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速雖然免費卻能連年盈利,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諷刺的是,中國高速密度全球第一,基本縣縣通高速、村村通柏油路,老百姓也確實享受到了便利,出門比以前快多了,但問題是,這條“飛速發展”的高速路,修得越多,虧得越狠。
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這么多年每輛車進出都要收錢,高速怎么可能虧錢?
但答案就擺在那:不是高速不賺錢,而是借錢修高速,利滾利還不上,本息加起來壓得喘不過氣。
咱們的高速,最早靠貸款修,政府說“以路養路”,就是建了先用,后面慢慢靠收費還。
但現實是,很多高速都是修完馬上投入運營,先讓你跑,再慢慢收錢。
但問題也來了:利息高、周期長、投資回報慢,幾十年都難還完。一些高速甚至要收70年才能回本,真成了收一代還一代。
再加上中國地形復雜,尤其是西南那邊,修條路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造價分分鐘翻倍。
有的地方每公里造價超過2億,西北那邊還得更貴,可問題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收費標準壓根沒漲過。
你想,一碗牛肉面從5塊漲到20塊,高速費還是一公里0.5元,節假日還得免費通行,這怎么算都不劃算,別說賺錢了,不虧就不錯了。
反觀美國,是怎么做到“免費還賺錢”的?其實壓根不是不要錢,而是換了個地方收。
你去加油,每升汽油差不多有0.4美元是燃油稅,一年算下來,一個美國車主,平均要交三四萬人民幣的相關稅費。
你以為他們免費,其實是錢早早就交了,修路養路也有了保障,人家玩的是“潤物細無聲”,不顯山不露水就把高速的錢收了,還沒人覺得心疼。
更絕的是,美國高速不是光靠跑車賺錢,人家高速邊上的服務區,那是真賺錢的主角。
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有的服務區就是小型商業中心,廣告牌一塊幾萬美金,地皮開發還能反哺高速。
你再看中國,很多服務區還停留在加油站和小賣部的階段,潛力遠遠沒挖出來。
所以說,中國高速不是沒人養,而是這個模式太沉重,不是收費太多,而是錢都拿去填貸款和利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