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1994年新民晚報副刊
“夜光杯”的退稿信
在小紅書引爆20萬人次圍觀
這是怎么回事呢?
山西省古交市年過六旬的讀者殷學亮,筆名高山,把這封紙質退稿信,珍藏了31年,最近在社交平臺上拍照發了一條筆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夜光杯每天面對一麻袋一麻袋的來信投稿。如果不采用,會對每一份來稿手寫退稿信。文學愛好者老殷,就是在那個時候“被拒”的。他說,這種對投稿者的尊重和誠意,現在想起來還很感動。
其實,夜光杯與作者平等對話的態度,這么多年始終沒有變過,堅持“投稿必有回應,采用必付稿酬,發表必寄樣刊”。現如今,退稿有了電話通知、電郵回復等更多形式,但是背后的誠懇,一直都在。
這條筆記收獲了800多條評論,看上去是懷舊情緒的集中發酵,其實折射出人們對“真實連接”的渴望和對“人情味”的珍惜。當AI算法取代人文篩選,這封泛黃的、溫暖的退稿信跨越31年,承載的情感價值早已超越實用功能。
網友評論:
“我也給夜光杯投過稿,收到過正式的拒稿郵件,覺得被尊重到”
“退稿也能收到回信,感覺很溫暖”
“懷念那個時代編輯與作者的人情味”
1946年創刊的夜光杯,是中國現存最悠久的報紙副刊,倡導“寫身邊事,議熱門話,抒人間情”。退稿信體現的對每一位普通讀者的尊重,是夜光杯堅持的人文品格。
在努力探尋流量密碼的同時,夜光杯用“笨功夫”證明:真正的傳播力,來自對“人”的真誠關照。
新民晚報稿件,綜合網友評論
文字:吳南瑤 曹剛
視頻:曹剛
編輯:李爭
編審:陳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