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發起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至今已三年有余,戰火依舊熊熊燃燒,毫無平息的跡象。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中,美國一直充當著烏克蘭的“庇護者”角色。
他們不僅為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裝備、給予巨額資金援助,還聯合了一眾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
可以說,他們是雙管齊下,誓要讓俄羅斯第二次解體。
然而,近年來俄羅斯媒體卻紛紛指出,美國的這種行為,絕對是在自食惡果。
他們不僅未能使俄羅斯解體,反而嚴重破壞了自己針對中國的戰略布局。
這些媒體還提出了一種觀點:美國所謂的“對華開戰窗口期”,正在逐步關閉。
這種說法有依據嗎?難道美國真的想要對華開戰?下面就讓我們來細說一下。
美國插手俄烏沖突絕非一時沖動之舉,而是蓄謀已久的戰略謀劃。
自冷戰結束后,美國始終將俄羅斯視為潛在對手。
他們一直在推動的北約東擴,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壓縮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空間和國際影響力。
2014年,俄羅斯兼并克里米亞半島,美國立刻認定,此舉對其在歐洲的主導地位構成了威脅。
歐洲是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
倘若俄羅斯通過克里米亞控制了烏克蘭,那無異于在歐洲大陸插入一枚釘子,美國對歐洲的掌控力必將大打折扣。
于是,美國便開始慫恿俄歐對立,并且在烏克蘭扶持自己的代言人。
終于在2022年,經過了多年的準備之后,俄烏沖突全面爆發。
而美國則迅速行動起來,以“世界警察”的姿態介入事件之中。
為達到拖垮俄羅斯的目的,美國拿出了真金白銀,讓烏克蘭去戰場上消耗。
自2022年起,美國已向烏克蘭投入超過118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其中軍事裝備援助涵蓋“標槍”反坦克導彈、“海馬斯”火箭炮、M1A1坦克等先進武器。
同時,美國還聯合歐盟、G7等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
他們凍結俄羅斯央行的海外資產,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國際支付系統之外,限制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出口,試圖從經濟層面掐斷俄羅斯的命脈。
美國一系列干預行動看似聲勢浩大,然而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俄羅斯的經濟水平仍在穩步提升。
相反,烏克蘭、歐洲,甚至美國自己,卻遭到了戰爭的反噬。
烏克蘭人哭爹喊娘,如今已有十幾萬人死于戰火。
而歐洲,除了經濟被戰爭拖成了負增長,能源供應也陷入了困境。
2022年冬季,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至每兆瓦時300歐元,德國民眾的取暖費用大幅增加,英國的電費漲幅也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更為嚴重的是,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過度投入,導致其戰略資源分散。
2023年,美國智庫CSIS發布的一份報告明確指出,美國現有的工業基礎難以支撐如此巨大的資源消耗。
而到了2024年,就連美國國防部也承認,援烏行動致使美軍自身武器庫存告急,“標槍”導彈每月產量僅為幾百枚,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此外,美國將主要精力集中于歐洲事務,導致其在亞洲地區的戰略部署出現空缺。
近年來,中國軍事實力持續快速提升,而美國卻無暇顧及亞洲局勢。
有專家指出,美國此舉猶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讓中國借著這個機會,變成了能與自己分庭抗禮的軍事巨無霸。
《俄羅斯報》發表文章指出,美國對華開戰的窗口期正在逐漸關閉,主要原因在于中美兩國制造業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在工業領域,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領軍者,制造業產值占全球總產值的30%以上。
以軍艦建造為例,中國每年能夠下水至少6艘軍艦,總噸位超過八萬噸;而美國僅能造1.8艘,總噸位兩萬噸不到。
一旦發生軍事沖突,中國造船廠如果馬力全開的話,能夠以每年30-40艘的速度擴充軍艦數量。
而美國的造船廠設備陳舊,且面臨嚴重的工人短缺問題,維持現在的速度就已經勉為其難了。
長此以往,中國軍艦數量超過美國,是板上釘釘的事。
除了制造數量之外,中國近些年在軍事科技方面的進步,也有了超越美國的趨勢。
2024年,中國055型驅逐艦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其配備的112個垂直發射單元,超過了美國伯克級驅逐艦的96個單元,而且還有“一箱多彈”的能力,火力優勢明顯。
而且,殲-20、殲-35兩款隱形戰機,也經常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其先進性能令人矚目。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兩款六代機已經開始試飛,研制進程領跑全世界。
反觀美國,F-22戰斗機生產線早已關閉,F-35戰斗機故障連連,六代機F-47仍然停留在PPT上。
此外,中國的多款高超音速導彈也已亮相,其范圍覆蓋海陸空,其射程和速度均優于美國的同類型武器。
有了這些先進武器的加持,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已經慢慢超過了美國。
甚至可以說,美國的關島基地,都已經處于中國的攻擊范圍之內,不算是絕對安全區域了。
2023年,美國空軍上將邁克?米尼漢曾預測,中美可能在2025年爆發戰爭,但是很顯然,這一假設的可能性早已不復存在。
中國崛起的步伐不斷加快,深陷各種危機的美國,已經難以追趕了。
從2024年開始,中國在南海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同時,在臺海地區,每年幾次的“聯合利劍”演習,更是牢牢鎖住了寶島。
面對這種情況,一向霸道的美國人,僅敢派遣少量軍艦進行象征性的遠程觀察,根本不敢靠近。
而相應的,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軍演,我解放軍的電子偵察船卻經?!皝y入”到他們的陣形里。
這種“主客易位”的感覺,真是把美國人的臉面按在地上摩擦。
應該說,美國被俄烏沖突牽扯了大部分的精力,讓自己錯失遏制中國的機會,這確實是他們的一步臭棋。
而讓美國更加被動的是,由于實力被大量消耗,他們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開始逐步下降。
歐洲盟友對美國的領導力已經產生了質疑,亞洲的日本、韓國雖然表面上仍緊跟美國,但內心也開始產生動搖。
相反,中國在科技和經濟領域的發展勢頭,如今卻越來越強勁了。
2025年上海進博會上,中國展示了無人駕駛汽車、量子通信等先進科技成果,吸引全球目光。
同時,中國在5G、AI、芯片等高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也對美國形成了有力的挑戰。
而且現在,美國企業的供應鏈,也在諸多方面依賴中國,這讓他們可能采取的制裁行為根本無法展開,否則就只能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總體而言,美國制造和插手俄烏沖突,確實是一次大大的失策。
他們遏制俄羅斯的目標未能實現,反而導致歐洲局勢動蕩不安,自身也消耗了大量戰略資源。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在針對中國的戰略布局上,也遭受了重大挫折。
現在真的要是和中國動手,他們已經基本沒有勝算。
如果美國不及時調整戰略,重新進入全球化經濟體系的話,就極有可能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被遠遠甩在后面。
到時候,他們不僅失去在歐洲的優勢地位,在亞洲地區也將難以有所作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