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昕辰同學上課安安靜靜的,她的眼睛黑亮閃爍,里面就像要跳出星星來。這是我對她的基本印象。
她的文字有靈氣,有深度,是帶著思考的輕盈。她寫這些文字時,還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筆法有些青澀,但我認為這是她這個年紀所獨有的味道。
我喜歡的文字,是那種從生活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這種文字沾滿世俗的煙火,帶著寫作者獨特的觀察和體驗,文如其人,不會與其他任何一個人混淆。
肖昕辰同學的文字,就給我這樣感覺。她筆下的樹各個不同,《窗外的樹》,是夢幻的,“抖動的綠點掉到了地上,變成了綠芽”;《雨天的避風港》,是驚喜的,發現了身邊的奇妙;《近處、遠處的植物》,則是有思考的,樹猶人生,代表著不同的選擇。
我對孩子們說,思考的起點,就是對自我的反思,就是對自我“開刀”,刀口不要朝向別人,而要朝內“刺”向自己,這個轉變,是寫作者走向成熟標志。
寫作中,她踐行了這一理念,不斷去嘗試,力求突破??傮w來看,她的文字是有思考的?!兑郧昂同F在》,是對時光的感悟;《書桌上的花朵》和《角落里的東西》,是對人性的初步洞察,都展示了她在這個年紀特有的深度。
課程快要結束時,她在文字里傾吐自己寫作的“痛苦”,不知道寫什么,或者說不知道怎么思考才更有力度更巧妙。我告訴她,這種“痛苦”,對寫作者而言,是必要的,因為寫作本身不是一帆風順的。痛苦,代表著我們在思考,在探索,在披荊斬棘,開拓自己的路。
這就是破繭成蝶。穿越黑暗與痛苦,我們才能親吻玫瑰,五彩的羽翼在太陽下寫詩。
希望肖昕辰同學繼續堅持寫作,這樣我才能看到她更多的文字,就像草原上的鮮花,就像她眼里閃亮的星星。
本文開通打賞,收入歸肖昕辰同學所有,感謝大家支持!
01
窗外的樹
教室的窗外有兩棵樹。
仿佛是撕破時空,從漫畫里走出來的一般,靜靜地豎立在窗外。
走近時,綠色的油畫葉子如雨般落到頭上,落到手上,落到身上,逐漸覆蓋了我。
走遠時,仿佛所有的嫩綠顏料都倒在了它們身上,風吹過,抖動的綠點掉到了地上,變成了綠芽。
陽光時,它們仿佛被嵌進一塊金黃的絲綢中,葉子被一只金筆勾勒出迷人的輪廓。
下雨時,雨珠落到葉子上,葉子如彈鋼琴般發出悅耳的滴滴聲。
它們就一直呆在一起,過著彼此的春夏秋冬。
點評:
好靈動的樹,靜時像畫,動時作畫,這是作者內心的美好表現?!岸秳拥木G點掉到了地上,變成了綠芽?!毕胂罅^妙,讓人拍案叫絕。
02
雨天的避風港
出校門一看,雨點落過不停,無奈之下,我只好將飯盒舉過頭頂。
我邊走邊埋怨著我怎么不穿件戴帽子的衣服??!雨點不斷拍打著,我心情越來越煩躁,我干脆直接把飯盒放下來淋雨。
來到小區拐彎處,雨點終于停了,如同被什么東西阻隔一樣,地面呈現淺灰色,明顯是沒被雨點淋到,我找了個凳子,坐在干的地方。
雨點不在了,我感到有些莫名,抬頭一看發現了兩棵樹。這兩棵樹與其他樹不同,它們分別長在路的兩邊,朝對方生長,形成了一座如綠翡翠筑成的拱橋。平常從這里經過,都沒發現這里的樹這么神奇。
因為它們的保護,拱橋下和其他地方如同兩個世界,一個嘈雜,一個安靜。
今天我留意到了它們。它們被雨后的陽光勾勒青黃的輪廓。走到這里,心情非常愉悅。
這座“橋”為我們擋住了烈日,遮住了風雨。小區的人們每天都要走到橋下,這座翡翠拱橋,就這么成為人們的避風港。
點評:
于窘境中發現美好,欣賞美好,沉醉美好,肖昕辰同學對身邊事物的美好發現,是天然的,真實的,毫不做作,給人很多啟發。
03
近處、遠處的植物
我的窗子特別寬,能看見兩種植物。
第一種是小區樓下的植物。它們被栽成完美的樣子,顏色統一,被園丁修成圓柱形、球形、方形,每次我能看很久,莫名地覺得心情舒暢。
第二種是遠處的植物。它們生長隨性,想長多高就長多高,想長成什么形狀就長成什么形狀,想什么顏色長在一起就什么顏色長在一起,沒有人束縛,可我卻沒多少心情欣賞它們。
都是植物,一種生下來就被人觀賞,而另一種卻是為了自己而釋放天性。
剪刀不僅剪掉了樹枝,也修掉了植物的自由。
點評:
對比兩種植物的生存處境,分析其中體現的人生追求,體現了一定的思考深度。做怎樣的植物,體現的就是做怎樣的人生,希望每個人都能幸福且自由。
04
以前和現在
小時候,我看著小賣部的辣條,眼睛粘在上面幻想著,要是能有吃不完的辣條就好了。
看到芭比娃娃,我幻想著要是我的房間都是娃娃就好了。
一年級時,總羨慕六年級的同學可以畢業,可以玩耍。
可現在呢?
有足夠的金錢買辣條,可辣條在我嘴里已經不好吃了。
芭比娃娃也已經不好看了。
六年級隨之而來的是分離和學業的壓力。
好像曾經我向往的那些,已是如泡沫無影無蹤了。
人們向往的不只是事物本身,而是一種感覺,那感覺就像一層泡泡,一觸碰,它就不見了。
點評:
成長,就是不斷失去的過去。有的事情要及時去做,一旦過了,就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澳欠N感覺就像一層泡泡,一觸碰,它就不見了”,當然,也不會這么脆弱,內心想著時,就可以著手去行動。祝福你,追夢的女孩。
05
書桌上的花朵
我的書桌上有一株用扭扭棒做成的花。
花瓣是天藍色的,像一幅幅藍色的裙擺;花蕊是鵝黃色的,裹滿了細密的絨毛;葉子向旁邊倒去,捧起了毛茸茸的穿著裙子的精致舞者。
剛開始,我對它愛不釋手,每天放在離我最近的地方,每隔幾分鐘就要抬頭看一看。這一株花在千萬事物中,是平平無奇的,但倒映在我眼中,卻是最耀眼的。
現在,我桌上的書本太多,把它壓在了下面,等我拿出來一看,已經如一個老婆婆一般彎著腰,花瓣雜亂不堪,和之前的對比,現在已毫無觀賞性了,我把它隨手丟在一旁。
想想來看,大多人只會欣賞和喜愛新鮮的完美的事物,破壞之后也就拋棄了它們,果然人心還是善變的。
點評:
始終如一地愛著,這是對人的巨大考驗,人天然地喜新厭舊。作者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反思自己的行為,解剖自己的內心,是一次勇敢的思考。
06
教室角落的東西
坐在教室的后排,看著教室角落的東西,我不禁心生憐憫。
四個呼啦圈以不同的姿態躺在地上,身上布滿了灰塵,像被套了一層灰膜,臟兮兮的,如被丟棄的小孩,沒有人愿意去扶起它們。十幾個羽毛球拍,亂糟糟地橫在路中,有的線斷了,有的把手臟了……這么一大堆東西,看都不想看它們一眼。
所有人經過它們,只有一個反應:跨過它們。有的同學踩著縫走過去,有的跳過,還有的因為嫌臟,踢它們一腳。
不出意外,呼啦圈已經斷掉好幾個了,羽毛球拍也壞了好幾把了。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可沒有一個人愿意撿起它們,我們是多么自私啊!
點評: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結局,但至少可以以悲憫之心去理解結局發生的過程和細節。它們是我們娛樂的工具,用后即棄,不管它們曾經對我們有怎樣的幫助。往大處說,這是工業化大生產后的物質消費癥,我們不懂珍惜,也不會理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生活理念。時代變了,人心也就變了。往人內心說,“我們是多么自私啊”,肖同學提醒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是有必要的。
圖書推薦
課程咨詢,入群交流
講師簡介/Profile/
彭治旗:曾擔任《課堂內外·創新作文》主編10余年,《學語文之友》讀寫專欄特邀專家;持有人社部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協會頒發ACD青少年生涯規劃導師中級證書;策劃數十本暢銷圖書,著有《中考作文提分有辦法》(三冊)。
曾聯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開發創意寫作課程,參與策劃南開大學文學院“語文素養通識課程”;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命題評審委員會委員,被邀全國各地講座300余場。
通過“文字素描”“萬物互聯”的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誤區,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寫作特長;指導上百名學生參與各類作文競賽,獲得全國知名高校的認可和青睞。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