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地時間6月24日,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抨擊特朗普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行為。這一事件瞬間引發廣泛關注,將美伊關系以及美國內部的政治博弈再次推到聚光燈下。
當地時間6月21日晚,特朗普突然宣布,美軍對伊朗三大核設施——福爾道、納坦茲、伊斯法罕發動打擊。這一行動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打破了地區的平靜。伊朗方面自然不會坐以待斃,隔天就對美軍駐卡塔爾烏代德基地實施導彈襲擊,雙方你來我往,一時間局勢劍拔弩張,全世界都為這場沖突捏了一把汗。
特朗普(資料圖)
隨后,特朗普又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停火,然而停火協議猶如一張薄紙,在雙方的互相指責中很快破裂,沖突再次爆發。這種反復無常的局勢,讓國際社會對地區和平穩定充滿擔憂。
布林肯在拜登政府擔任國務卿,在奧巴馬政府時期也對伊朗政策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在此時對特朗普的伊朗政策發起抨擊,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
從伊核協議的角度來看,2015年,經過多方艱苦談判,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伊朗以限制核活動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這一協議在當時被視為外交解決核問題的典范,為地區和平穩定帶來了希望。然而,2018年5月,特朗普卻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并對伊朗重啟“極限施壓”,美國的背信棄義導致伊朗不再遵守協議,逐步突破協議限制,伊核問題再次陷入危機。布林肯認為,如果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內沒有撕毀伊核協議,事態根本不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特朗普如今的行動是在“試圖撲滅那場由他自己澆上汽油的大火”。
特朗普(資料圖)
從當前局勢看,布林肯強調,在對伊朗發動打擊之前,“仍有時間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且事態“遠非特朗普渲染的那般緊急”。他承認美方打擊雖延緩了伊朗的核計劃,但同時警告,此次襲擊可能進一步激怒伊朗,并“有可能加劇我們想要阻止的事情” 。在布林肯看來,特朗普的軍事冒險行為缺乏足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反而可能讓局勢朝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
布林肯認為特朗普的行動是不理智的。特朗普在2018年撕毀伊核協議,開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這一行為迫使伊朗全面重啟核建設。伊朗不斷提高濃縮鈾含量,拔掉核查員的攝像頭,導致全球對伊朗核建設的監督系統全面癱瘓。如今特朗普再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就如同自己點燃房子后再向煙霧開槍,這不僅無法阻止伊朗擁核,反而可能引發核戰爭,將局勢推向更加危險的邊緣。
布林肯(資料圖)
布林肯指出特朗普的打擊行動沒必要。今年上半年,關于恢復伊朗核協議的談判還有希望,歐洲國家、卡塔爾,甚至中國都在背后積極做調解工作。伊朗雖態度強硬,但并非完全拒絕溝通。也就是說,局勢尚未到非要通過武力解決的地步。特朗普卻跳過所有談判程序,直接選擇空襲,這種魯莽的做法破壞了國際社會此前所做的外交努力,將地區局勢推向戰爭邊緣。
從美國國內政治博弈來看,布林肯此時發聲有著明顯的政治意圖。中期選舉是美國政治中的重要節點,民主黨需要抓住機會提升自身影響力。布林肯通過批評特朗普的伊朗政策,試圖為民主黨塑造“理性外交”的形象,與特朗普的“軍事冒險”形成鮮明對比。他強調民主黨主導的伊核協議雖不完美,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伊朗核計劃,而特朗普的行為則是將美國拖入危險的戰爭邊緣,借此攻擊共和黨的外交政策短視,為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爭取選民支持。
在外交政策層面,布林肯試圖通過發聲,凸顯民主黨外交政策的連貫性和穩定性。他強調外交手段在解決國際問題中的重要性,暗指特朗普政府缺乏連貫的戰略思維,在伊朗問題上的決策反復無常,破壞了國際秩序和美國的國際形象。布林肯此舉也是在向國際社會表明,民主黨在外交政策上更具專業性和責任感,更能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地位。
伊朗在遭受美國打擊后,態度堅決。伊朗外交部27日表示,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已拒絕任何與美國恢復核談判的計劃。伊朗議會還批準了關于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暫停合作的法案,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伊朗核活動的監督將進一步受限。伊朗現政權依然穩固,其濃縮鈾被轉移,核計劃可能仍在進行中,并且伊朗在地區的影響力并未因這次打擊而削弱,反而可能因美國的軍事行動激發國內民族情緒,增強凝聚力。
在美國國內,特朗普的行動引發了不同的聲音。一方面,部分人支持特朗普對伊朗采取強硬措施,認為這是維護美國在中東利益和國家安全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對特朗普的決策表示質疑,批評他的行動過于魯莽,可能將美國拖入一場不必要的戰爭。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否決民主黨主導的限制特朗普對伊朗動武權力的提案,這一事件也反映出美國國內政治在伊朗問題上的分歧。
美伊沖突對中東地區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以色列在沖突中的角色復雜,其與美國的關系也出現微妙變化。特朗普宣布停火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仍下令空襲伊朗,這一行為引發特朗普怒斥,暴露了美以之間的戰略分歧。而中東其他國家,如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在此次沖突中態度謹慎,更多地采取平衡外交策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這表明美國在中東的話語權正在受到挑戰。地區局勢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和平的曙光依然被戰爭的陰霾所籠罩。
布林肯對特朗普的批評,不僅揭示了美伊沖突背后復雜的政治博弈,也凸顯了美國在伊朗問題上政策的混亂與矛盾。這場沖突的未來走向,將取決于美伊雙方的決策以及國際社會的斡旋,而美國國內政治的分歧也將持續影響其對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