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這蛋糕是給誰買的?”我一進廚房,看見我媽拿著個六寸草莓蛋糕往冰箱塞。
“給壯壯的啊,今天他考了一百分。”我媽笑著回答,語氣里透著驕傲。
“那糖糖呢?她也得了優+,怎么沒她的份?”我站在原地,心里已經開始不爽了。
“哎呀,她是女生,吃點邊角不就行了,別那么計較。”我媽頭也不回地說著。
我當時臉就拉下來了:“媽,您這話什么意思?女孩就活該吃邊角?”
她一聽我聲音變了,有點不耐煩地扭頭:“你這當媽的也太敏感了,蛋糕不都是吃的嘛,先給壯壯切一塊大點的,他是男孩,長身體。”
“那糖糖不長身體啊?她不是您親孫女嗎?”我瞪著她,聲音有點哽咽。
“你這人怎么這么多事啊?”她臉色也變了,“就一塊蛋糕,有啥好爭的?以前我們家吃飯哪有你們現在這么講究,男孩子吃得多那是正常的。”
我氣得直喘:“可現在不是以前了!您一直都這樣,從糖糖小時候起就偏心。我還記得,她第一次過生日,您就說‘女孩子別太張揚’,只給買了個小玩偶;到壯壯一歲那年,您是擺了三桌請親戚,熱鬧得像結婚一樣。”
她不說話了,只是嘟囔一句:“壯壯是男孩,將來要傳宗接代的……”
我氣笑了:“媽,我真沒想到您到現在還是這思想。傳宗接代是飯吃嗎?是學習嗎?糖糖從小就聽話懂事,學習也好,怎么就不值個蛋糕了?”
這時候,壯壯和糖糖從客廳跑過來,聽見我們吵架,壯壯愣愣地說:“奶奶,我不要吃蛋糕了,給妹妹吃吧。”
糖糖也急了,拉著我的手:“媽媽,我不想吃蛋糕,我不喜歡吃。”
我蹲下給她擦了擦眼角的淚:“不是不讓你吃,是媽媽不想你總在別人剩下的東西里找自己的位置。”
我媽臉掛不住了:“你這話說得,怎么是‘剩下’?我是想先讓壯壯嘗一口,他男孩子嘛,也懂得少……”
“媽,您別說了,孩子都聽得懂。她表面上說不在意,其實每次回家都在偷偷看你會不會抱她、哄她,說幾句好聽的。可您呢,壯壯一回來就夸、就親,糖糖一靠近您,您就說‘女孩子要矜持’,她才幾歲啊,她矜什么持?”
我媽沉默了一會兒,終于小聲說:“我也是這么過來的……我小時候我媽也是這樣對我哥的,我覺得挺正常的。”
我一聽,反倒沒那么生氣了,反而有點心酸:“媽,您小時候吃的苦,不該讓我們孩子再吃一遍啊。代代相傳的不是委屈,是愛。”
她愣了半天,低頭看著蛋糕沒說話。
過了會兒,她抬起頭看著糖糖,拉著她的手說:“糖糖,奶奶對不起你,是奶奶做錯了。你別記奶奶的仇啊。”
糖糖怯生生地點了點頭,眼睛還紅著,小聲說:“那我可以先吃蛋糕嗎?”
我媽趕緊點頭:“當然可以!來,奶奶現在就切,咱家糖糖今天最大!”
我笑了,也松了一口氣。
但說實話,我知道這一塊蛋糕切下去容易,觀念的改變卻是最難的。老一輩的重男輕女,很多時候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根深蒂固的習慣。但這不代表我們新一代就要默默接受。
晚上孩子們睡了,我和老公坐在陽臺乘涼,他遞給我一罐汽水,說:“你今天那火發得好,不然糖糖心里還不知道要多堵。”
我嘆了口氣:“唉,我也不是故意跟媽吵,只是太多次了。糖糖是我肚子里十月懷的,她要是因為家里人不公平而變得自卑、壓抑,那我這當媽的算什么?”
老公點點頭:“咱以后盡量少讓她回老家,等孩子再大點了,有些事能說得更清楚,就帶她自己出去玩,別讓她天天看奶奶臉色。”
我苦笑了一下:“說到底,教育孩子是一方面,給長輩做思想工作也是個技術活。”
“你這技術挺好。”老公摟過我,“你發完火還能讓她認錯,服了你。”
我翻了個白眼:“認錯容易,但以后要改才是真的。”
第二天,我媽一早起來,竟然做了糖糖最喜歡的蒸蛋,還主動打電話給我小姑,說下次聚餐糖糖也要多表揚,“我們家小孫女兒也棒得很!”
雖然嘴笨得不行,但我聽得出,她在努力改。
我心里也明白,一家人,吵歸吵,但只要彼此都肯為愛讓一步,再大的偏心,也能一點點校正回來。不是每塊蛋糕都要平分,但每個孩子,都該在家里有完整的那一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