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六六
臨近暑假,身邊的媽媽又開始蠢蠢欲動,為孩子計劃暑期行程了。
昨天,遇到小區里一位相熟的鄰居媽媽,她開心地分享自己要帶孩子去馬爾代夫的旅行計劃。
我立馬稱贊:“哇,真不錯啊!”
她又連珠炮似地跟我分享:
“我們xxx已經去過好幾個國家了,去年暑假還去參加了英國夏令營,上個寒假去了新加坡……
對了,暑假你都不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嗎?”
我一時竟有些失語。
據我所知,這位媽媽是全職主婦,老公也只是公司普通員工而已。
她平常省吃儉用,經常跟我分享哪里的水果打折,哪家超市今天做促銷什么的。
但一提到給孩子花錢,眼都不眨,多少錢都舍得。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位叫@文文的媽媽,曬出自己兩個孩子的暑假支出賬單:算上夏令營、補課班,各個方面加起來,要花10萬元。
這位媽媽還說:
“我真心覺得自己沒敢亂花,既沒有走什么國際線,也沒敢報什么高端親子游。”
很多父母一到假期,就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親子營、旅行團,斥巨資讓孩子見世面,以為是所謂的富養。
卻不知,真正高層次的富養另有門道。
曾看過一位爸爸發帖。
暑假,他決定帶女兒去環球影城玩一圈,還特意定了昂貴的親子酒店。
孩子異常興奮,早早就盼著那天的到來,還為自己準備了魔法袍。
可她在聽說自己的幾個好朋友假期要去日本、去加拿大的旅游行程時,立馬蔫了。
也不念叨要去環球影城了,反而嘟囔著想去更遠的地方。
全然不知,爸爸為她精心打造的這趟行程,要花上自己整整一個月的工資。
父母本意是想通過帶孩子外出旅游來增長見識,結果卻自討苦吃,還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和攀比心。
不僅如此,很多所謂的研學團、夏令營大多華而不實,毫無深度體驗。
來自南京的一位媽媽曾爆料,她在暑假為大女兒報了一個北京的研學團。
據女兒反饋,她們每天都要早上7點坐大巴出門,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每天光花在路上的時間就要4個小時。
偌大的故宮,孩子們卻只逛了兩個小時,行程倉促,連御花園都沒去。
可是同樣是去故宮,她和丈夫帶著5歲的二寶,花500塊找了一位導游,帶著他們講解了快四個小時,一天下來,內容豐富,二寶也覺得很有意思。
還有一天,團里安排凌晨2點起來去天安門看升旗,許多孩子根本起不來,一上大巴就困得睡著了。
回家之后,女兒這一趟可謂收獲甚微,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不少家長,在寒暑假期間帶著孩子四處奔波,想要通過旅行來拓寬孩子的視野。
但往往,孩子們走進莫高窟,卻對它的歷史背景一無所知;看了敦煌壁畫,卻不懂得欣賞它的藝術之美。
這種走馬觀花式的旅游,除了讓孩子們滿身的疲憊和一個接一個的打卡經歷,哪里會有對歷史的揣摩,對生活的觀察,對心靈的洗滌?
教育是“長期投資”,它并不像普通商品那樣“即買即得”。
一時用錢砸出來的“世面”,大部分都是父母一廂情愿構造的“假世面”罷了。
博主@小劉很哇塞講過自己的一次游玩經歷。
她在北京工作幾年都沒怎么出去玩,終于有機會去中國國家博物館看一看。
然而,那天真正震驚到她的不是摩肩擦踵現場,不是琳瑯滿目的瓷器古玩,而是一幫拿著歷史書上課的北京孩子。
老師在前方講解,這幫孩子一邊近距離地觀摩文物,一邊翻開課本在上面做標記。
別的孩子橫跨千里才能到達的旅游目的地,卻是這些孩子的一節歷史課。
一位在北京海淀教語文的小學老師曾爆料:
他的語文課,會經常帶著學生到各大景區游覽并現場開課,沉浸式學習課文經典。
一年下來,班上的學生什么頤和園、圓明園、故宮、天壇,幾乎去了個遍。
普通的孩子出去旅游,最多只能將這些經歷過的路途化成腦海里的一幅畫面;
而有些孩子卻早在潛移默化中,把所見所聞融入靈魂當中,成為自己終身散發的氣質。
水哥王昱珩的女兒一個學期能有一半的時間不在學校,跟著他全球到處旅行。
去南極看企鵝、去南丫島撿塑料、去阿爾卑斯看雪山……
還有博主@Smile,從11年開始,她就帶9歲的女兒萱萱開始環球旅居的生活,計劃用3年時間走遍五大洲30個國家。
到現在一年半時間,母女倆先后去了美國、墨西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加拿大.....目前旅居土耳其。
這樣的孩子,確實從小就見過很多世面。
但這些家庭所擁有的資源和先天條件,卻是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無法匹敵的。
所以,普通家庭,就不要總想著用錢去托舉孩子了。
一個真正眼界寬廣、志在四方的孩子,絕不是出去研個學,去外面打卡幾個景點就能塑造出來的。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問,難道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沒資格“見世面”了嗎?
非也。
其實,真正的見世面,并不在于砸了多少錢、去了多少地方,而是讓孩子看見人生的方方面面,見識未曾踏足的世界。
以下這幾種方式,也能讓孩子心中有乾坤:
1,帶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天文館
來自清華的彭同學的媽媽,曾講起自己帶孩子“見世面”的秘訣——
就是常帶孩子去逛各種博物館。
她說,現在的博物館,有相當一部分高質量的大館是完全免門票的,還配有免費的講解員。
她經常帶上面包和水,沉浸式遛娃一整天。
從上古時代的水稻化石,一直到明清的瓷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脈絡都給孩子捋得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還有科技館、美術館、軍事館、藝術館、自然館、天文館、水族館……門類繁多,總有一款能精準戳中娃的興趣點。
但需注意,家長可以提前查找資料做好準備,或者跟隨專業的講解員共同參觀。
2,帶孩子走出家門,看看各行各業的人
很多孩子從小在溫室里長大,不食人間煙火,更不知少年愁滋味。
不如帶他們去真實的世界走一走,看看人間的千姿百態。
凌晨5點,許多早餐店已經開門,蒸出了熱氣騰騰的包子和饅頭;
早上6點,菜市場里早已熱鬧非凡,小販的叫賣聲,顧客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早上7點,早高峰的地鐵擠滿了上班族,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困倦,卻還要為了工作爭分奪秒。
孩子們應該看到生活的煙火氣,和成年人世界的負重前行。
只有看到人生百態,才會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3,帶孩子見名校
去年高考,來自四川綿陽的韓博飛以總分705分,其中數學、物理和生物全滿分的成績,成功登上熱搜。
采訪中,他曾激動地表示:是父母開啟了他的夢想。
早在四五年前的一次暑假,爸媽帶他去參觀了清華北大的校園,從此他的遠大夢想便從這里啟航。
也正是這個堅定的目標,給予了他充沛的力量和堅定的信念,助他向夢想發起沖擊。
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名校看看,看過大海的波瀾壯闊才會心向往之。
重點不是拍照打卡,而是讓孩子了解名校的深厚文化底蘊,感受名校的文化氛圍和校園特色,從而種下渴望的種子。
4,帶孩子看紀錄片
為什么要給孩子看紀錄片?
有一個很好的回答:
紀錄片能夠讓孩子足不出戶,就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
帶孩子看《故宮100》,讓他走進故宮,感受古代宮殿的宏偉,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看《航拍中國》,從空中全方位地俯瞰我們的大好河山。
看《跟著書本去旅行》,一路尋跡河西走廊、長安、蘇州園林、吐魯番、陜西民俗印記、山海雄關……
在波瀾壯闊的畫面和故事中,孩子能夠得到身臨其境的學習,眼界和格局也會變得開闊。
網上有個問題: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見世面?
一個高贊的評論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見過大千世界,思維方式是最大的亮點。
見過大江大河,就不會拘束于一條山溪。
見過人心萬象,就不會執拗于小恩小惠。
見過廣袤世界,方明白自己其實很渺小。
真正有心的父母,不會透支家庭,用錢給孩子鋪路。
而是努力提高他的認知,解答他的奇思妙想,帶他體驗不同的人生,欣賞世界的每一面每一秒。
各位家長,趁著暑假,以知識和生活為鑰匙,為孩子打開更寬廣的大門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