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澳大利亞P-8A飛行員被殲-16的熱焰彈“洗臉”后連夜看心理醫生時,一個問題浮出水面:中國為何總派殲-16“貼臉”攔截?這背后是一場關于現代空權博弈的"陽謀"。
南海的云層之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上演。
央視新聞消息稱,近日,《礪劍》欄目公布了一段殲16全程霸氣驅離外機的影像。視頻畫面顯示,外機擅自沖闖我領海線,有分析指出,外機是澳大利亞P-8A反潛機,我軍立刻起飛兩架殲-16戰機警告驅離。
殲16飛行員張占方接受采訪時表示,當時的外機是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接沖闖的,一點不守規矩,隨后殲16繞到其正側方,壓坡度、縮小間隔,逼迫外機遠離領海線。
只是沒想到,被驅離的外機轉了個圈,又回來了,不過最后在我方塔臺“后果自負”的強硬警告下,兩架殲-16也迅速出擊,以近乎平行的壓迫姿態將其夾在中間,隨后一串紅外干擾彈在P-8A航向前炸開,強勢驅離下,外機不得不駛離。
張占方說得好:“面對強敵,腰桿子不能彎,腿肚子不能抖!”
這一幕被央視鏡頭完整記錄,而更耐人尋味的是,類似情節在過去兩年已重復了至少十幾次,排除殲20訓練中發現敵機升空驅離,其他大多數時候都是殲-16驅離。
有朋友提出疑問,為何不是隱身性能更強的殲-20出馬,而是殲16呢?答案藏在戰術邏輯里。
首先源自戰機性能與任務需求的精準匹配。
殲-16脫胎于蘇-27的“側衛”血統,天生適合低速纏斗。當它以0.8馬赫的速度與P-8A這類“慢速目標”周旋時,能輕松做出滾筒機動、壓坡度逼近等戰術動作,就像空中格斗的太極拳大師。
反觀殲-20,其氣動設計為超音速突防優化,強行“慢速貼臉”無異于讓“F1賽車去考科目二”——不是不能做,而是性價比太低。
更關鍵的是,現代空中威懾有個鐵律:威懾需要“看得見的拳頭”——殲-16外掛的霹靂-15導彈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比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更具視覺壓迫力,這種視覺壓迫力是隱身戰機內置彈艙無法提供的。
成本賬同樣關鍵。
殲-20的隱身涂層每次飛行后都需要數十小時的維護,單次任務成本很高。而殲-16的深灰色隱身涂料雖能降低雷達反射,維護卻相對簡單得多。
更重要的是,頻繁出動殲-20可能暴露其電磁特征,相當于把國之重器的“指紋”送給對手,增加電磁特征被記錄的風險。相比之下,殲-16這個“老兵”,既扛造又不怕被窺探底牌。
不過,要提的是,殲-16的真正殺招在于航電系統的降維打擊。
印度《歐亞時報》曾對比發現,其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比蘇-30MKI的無源雷達遠40%,配合霹靂-17導彈能實現400公里外的“超視距截殺”。
去年的美軍報告也承認,殲-16的電子戰套件能讓F-15EX的雷達屏“雪花一片”。這種技術代差讓攔截行動游刃有余——當外機飛行員突然發現火控雷達失靈時,心理防線或許比飛機更早崩潰。
此外,近400架的龐大規模才是終極底牌。
按每個批次24架計算,第14批次的入列意味著殲-16已超越美國F-15C/D機隊,成為全球最大的重型四代半機群。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假設每架戰機年均飛行200小時,中國空軍每天都有超過20架殲-16在東海到南海的巡邏線上值班。
這種"機海戰術"徹底改變了游戲規則:當澳大利亞空軍每年僅能維持60架F/A-18的作戰部署時,中國能用數量優勢將任何"擦邊球"行為拖入消耗戰。
正如退役飛行員的比喻:“殲-20是藏在鞘里的匕首,殲-16則是明晃晃的砍刀——當強盜天天在門口轉悠時,亮刀比藏刀更管用?!?/p>
未來局勢正在印證這一策略。隨著美澳加大“灰色地帶”挑釁頻次,殲-16的攔截戰術也愈發強硬。
從最初的無線電警告到伴飛監視,從熱焰彈威懾到最新曝光的"箔條云阻滯",中國空軍的攔截戰術正在系統性升級,而每一步升級都在傳遞信號:中國領空沒有“擦邊球”可言。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版《空中相遇規則》首次明確將箔條干擾彈列為標準驅離手段,這等于給一線部隊發了“合法硬懟”的許可證。
網友直呼:這大概就是中國的“陽謀”吧:既避免直接沖突,又讓對手每次挑釁都付出心理和裝備損耗的代價。
當飛行員們駕駛著殲-16在領土范圍劃出銀色航跡時,他們執行的早已不是簡單的軍事任務。
那些被鏡頭記錄的攔截瞬間,實則是大國博弈的微觀呈現——用技術優勢建立心理威懾,用規模優勢消耗對手耐心,最終在不動槍炮的較量中劃定紅線。
就像地勤人員給戰機噴涂編號時的玩笑話:“咱們每多一架殲-16,外機飛行員的心理咨詢費就得多漲50美元?!边@或許正是現代空權博弈的殘酷真相:真正的勝利,往往在導彈發射前就已注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