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后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身邊好多媽媽都在焦慮幼升小。
眼瞅著九月份孩子要升入小學,媽媽真是恨不得把拼音班、數學班、識字班都給孩子安排起來。
暑假剛開始,孩子的課表已經滿滿當當。
當然,因為雙減,也有很多媽媽主張零基礎入學,可心里又犯嘀咕:萬一孩子一年級跟不上可咋辦?
因為我家Coco就是沒報學前班,直接上的小學一年級,所以她們都來問我的意見。
孩子剛剛經歷過小升初,穩穩走過小學六年,對于幼升小我自問還是很有經驗的!
知識搶跑的孩子,在二年級之后就會開始掉隊了,Coco班上就有很多這樣的同學……到時候家長真是焦頭爛額。
其實幼升小很簡單的,這個暑假,只要在家搞定三件核心大事,比盲目報班更能讓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
第一要緊事:自理能力
千萬別小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么個小習慣,它關乎著孩子的自信心,和未來對于學習的自主性。
孩子步入小學的第一關,不是學知識學不會,而是搞不定自己。
一年級新生:東西亂丟,水壺擰不開,上廁所提不好褲子,鉛筆永遠活不過第二天!
這才是孩子不喜歡學校生活的根本原因。
一個在學校可以把自己照顧好的孩子,肯定比啥事都要家長操心的孩子,更愛去上學。
所以這個暑假,趕緊落實孩子的自理清單:
1、列好書包清單:課本、鉛筆盒、水壺、作業本、紙巾。
請孩子模擬上學場景,自己收拾書包,確保不落下任何一樣物品。
2、管理物品:教孩子包書皮、寫名字,用完的文具放回到固定位置,一天下來如何核對自己的物品是否有丟失。
3、照顧自己:自己提醒自己要多喝水,自己接水、自己如廁、便后洗手、自己清理鼻涕、飯前洗手、自己吃飯喝湯、自己穿外套、拉拉鏈、系鞋帶。
Coco一年級時,班上就有自理能力不強的孩子,大冬天自己穿不上外套,要拿著外套走到校門口看到家長,再讓家長給穿。
這樣不僅容易感冒,也容易讓孩子變得不自信,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
第二要緊事:時間觀念
你看那些后來寫作業拖拉磨蹭,一二年級就能把作業寫到12點的孩子,往往都是幼升小的階段沒有用心培養時間觀念。
在幼兒園的寶寶眼里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他玩游戲快點慢點沒所謂,老師反正到點會放飯。
到了小學可就不一樣了,你自己不快點寫,不知道抓緊時間,那時間一轉眼就能到12點。
所以暑假這兩個月需要我們家長幫孩子搭建時間框架。
家中一定要掛一個帶指針的鐘,很多小學教室也會掛這樣的鐘,可以讓孩子提前適應,而且小學數學題目也會涉及到鐘表,提前認識沒有壞處。
在玩積木、看電視的時候,提前明確約定:到長針走到6(即半小時),我們就休息一下。
如果孩子小一些,可以使用可視化的沙漏更直觀:等沙子流完,積木時間就到啦!
如果孩子兩個月之后就要入學,那一定要提前讓他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
每天在規定的時間起床,貼合未來要上學的時間,每天閱讀、畫畫、做游戲、做運動,可以穿插開,像上課一樣,中間休息10分鐘。
定點吃飯,按時睡覺,讓孩子習慣這個節奏。
第三要緊事:學習能力
如果前兩項孩子已經游刃有余,再培養學習能力,否則光盯著學習能力是沒用的。
不但會造成三年級滑坡,也會導致孩子還沒入學就厭學的情況。
如果孩子有自理能力,時間觀念又很強,那就不一樣了,可以在暑期兩個月,重點培養他在學習方面的底層能力!
真正的“學習力”不是會多少拼音和算術,而是專注力、觀察力、邏輯思維和抗挫力。
這些遠比會拼多少字母更重要,是會伴隨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的。
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數感,比如:
“家里有三個人,六顆草莓怎么分才公平呢?”
還可以帶孩子玩桌游:撲克牌比大小、簡易跳棋、飛行棋,在玩樂中帶他感知規則、計數、策略等。
睡前帶孩子讀有情節的繪本,問問他:“為什么會這樣?接下來呢?”鼓勵孩子猜測和推理,并勇敢地表達出來。
你家有幼升小的孩子嗎?
你都做了哪些準備呢?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讓更多家長看到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