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君主任醫師 —— 西安市首屆名中醫、第三屆 “三秦最美醫務工作者”,憑借 40 余年深厚中醫臨床經驗,每周定期在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坐診!為冠心病、急慢性心衰等內科疑難雜癥患者帶來專業、系統的中醫診療方案。
在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的當下,冠心病、急慢性心衰已成為威脅健康的 “隱形殺手”。白麗君主任作為西安市中醫醫院曲江院區大內科主任,不僅有著斐然的醫學成就,還在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為患者提供優質中醫診療服務。她是西安市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作為陜西省防治 “新冠肺炎” 專家組成員貢獻力量;在學術領域,擔任陜西省中醫藥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常務委員等重要職務,2023 年更帶領團隊獲得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金扁鵲中醫百強榜 “十大科室百強” 榮譽,專業實力備受認可。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引發胸痛、心悸等癥狀;急慢性心衰則是心臟功能衰退,無法正常泵血,致使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問題頻發。這些疾病病程長、易反復,傳統治療多以緩解癥狀為主。
白麗君主任指出,中醫治療冠心病、心衰有著獨特優勢。中醫講究整體觀念,從 “心主血脈”“氣為血之帥” 等理論出發,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疾病的發生不僅與心臟局部病變有關,更與全身氣血、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氣虛推動無力,血液運行遲緩,易形成瘀血;陽虛則溫煦失職,水液代謝失常,聚濕成痰,痰瘀互結,阻滯心脈,最終引發冠心病、心衰。
在臨床實踐中,白主任依據患者個體差異,進行精準辨證施治。對于氣虛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常用黃芪、黨參大補元氣,使氣旺則血行;配伍丹參、川芎活血化瘀,暢通心脈,改善心肌供血。針對陽虛水泛型心衰患者,運用附子、桂枝溫補腎陽,恢復心臟溫煦功能;搭配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減輕心臟負擔,調節體內水液代謝平衡。這種因人而異、因證施治的方式,能從根本上調整機體陰陽氣血平衡,促進疾病康復。
除中藥湯劑外,白主任還將豐富的中醫特色療法融入治療體系。耳穴壓豆療法通過刺激心、神門、交感等耳部穴位,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緩解患者心慌、焦慮、失眠等癥狀。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耳部穴位與人體各臟腑組織存在著密切聯系,刺激耳部穴位可調節相應臟腑功能。艾灸療法選取神闕、關元、氣海等穴位,借助艾草燃燒產生的溫熱刺激,溫通經絡、培補元氣。神闕穴為先天之本源,艾灸此穴可激發人體正氣;關元、氣海穴為人體元氣之所在,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心臟功能。多種療法協同作用,幫助患者改善癥狀,提升生活質量。
白麗君主任強調,心血管疾病重在預防。在日常生活中,作息規律是健康的基礎。長期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影響心臟正常的節律和功能,應保證每天 7 - 8 小時的充足睡眠,讓心臟得到充分休息。飲食方面,遵循低鹽低脂原則,減少鹽的攝入可避免水鈉潴留,降低心臟負荷;控制脂肪攝入,能減少血脂異常對血管的損害。建議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如芹菜、蘋果等,有助于降低膽固醇;適量攝入深海魚類,其富含的 Omega - 3 脂肪酸可改善心血管健康。適度運動不可或缺,八段錦、太極拳等中醫養生功法,動作舒緩,通過調身、調息、調心,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氣血運行,還可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對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此外,保持心情舒暢同樣關鍵,長期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會導致體內激素失衡,影響心臟和血管功能,學會通過聽音樂、與朋友交流等方式釋放壓力,保持平和心態,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
若出現持續胸痛、呼吸困難、心慌心悸等癥狀,需及時前往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找白麗君主任醫師問診,借助專業的中醫診療,為心臟健康保駕護航。
本文僅為中醫理論探討,不構成診療建議,具體治療需遵醫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