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一場聚焦南京江北新區十周年發展成就的“長晶杯?全國晚協文化分會南京江北新區行采風創作活動”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全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文化分會主辦,揚子晚報、江北新區作家協會聯合承辦,吸引了全國30余家主流晚報資深媒體人,他們以敏銳的視角,深入探訪江北新區這片熱土,特別是其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創新生態,全景解碼新區成立十年的創新蝶變之路。
探訪智能工廠:破譯“研產貫通”的江北密碼
6月28日上午,采風團專程走進江蘇長晶浦聯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封測基地。這座占地148畝的智能化工廠,是江北新區半導體龍頭企業——江蘇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南京浦口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共同投資的標桿項目,生動詮釋了“研發在新區、生產在浦口”的“江北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
采風團走進車間,全自動生產線24小時高效運轉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在手掌大小的引線框上,緊密排列著各類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產品,覆蓋十多種國際主流封裝形式,“我們的產品良率高達99.8%,年產能超過100億顆,客訴率極低,僅為3PPB(即十億分之三),是我們服務全球數千家客戶的底氣。”現場工程師介紹道。
長晶科技的發展歷程,堪稱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崛起的縮影。公司于2018年在江北新區注冊成立,專注于功率半導體芯片及器件的研發、設計與制造。2021年,在政府支持下,長晶浦聯封測基地建成投產,標志著公司完成了從設計公司向擁有IDM(設計、制造、封測)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綜合型半導體企業的轉型。短短數年,公司團隊規模從初創時的100人,迅速擴張至如今的1700余人,并連續5年蟬聯“中國半導體行業功率器件十強企業”。
“新區是創新策源地,浦口是制造強引擎。”長晶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采風團,這種“雙核驅動”布局形成了高效的“研產貫通”生態,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近年來,長晶科技始終緊跟國際主流方向,緊盯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和新能源四大核心應用領域,持續進行技術創新迭代,成功開發出新一代CSP MOSFET、SGT MOSFET、IGBT單管/模塊、電源管理IC等新的產品系列,多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其超結MOSFET項目入選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CSP MOSFET和IGBT產品入選江蘇省重點推廣目錄,SGT MOSFET被認定為“南京市創新產品”。
“我們始終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打造自主可控產業鏈為己任。”該負責人強調,在功率半導體這一支撐國民經濟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長晶科技持續突破核心器件技術壁壘,加速完成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奮力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有效提升了國產功率半導體的核心競爭力與供應鏈安全,為戰略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中國芯”支撐。長晶科技正以堅實的步伐,向全球高端半導體價值鏈核心區堅定邁進,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崛起貢獻著不可或缺的“長晶力量”。
科技對話文化:講好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故事
在江北新區以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立區的實踐中,文化軟實力的注入至關重要。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有效提升科技品牌的價值內涵與情感認同,助力科技企業構建更具韌性與吸引力的創新生態。同日舉行的全國晚協文化新聞年會暨“科技創新 文化賦能”座談會,將活動推向高潮。文化界、傳媒界和科技領域的精英圍繞“文化如何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命題展開深度研討。
仍沉浸在長晶科技智能工廠現代化生產線的與會媒體代表們在座談會上熱烈交談。全國晚協文化分會會長王文堅感慨表示,終于對半導體發展有了具象化了解,沒想到長晶科技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產品已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半導體企業精雕晶圓的場景,恰是‘十年磨一劍’工匠精神的時代寫照。”
鞍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副總編王素霞、溫州晚報編委王若江等還拋出了“為何扎根江北新區”“在功率半導體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機遇”“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等話題。
長晶科技相關負責人從多個維度進行了回應,該負責人表示,公司發展的七年恰是江北新區的飛速成長期,雙方共同見證了新型戰略產業的孵化與崛起。他特別強調,南京優越的高校資源和人才儲備形成了“強磁場”,還有產業鏈優勢,長三角電子產業集群便于客戶協同創新,此外,江北新區營商環境一流,政府招商對接服務人員的專業性強,不僅懂得經濟指標,對工廠環保、污水處理、上下游產業鏈等都了如指掌,真正踐行了“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理念。他還分享了一個生動的案例:工廠建成后的竣工驗收,在政府高效協調下,僅用15個工作日就全部完成,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把不可能的事情真正的做成”,讓他們深切感受到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關懷。
媒體代表們還為長晶科技等新區科技企業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建議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充分利用文化傳播的力量講好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故事,以及構建具有人文溫度的科技品牌。
探訪新區地標:觸摸產城融合十年脈動
活動期間,采風團還深入走訪了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生物醫藥谷、江北圖書館、浦口火車站街區、濱江風光帶、龍王山體育公園、紅色廣場等地標場所,全方位感受江北新區這片土地從一片熱土崛起為現代化新主城的巨大變遷。
“從芯片全產業鏈布局到城市CTD創新設計,這里處處彰顯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晚協文化分會副會長、南充晚報常務副總編輯岳龍感慨表示,長晶科技不僅是高科技企業,更是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在短短七年時間中突破了很多技術難題。而且從長晶科技一家企業就能看到江北新區發展的面貌,“這里的確是一片投資發展的熱土,十來年間,從荒灘到現在工廠林立、專精特新企業遍地開花,真的了不起。”
說起此次采風的感受,寧波日報社編委、都市報系副總編輯楊靜雅心潮澎湃,她表示,沒想到一粒小小芯片的背后有這么多的故事,從長晶科技七年發展中看到國產半導體的突圍縮影:“對標國際高標準,突破電動汽車芯片瓶頸,長晶的成長恰是新區發展的微縮景觀。”
長春晚報社社長才微則談到了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對她的震撼,“讓我對江北新區的發展、未來規劃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江北中心核心區域城市設計提出的CBD(中央商務區)與CTD(中央科創區)一體融合布局新思路更令我印象深刻,像是兩顆強力的芯片共同有力地推動江北中心高質量發展,看著這片熱土我仿佛能夠想象到未來這里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和充滿活力、動態的城市景觀有多么美麗了。”中國晚協文化分會執行會長張曉然則在江北圖書館捕捉到文化賦能的生動注腳,“閱讀區里,年輕面孔座無虛席,文化軟實力正轉化為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來自全國各地媒體人紛紛表示,他們將運用細膩的筆觸和多維的視角,通過圖文、視頻等融媒體形式,向全國讀者生動呈現一個創新動能澎湃、產城深度融合、文化與科技交相輝映的現代化江北新區。
此次“長晶杯”采風活動,既是對江北新區十年輝煌成就的一次全國性媒體巡禮,也是文化與科技深度對話、共謀未來發展的重要實踐。它深刻印證,當創新的硬實力與文化的軟實力琴瑟和鳴,必將為江北新區乃至更廣闊區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共同譜寫出“強富美高”新篇章的璀璨未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孔小平 馮秋紅 |文
楊恒國 |攝影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