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局還沒完,但套路已經擺明了:美國和以色列嘴上說要和平,手里卻摸著扳機。特朗普那邊,一邊說希望伊朗接受檢查、回到談判桌,一邊又放狠話:“鈾濃縮到軍用級?
那就再炸一次。”這哪是外交話術?這就是江湖通牒,說白了就是——聽話,就給你條活路;不聽話,炮彈伺候。
以色列那邊更狠,防長卡茨話都不用修飾,直接講明了:伊朗不能有核武,也不能有遠程導彈,“必要時,我們會繼續空襲。”聽得懂不?不是在等你做錯,是你只要存在,就構成“威脅”。這種邏輯,是典型的先發制人+默認敵意,把整個局勢徹底堵死。
現在整個中東的空氣都像被點燃了一樣,仿佛再來一陣風,就能把所有“和平”的遮羞布燒個精光。
但你要真以為伊朗會坐著挨打,那也太小看這個國家了。德黑蘭這幾年吃盡了制裁、打擊和輿論壓力,早已習慣了“邊挨打邊硬剛”的狀態。美國說不談就炸,伊朗這次干脆攤牌,外長阿拉格齊直接拒絕重啟核談判,這其實就是告訴世界:你們的規則不是規則,咱們不玩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選了個時機去中國求助。
你以為這只是外交慣例?不,這是戰略博弈——美國動武前,伊朗先把中國這根釘子釘牢。
國防部長納西爾扎德去青島,和中國防長董軍談話,態度很清楚:**我們不是來討同情,是來借力的。**然后大使法茲里又在北京發聲,公開支持中國的四點中東主張,感謝中國在安理會為伊朗說話。這一連串動作,不是走流程,是給全世界看:中國在中東有牌,有話語權,伊朗把這張牌打了出來,美以再想動手,得先掂量一下代價
這就回到了中國的立場問題。王毅外長早就說得明明白白:和平不能靠武力堆砌,強權不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美以這波空襲是在玩火,是在國際法框架外開歷史倒車。你可以不同意,但你不能不聽。中國不是居中調停那么簡單,中國的態度已經是戰略預判——一旦中東再陷全面戰爭,美國自己脫不了身。
你以為中國只是發個聲明那么輕?錯了。中國現在是中東很多國家默認的“平衡軸”,不是因為我們給錢,而是因為我們從不亂站隊,從不鼓動代理人戰爭。伊朗這次公開表態支持中國,也不是拍馬屁,是對美國喊話:我們不是孤軍作戰。
對比一下就更明顯了,美國那邊打的是“你不聽話我就炸”,中國這邊講的是“我們可以談,但前提是別動手”。邏輯完全不一樣。
美以看不明白這個差距,才是真正的戰略短視。你一邊炸,一邊說想談判,伊朗不是機器,它的回應不會永遠是“我考慮一下”。尤其是這次,美以已經碰了紅線——他們轟炸的是聯合國監督下的核設施,這事王毅直接點出來了:這是開歷史惡例,是在挑戰整個國際治理的基本秩序。
很多人總覺得中國在中東沒“介入感”,但這恰恰是優勢。美俄介入太深,反而成了局中人,哪方也不信;中國不選邊,但話有分量,正因為我們從不高調表忠誠,所以在關鍵時刻,一句話能頂十句。現在伊朗主動靠攏,是它對誰真正“站在和平一邊”的判斷。
而從我們角度看,局面其實已經很清楚了:中東不是缺導彈,是缺安全感;不是沒人說話,是沒人可信。
中國這幾年說的那四點主張,說白了就是:別動手、坐下來、講規矩、別搞雙標。你覺得簡單?對中東來說,這就是救命稻草。
伊朗已經踩著這根稻草過河了,接下來,看的是美國和以色列敢不敢真在這時候開第二槍。如果真干,那這場局勢就不是簡單“戰事升級”,那是徹底決堤——中國說的話就會變成對全世界的提醒:是誰在推動戰爭,是誰在破壞和平,是誰在拉全世界下水。
到時候,美以想再談核協議?不好意思,不是你們主場了。
和平沒那么脆弱,但前提是不能拿它當工具;戰爭也沒那么遙遠,只要有人還在拿它當選票。
所以這輪交鋒看著還沒開火,其實已經開始了。就看誰先眨眼,或者,誰先忍不住,把那張打算藏到底的王牌拍在桌子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