔建明必將繼續書寫屬于他的輝煌篇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向來是獲取真理的不二法門。崔建明深諳此道,他認為,帶領連隊取得成功的經驗在于,在賡續紅四連優良傳統的同時,于工作中勇于大膽創新。他始終牢牢抓住支部建設這一關鍵要點,緊緊扭住軍事訓練這個核心不松懈,同時狠抓連隊行政管理,力求連隊的全面建設能夠年年邁上新的臺階。
彼時,連隊呈現出“四多”的顯著特征:試點多、各級各類現場會多、迎檢工作多以及考核多。在短短數年之間,便有一百多位將軍前往四連蹲點,并進行檢查指導工作。崔建明曾向我提及,據他所知,自1995年至今,四連年年都被評為標兵連隊。這些斐然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幾代四連人的共同拼搏與努力。從紅四連走出的每一個人,都始終以自己曾經是四連的一員而深感驕傲與自豪。與此同時,紅四連也培養出了不少師團職干部乃至將軍。
崔建明心懷對組織培養的感恩之情,矢志獻身于強軍事業。他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回報了組織對他的信任與肯定;以切實的行動,踐行了作為基層主官的責任與擔當。無論是擔任教導員,還是擔任指導員,他都懷揣著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恪盡職守、愛崗敬業。他在管理中寬嚴相濟,團結班子成員齊心協力,秉持著“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見困難就上”的精神,緊密結合單位實際情況,精準抓住重點,仔細查找薄弱環節,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高度注重單位的全面建設,力求單位在每一項工作上都能見到成效,每年都能有所進步。
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05年,崔建明被抽調到十四集團軍炮兵十八團進行代職鍛煉。在這個全軍學習的榜樣團里,經過一年的代職歷練,他成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提升了思維層次。他認真學習了炮兵十八團“全面搞建設、扎實打基礎、反復抓落實”的基層全面建設成功經驗。代職結束后,他憑借出色的表現被提拔為山地步兵52旅炮兵團政委。
在擔任政委期間,他先后與兩任團長搭檔共事,始終能夠團結帶領班子成員抓基層、打基礎,充分發揚既有成績,著力補齊存在的短板。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與關心支持下,團黨委一班人團結奮進、共同努力。經過全團官兵兩年的不懈奮斗,該團一舉榮獲了西藏軍區基層全面建設先進旅團級單位、軍區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軍事訓練一級達標單位、先進團黨委、先進團委、新聞報道先進單位等六項殊榮,實現了團隊基層全面建設的全面豐收。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一神圣的使命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軍人的心中,崔建明亦不例外。后來,因工作需求,他被調整至山地步兵53旅擔任副政委。此后,他以前指黨委書記的身份,毅然帶領部隊奔赴昌都執行維穩任務,并擔任昌都維穩副總指揮。
在那艱苦卓絕的兩年時光里,維穩部隊的官兵們不負眾望,他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畏的勇氣,在條件極為艱苦、環境異常惡劣的情況下,將維穩部隊打造成了駐昌維穩預置兵力和駐昌武警官兵的標桿典范。他們的卓越表現,贏得了西藏軍區和昌都地區黨委政府的高度贊譽。而崔建明也憑借在此次任務中的出色領導,再次榮立三等功,并被評為成都軍區維護社會穩定先進個人。這一系列的榮譽,是對他辛勤付出和卓越貢獻的高度肯定。
2011年,崔建明再次面臨工作調整,他被調至山南大站擔任政委。盡管從作戰部隊轉至后勤單位,但他始終保持著一貫的優良作風,初心未曾有絲毫改變。他主動兼任新綱要新條令集訓隊隊長,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后勤單位干部的培養工作中。他致力于將后勤幾個單位的干部培養成按綱建設的行家里手,為提升后勤單位的建設水平和干部素質,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這種敬業精神和擔當意識,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身邊每一個人前行的道路。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句軍營中廣為流傳的話語,生動地描繪了軍隊人員流動與營盤堅守的獨特景象。在這不斷更迭的時光長河里,崔建明宛如一顆璀璨的星辰,無論身處何方,都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崔建明的軍旅生涯,就像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不同的場景中展現出別樣的精彩。他曾在基層摸爬滾打,與戰士們同甘共苦,深入了解每一個士兵的需求和夢想;也曾在機關運籌帷幄,為部隊的整體發展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無論是擔任主官,肩負起領導一個單位的重大責任,還是作為副職,全力協助主官開展工作,他都能做到恪盡職守、竭心盡力。在作戰部隊,他沖鋒在前,帶領戰士們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在實戰中錘煉意志,為保衛祖國的邊疆貢獻著自己的熱血和青春;在后勤單位,他同樣兢兢業業,保障著部隊的物資供應和裝備維護,確保部隊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負組織的期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時光流轉,到了2012年,崔建明面臨著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由于家庭困難和其他一些現實原因,他經過深思熟慮后,主動向組織提出了自主擇業的想法。組織充分考慮了他的實際情況,批準了他的申請。就這樣,他結束了自己光榮的軍旅生涯,回到了家鄉云南。那一刻,他的心中既有對部隊的不舍和眷戀,也有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回顧自己26年的軍旅生涯,崔建明感慨萬千。他說,在這漫長的歲月里,自己5次榮立三等功,2次榮立二等功,還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各類先進個人,獲得的大小榮譽數不勝數。然而,他深知這些成績的取得并非一己之功。他滿懷感激地說,這一切始終離不開組織的關懷。組織就像一盞明燈,在他迷茫時為他指引方向;在他遇到困難時,給予他支持和鼓勵。各級領導的培養也至關重要,他們的言傳身教,讓他不斷成長和進步。同事戰友們的幫助支持,更是讓他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力量。而部隊這個大熔爐,更是磨煉了他的意志,塑造了他的品格。他始終懷著一顆感恩和平常的心,對待組織和部隊給予的關懷與培養。他深知,脫下戎裝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仍然要做一位對家庭負責、對社會有用的人。
“退役軍人不褪色”,崔建明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脫下軍裝后,他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勇敢地踏上了新的征程。他嘗試做過很多事情,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始終保持著軍人的堅韌和執著。他說,回來后最大的成功就是陪伴女兒考上了大學,并且成為了四川大學的研究生,最終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看著女兒一步步成長和進步,他的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欣慰。他用自己的方式,繼續為家庭和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崔建明戰友的一番話,仿佛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雪域老兵的內心世界。他的經歷,不僅僅是個人的奮斗史,更是無數退役軍人的縮影。他們在部隊時,保家衛國,無私奉獻;離開部隊后,依然保持著軍人的本色,在不同的領域發光發熱。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忠誠、擔當和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和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