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希望孩子聰明健康是每一個家長的愿望,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壓力這么大,很多的家長都希望從小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一些,孩子上學的時候才能更容易成為學霸,孩子以后的路才能更寬一些。
所以現在有很多的早教班,比如說孩子幾個月就去上早教班,這些早教班收費還是不低,有一些一節課就要好幾百塊錢,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花這個錢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孩子在兩歲之前是生長發育非常關鍵的時候,這時候孩子的大腦重量在快速增加,孩子的神經元也在快速的發育,作為家長想讓孩子更聰明,一定要牢記10個字,這10個字就是:提升豐富度,避免虛擬化。
簡單的來說就是讓孩子周圍生活的環境更加豐富一些,更加真實一些,避免太虛幻,這樣能夠更好地刺激孩子的大腦,更好地開發孩子大腦。
具體要怎么做呢?
第1個:盡量多帶孩子出門
孩子在家里面看到的東西都是固定的,這些固定的環境讓孩子看著就覺得已經看過了,他不想看了,而到了外面,孩子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街上的牌坊是不一樣的,聲音是不一樣的,而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環境就會刺激孩子的大腦去探索周圍這個陌生的環境,這能夠更好地刺激孩子的大腦,開發孩子的大腦。
第2個 :盡量讓孩子去觸摸
比如說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孩子就放孩子坐在草坪上,放孩子坐在草地上,或者說是鋪上一個爬行墊,就讓孩子在地上進行爬行,爬行的時候孩子的手會摸到很多的東西,孩子的眼睛會看到很多東西,或者說是給孩子拿一個紙巾來吃也都行。
讓孩子的手盡可能的觸碰不同的東西,這很好地鍛煉孩子的觸覺,而孩子的觸覺豐富,也能讓孩子的大腦神經得到更好的開發。
第3個: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
所謂的讓孩子動自己動手,就是在孩子自己想拿東西的時候,你千萬不要把東西放在他的手上,只要他會翻身,甚至稍微會爬一點,你可以把東西放得稍微遠一點點,讓孩子盡力地去夠這個東西,這會讓孩子有成就感,而且會讓孩子對這個東西會玩的更久一些,更好的刺激孩子的大腦。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大概是八九個月的時候,給孩子做一些手指食物,讓孩子自己用手去拿這些食物,更好地刺激孩子的精細動作,到了孩子一歲之后讓孩子自己吃飯,吃飯就很好地鍛煉孩子大腦神經的一種方式。
第4個:要多跟孩子說話
之前印度找到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是從小跟狼生活在一起的,雖然他是人類但是他不會說話,甚至跟狼一樣的吃飯,就是因為狼不會教他說話,所以我們的孩子從小要多跟他說話。
以前我有個朋友是開特殊兒童教育的,他就提到來這里進行語言訓練的孩子,很多都是從小由奶奶帶的,而且這種奶奶是比較沉默的,不愛說話的,這種不愛說話的奶奶就會讓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不利于孩子大腦的發育。
所以我們在孩子出生之后就要多跟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更聰明。
第5個:盡量避免要用孩子用電子產品
比如說手機,比如說那些小音響之類的,這些聲音雖然說很好聽,但卻不是真實的聲音,這種虛幻的聲音對孩子的大腦其實是有干擾作用的。
還有看電子產品對于孩子的視力有傷害,對于孩子的大腦發育更是大有破壞作用,反而會導致孩子沒有專注力,導致孩子的大腦不去思考。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更聰明的話,還真的要避免一些虛擬化的東西,電子產品或者說是音響之類的,盡可能讓孩子聽真實的聲音。
比如說媽媽做飯時鍋碗瓢盆的聲音,媽媽說話的聲音,爸爸說話的聲音,外面汽車的聲音或者說是別的孩子哭鬧的聲音,這些真實的聲音才能更好地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