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濕熱的天氣讓皮膚問題頻發,總覺得身上哪哪兒都癢癢的,連帶著心情也變得煩躁。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身上癢”是因為什么?如何解決夏季肌膚煩惱?
夏季常見皮膚問題
痱子
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下,汗腺分泌活躍,當汗液排出不暢時,便會形成痱子。它好發于頸、胸、腹、肘窩、胭窩等部位,按其臨床表現,可分為白痱、紅痱和膿痱。其中,較為常見的紅痱,初起時皮膚發紅,繼而出現針頭大小的丘疹或丘皰疹,瘙癢程度較輕,抓撓后可能引發繼發感染。
濕疹
夏季是濕疹的高發季節,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可能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等有關。皮損特點多樣,可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等。
按發病過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起病急,常對稱分布,有劇癢,若處理不當,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亞急性濕疹紅腫、滲出減輕,但仍會有丘疹、鱗屑等;慢性濕疹則皮膚增厚、苔蘚樣變,邊界相對清晰,瘙癢癥狀明顯,且容易反復發作。
蟲咬性皮炎
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現今幾乎都認為其發病與昆蟲(臭蟲、跳蚤、蚊子、蠕蟲等)叮咬有關,是由節肢動物類叮咬引起的外因性變態反應。被叮咬后會出現淡紅色丘疹,綠豆大小,頂端常有皰,經搔抓后呈現風團,風團消退后恢復原形,搔破后結痂。
接觸性皮炎
當皮膚接觸到某些致敏原或刺激物時,就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常見的致敏原包括化妝品、清潔劑、花粉、珠寶等,而刺激物則有過酸、過堿的清潔用品等。接觸后,皮膚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皮損,伴有瘙癢、灼熱感,嚴重時可出現皮膚腫脹,甚至糜爛。例如一些人接觸了某些金屬飾品后,佩戴處的皮膚會逐漸出現紅腫、瘙癢,進而發展為水皰等癥狀。
皮膚真菌感染
夏季溫暖潮濕的環境為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腳癬、股癬等皮膚真菌感染性疾病較為常見。
腳癬的典型癥狀為腳趾間脫皮、浸漬糜爛,或足側緣出現水皰,伴有瘙癢;股癬好發于腹股溝部、會陰部、肛門周圍和臀部,表現為環狀紅斑、脫屑,邊界清晰,中心顏色較淺,周圍有丘疹或水皰,瘙癢感明顯。
這些真菌感染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也可因共用毛巾、拖鞋等間接接觸而感染。
夏季皮膚問題治療建議
對于痱子,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治療和外用藥物來緩解癥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過度出汗,穿著透氣的衣物有助于預防和改善痱子。外用爐甘石洗劑是常見選擇,但需注意若皮膚有破損或感染,則不宜使用。
濕疹的治療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選擇合適的方法。一般來說,保持皮膚濕潤是基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在醫生指導下,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藥物來減輕炎癥和瘙癢癥狀。
針對蟲咬性皮炎,被蚊蟲以及其他昆蟲叮咬以后,可以立即使用肥皂水清洗被叮咬部位,中和昆蟲所釋放的弱酸性的毒素,可以減輕皮膚的過敏反應 。用拍打代替抓撓,避免皮膚破損引發其他感染。
接觸性皮炎的治療首先要脫離致敏原,避免進一步接觸刺激物。可以使用一些抗組胺藥物來緩解瘙癢和過敏反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膚的清潔和保濕,選擇溫和無刺激的護膚品。
對于皮膚真菌感染,堅持使用抗真菌藥物是關鍵。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夏季如何預防皮膚病?
在炎熱潮濕的夏日,注重日常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各類皮膚問題。
避免過度清潔皮膚
夏季出汗多,保持皮膚清潔是關鍵,但切記不可過度清潔。建議選擇溫和無刺激的潔膚產品,日常洗臉次數控制在 2~3 次為宜,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屏障。洗澡時,水溫以略低于或接近體溫為宜,洗澡時間控制在 10~15 分鐘。
做好皮膚保濕工作
洗浴后,趁皮膚還有些許濕潤時,及時涂抹輕薄型乳液或凝膠類保濕品,這樣能更好地鎖住水分,維持皮膚的水油平衡。另外可以使用加濕器,或者保持適當的室內濕度,有助于減少皮膚干燥。
注意衣著選擇
在穿著方面,要選擇透氣、吸汗材質的衣物,像純棉、麻質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它們可以減少皮膚受到的摩擦和汗液刺激,避免加重皮膚的不適感。出汗后,也要及時更換汗濕的衣物。
增強皮膚抵抗力
建議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例如新鮮蔬果等。同時,盡量少吃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這樣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從而增強皮膚的抵抗力。
最后,當皮膚問題嚴重時,一定要及時就醫,讓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和給出治療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