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古都大同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厚重而迷人的文化光芒。近年來,隨著大同市對珍貴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大力弘揚,這座古都的文化魅力愈發奪目,不僅為世人所熟知,更披上了一襲全新的文化華服。其中,“中國雕塑之都”這一文化品牌,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備受國內外藝術界的青睞與贊譽,成為廣大藝術愛好者奔赴大同觀光、研學、藝修的強大引力源。
雕藝長河:跨越千年的藝術盛宴
漫步在古都大同,仿佛踏入了一座跨越時空的雕塑藝術殿堂。從北魏的雄渾大氣,到遼金的豪放灑脫,再到明清的細膩精致,歷代雕塑藝術杰作如繁星般點綴在這片土地上。
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宛如一條綿延1公里的藝術長廊,59000尊石雕靜立其中,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尤其是曇曜五窟那氣魄雄偉的巨佛,以其震撼人心的規模和精湛的技藝,成為云岡石窟的標志性景觀。每一尊佛像都栩栩如生,或慈眉善目,或威嚴莊重,讓人不禁感嘆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
古剎之中,雕塑杰作更是層出不窮。華嚴寺的“含笑露齒菩薩”,以其靈動之美,打破了傳統菩薩形象的莊嚴肅穆,展現出一種親切而自然的神韻,仿佛能讓人感受到菩薩的慈悲與溫暖;善化寺的“鬼子母”,面容慈祥,宛如一位溫柔的母親,散發著母性的光輝,其“天籟之容”讓人陶醉其中。
九龍壁的龍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遨游天際;五龍壁、三龍壁、一龍壁則各具神韻,或威嚴霸氣,或靈動活潑,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此外,唐代曲回寺地下石佛像的神秘、明代市井建筑雕刻的華美、清代民居雕琢的厚實,都為大同的文化積淀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大同燦爛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古都大同增添了無窮的文化魅力。
名家贊譽:藝術瑰寶的世界回響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作家、學者馮驥才曾深情地表示,世界上有許多雕塑之都,如雅典、羅馬、佛羅倫薩等,它們都擁有浩如煙海的雕塑作品和舉世聞名的雕塑經典。然而,在大同,眾多的古代雕塑杰作綿延傳承,這是一種藝術的極致,是中國乃至人類的文化遺產。他認為,大同的古代雕塑藝術,無論是規模數量,還是藝術特色與價值,在全國都堪稱無與倫比,讓人嘆為觀止。
著名美術家韓美林在參觀云岡石窟時,被云岡雕塑的恢弘大氣所深深打動,數次感動得落下眼淚。他仿佛在這片石雕的世界里,找到了藝術的靈感源泉,感受到了古代匠人對藝術的執著與追求。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在云岡石窟流連忘返,深感震撼,表示在這里汲取了無數的文化養分,為自己的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品牌加冕:古都文化的榮耀時刻
原大同市城市規劃專家委員會主任、大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組組長張滃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雕塑之都’的文化品牌獲得了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一致認可,對大同來說實至名歸,對古都大同文化品牌塑造具有深遠意義。”在大同古城整體保護與修復過程中,眾多國內文化大家紛紛來同觀摩指導。他們一致認為,以云岡石窟和華嚴寺、善化寺為代表的大同古代雕塑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創造了時代的奇跡、時代的輝煌。鮮卑、契丹、女真等馳騁在草原上的民族,把他們獨特的氣質注入到了雕塑藝術之中,無數的古代匠人以鬼斧神工的技藝造就了人間至美的震撼。自北魏至清代長達1000多年的歲月里,代無空缺,大同雕塑書寫了一冊厚重的藝術史,大同作為“中國雕塑之都”,是最具代表性、當之無愧的。
2010年9月,在眾多國內外聲名卓著的藝術大師共同見證下,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等有關單位為大同這座古都加冕“中國雕塑之都”文化品牌,迎來了大同文化傳承弘揚的又一高光時刻。此后,“中國雕塑之都”成為人們深入了解大同文化的關鍵詞之一,如同一張閃亮的名片,向世界展示著大同的獨特魅力。
典籍問世:解鎖雕塑文化的密碼
2012年,經數年精心編撰,中華書局出版了《中國大同雕塑全集》。這部叢書共六卷,宛如一把鑰匙,為人們打開了“中國雕塑之都”的文化密碼。其中,《云岡石窟雕刻卷》上下兩冊,對云岡石窟的每一尊雕像都作了詳細的描述,從洞窟形制、造像風格,到題材布局和裝飾紋樣等,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說明,讓讀者仿佛置身于云岡石窟之中,親身感受那些精美石雕的魅力;《寺觀雕塑卷》上下兩冊,全面介紹了大同寺觀的雕像及雕像的造像年代、工藝技術以及藝術特色,展現了古代寺觀雕塑的豐富多樣和獨特魅力;《館藏雕塑卷》一冊,以北魏時期墓葬出土的石刻藝術、俑像藝術、民間寺廟中鑄銅和陶瓷雕塑藝術為主,為研究北魏時期的雕塑藝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建筑雕刻卷》一冊,全面介紹展示了大同古代建筑中的精美雕刻細節,讓讀者領略到古代建筑雕刻的精湛技藝和獨特風格。該叢書出版后,備受國內藝術界追捧,好評如潮,成為人們了解大同雕塑文化的重要典籍。
場館崛起:藝術文化的打卡圣地
為進一步塑造“中國雕塑之都”品牌,由中國美協、中央美院合作,利用大同古城墻北城墻內部空間營造了“中國雕塑博物館”,后更名為“大同市雕塑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座全功能現代雕塑博物館,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在大同的文化天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該館成為許多游客來同感悟藝術文化的重要打卡地,年平均接待國內外游客27萬人次。館內全年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教、展陳、研討等活動,與全國20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教學研究基地,在國內藝術文化領域形成了具有標桿性的不可撼動的影響力。在這里,游客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各種精美的雕塑作品,感受藝術的魅力,領略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盛展不斷:藝術交流的璀璨舞臺
2011年至2018年,大同先后舉辦了3屆“中國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這一盛會如同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家和藝術作品。通過城市收藏,許多優秀藝術家的作品留在了大同,成為城市新的文化財富,為大同的文化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優秀作品展”自2011年落戶大同以來,已連續舉辦13次。這一面向全國美術院校雕塑專業青年學子的專業性獎學金獲獎作品展覽,為大同帶來了青春的活力和創新的思維,讓大同成為眾多熱愛藝術學子的朝圣之地。作為大同市的原創自主展覽品牌,“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覽”成功舉辦6屆,是國內首次關注青少年雕塑現狀的主題展覽,已成為展示中國當代青少年雕塑藝術成果的重要窗口,為大同的雕塑文化培養了未來的接班人。
傳承創新:雕塑文化的時代新篇
雕塑在大同,不僅因眾多的古代雕塑藝術杰作而熠熠生輝,更因時代的傳承弘揚,成為大同的閃亮文化符號和融入城市血脈的文化基因。采訪中,大同市多位文化人士建議,今天的大同,應致力于創造無愧于古人的新時代的雕塑。在廣闊的城市空間,通過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更好地打造雕塑之都品牌,展現大同的輝煌歷史,形成獨特的城市文化。讓雕塑藝術在大同這片土地上繼續綻放光彩,書寫新的傳奇。
古都大同,這座承載著千年雕韻的城市,正以“中國雕塑之都”的嶄新姿態,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和無限可能。未來,大同必將在這條雕塑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
(來源:大同日報)
(責編 黃晶 助編 劉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