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近日,小小充電寶持續引發網上網下熱議——多家頭部品牌因電芯等存在安全風險大規模召回存在安全隱患的充電寶,部分型號批次的充電寶3C認證被取消;6月26日,中國民航局緊急通知,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安全大過天。及時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織密公共安全網,這是召回問題充電寶的出發點,更是進一步嚴格管控的目的,很有必要也不容置疑。但是,此次充電寶安全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和麻煩也應被各方認真對待。
充電寶雖小,卻是信息時代很多人離不開的電子設備配件,擁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此次充電寶安全事件,讓不少人對手中的充電寶產生擔憂。有人購買了問題產品,卻在寄回充電寶的過程中遭到多家快遞公司拒收;面對“寄回難”,一些廠商忽視操作難度和風險,建議消費者用浸泡鹽水等方式對充電寶“自行無害化處理”。一些近日乘坐飛機的旅客也表示“措手不及”,常帶的充電寶忽然成了“違禁品”,只好無奈地在登機前選擇“自棄”。據報道,在多地機場安檢口,能看到成筐的充電寶被乘客丟棄。
一個細節值得重視。我國在2023年8月將充電寶納入3C認證目錄,2024年8月起列入強制要求。也就是說,在2024年8月前購買的充電寶很可能沒有3C標識,而這些產品并不能一刀切地與問題產品劃等號。那么,大家手中沒有3C標識的充電寶還能不能繼續安全使用?如果不能,有沒有更好的處置方法?相關問題,關乎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亟需回應和解答。
破解充電寶安全困局,需要多方主動作為、協同治理。對生產廠家來說,最迫在眉睫的是將問題產品盡快安全召回,可以通過在城市設置點位、與物流企業協商建立特殊寄遞通道等,對產品進行回收或無害化處理;對機場、火車站來說,應提前對旅客做好政策告知,有條件的可以提供暫存服務,對“滯留”的充電寶妥善處置;對因標準升級而淘汰、或在家中長期閑置的舊品,相關部門和企業應通過權威渠道發布清晰明確的處理指南;此外,有關部門可鼓勵廠家完善回收體系,抑或采取以舊換新等方式置換合格產品,將用戶損失降到最低。對監管部門來說,要以此次事件為契機,制定完善充電寶行業標準以及監管規則,從源頭規范行業生產標準,推動產品品質升級,并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長效機制。
歸根到底,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筑牢安全防線與保障消費者權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安全是企業生存的底線,用戶是企業發展的底氣。在充電寶生產、銷售、售后全鏈條的方方面面,相關各方要多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把各種復雜情況考慮到位、落實細致。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便捷有保障的服務,才能在筑牢安全防線的同時,不斷贏得公眾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